【收藏快报】当代最具投资收藏价值的书画名家
艺术简介:
沈子琪,字丽华,号养琪居士、养拙堂主人,写竹名家、诗词家。
1964年3月8日生于上海,擅长写竹,尤爱竹之品格,独创"叶式”技法,并提出“竹有九德”:高节、虚心、宽怀、坦荡、柔韧、潇洒、灵秀、清气、优美。多次接受央视采访及国家刊物特邀出版,作品深受资深藏家喜爱并被广为收藏。
文章、诗词、学术及画作见于《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文物鉴定与鉴赏》等国家级报刊。任“青年之声"网络文化服务联盟《艺术:中国》栏目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国学双语研究会》理事,风骨墨竹书画院院长。
1985年受业于著名书画家刘福林先生。
2000年受业于姜子龙先生。
2008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发行《沈子琪姜子龙墨竹画集》。同年,皈依- -诚大师,赐号为养琪。
2009年创作36米旗袍长卷彩墨竹《盛世四季图》。
2012年墨竹画集再版发行。
2017年4月9日作客中央电视台《艺苑相约》栏目。
2017年10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画家沈子琪》墨竹画集。
2017年11月由"金砚传媒"在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成功举办“风骨墨竹画展”。
2018年5月由“时尚经典"在北京保利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风骨墨竹画展”。
2018年8月九幅作品在“201 8北京艺术博览会”上展出。
2018年12月6日北京保利秋季大拍沈子琪作品《清风寒壁》成交价为41.4万人民币。
《双钩竹石》尺寸:124cmx68cm
《传统艺术的传承》
新年伊始,是最适宜回顾往昔展望未来之时,近些年的艺术界鱼龙混杂,充斥着不少滥竽充数之人,却也不乏对中国艺术传承鞠躬尽瘁的艺术家。真相潜伏在深处,时刻准备破土而出,纵然如庄生梦蝶,梦醒仍孑然一身,何苦哀哉?
艺术的传承若靠抄袭与冒名顶替,必将时日无多。2019年3月沸沸扬扬的“叶永青抄袭事件”对整个中国艺术界来说都是耻辱,抄袭比利时艺术家克里斯蒂安·西尔万作品获得巨大艺术价值与市场价值,具体到画作本身的创作过程,所牵扯到争论以及信用问题已经不止于探讨作品本身,更多的是会让我们思考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的新的道德危机。
《梁园竹》144cm×366cm
而道德即是千年传承又为泱泱华夏之荣,这一份荣是万千先贤的恪守,抑制,亦是一种选择。 道德是以之自律,而在某些事情上缺少了一份应有的自律,于大环境下的三观相悖,被万千民众所厌。而艺术本是来源于生活,生本是自身的道,活本是德的具现化。而在艺术之中,失去了道德,又何谈艺术,更勿论传承。
艺术之传承不在于一已之力,依靠是大家的守护与继承。我们许许多多传统中国画艺术家多年来不断从传统成分中探求现代意识,以新的艺术思维与艺术形式推动中国画的传承及创新;中国传统戏曲也在继承传统,坚持本剧种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新的元素,焕发新的活力,引导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共同传承;2019年何鸿燊先生再捐圆明园马首铜像引入文物回流,也在展示着更多民众在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道路上一直砥砺前行。
《傲雪》144cmx366cm
艺术的传承是客观的,不论以何种形式去展现,这些形式都是躯壳和载体,而独有内核就是人类生存的证据,历史是一系列昙花一现的事变,而永恒的价值在历史之外传承着,它们是固定不变的。对于艺术之传承也是如此,传承是一种永恒,生命不息,传承不止。
沈子琪写于养拙堂
2020年1月12日
作品欣赏:
《竹一枝报天下之平安》
《竹报平安》
《新芽初放》
《雨后》
《风摇翠竹》
《瑶池仙物》
《一丛青翠》
《生机勃勃》尺寸:46X70cm
《三月春风,吐新芽》尺寸:46X69cm
《青云直上》尺寸:137cm×69cm
《清风满竹林》尺寸:137cm×69cm
《秋》尺寸:138cmX68cm
《双清》尺寸:137cm×69cm
《萧萧秋雨又秋风》尺寸:46cm×69cm
《雨后青翠》尺寸:137cm×69cm
《拳石秋色》尺寸:69X46cm
《日日报平安》尺寸:46X69cm
《雨后新奇》尺寸:137X69cm
《渭川千亩》尺寸:137X69cm
《潇潇竹林》尺寸:137X69cm
《雪中风味更清奇》尺寸:98X68cm
《雪压银俏》尺寸:46X69cm
《烟梢满壁》尺寸:139×70cm
竹影合诗诉真情 月夜西厢磨功成
——记著名竹画大家沈子琪
当代画坛,许多画家是把竹画题材当成玩闲情渡逸致的题材,并没有真正挖掘到竹画的精神价值和人文深度。当代著名竹画大家沈子琪先生却已心有灵通法有正宗,依百事感中原魂魂夜生的情怀,把竹画题材重新表现成文化天空里的璀璨,令人在仰观她的竹画时,不但可以观察到技法的纯正娴熟,还可以觉念到寄托于画里的丰沛情感。她对境造意,心绪的流动与人生的历练全都化成写意清虚竹节的抒情卓见!
没有经历的人,很难画出竹的情感与哲学格局,所谓喜画兰怒画竹,就是要求艺术把人生与水墨的铺陈进行完全的融合。当然,怒画竹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在这个方向上,郑板桥做得最好,夜听风雨竹潇潇,写意瘦竹讽世道,这是郑板桥的法则。但是观赏沈子琪先生的竹画作品,并不是怒的基点缘起,而是经历过多彩人生之后的禅韵幽谧。笑作风云起,心泊真如里。所以她的竹子在用墨上就显得特别有速度感,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凌空杀纸,大墨铺排相当痛快,画出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的动态,当是人生经历的回望。但是,最后却会落脚于竹影合诗妙,笔墨情归一宁静。天归一则清,地归一则静。沈子琪先生的竹画意象归一,则是天地归清静的同有。竹谓我心,心化自然。
她作一幅竹画,总会用笔墨的情境感驱动物象的丰神姿态,勾勒竹子的线条刚柔相济,长短相依,顿挫有效,绝无凌乱。用墨浓淡相映,干皴湿染,积可以,破可以,泼亦也可,法度全面,自如调用,追求欲秀而老的笔墨铺陈效果,可谓是铁杆银钩老笔翻,力能从简意能繁!作线技法娴熟至极,毫无瑕疵。
水墨与画面留白,可以形成了鲜明而和谐的黑白对比,以白计黑,以黑计白,不能显其黑,画面构置,建立在道家哲学的阴阳照见的体系之中,冬天雪需畔,春来竹自生,君看此画里,天道是分明。水墨之中,又有青绿介入的悦目怡心,淡是春云飘是烟与参差的岩石相应,便是我心泊于此,王孙勿需归的清凉魅力。在水墨氤氲青绿茵茵的铺陈中,先生找到依丹青而抒情的妙境,也找到因文化格局可修行致远的人文路径,外事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幅墨竹图,也是循太虚之妙,师造化之灵的般若。画内是精湛的水墨技法,画外则是儒释道与我心相证的文化魅力。
竹影合诗诉真情,月夜西厢磨功成。先生作画也是修行的神通,修国学,修禅、修道、修真心,画是其表,神是其根。写意风竹凌寒雪,贵得笔墨神。挥洒自如画禅心,我师此意不师古,鲜明的文化品位和非凡的修养境界,让先生的竹画成画坛上品,观赏是佳作,收藏是珍品。最有风霜骨,极成大家功!
著名书画评论家 田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