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手机东晃西晃的小年轻,一年把蜂蜜卖了1500万……

你印象中的乡村

因为一群年轻人的涌入

正在发生改变

拿着手机东晃西晃的小年轻

一年把蜂蜜卖了1500万元

在浙江丽水松阳县的苏马坪
藏着一个神秘的“养蜂男团”
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
却在网络上坐拥1000多万的粉丝
年销售额更是高达1500万元
制作:西红柿工作坊
麻功佐是“养蜂男团”的核心成员
大学毕业后
经历了一次创业失败的他
决定回乡开始养蜂
但经验不足
投资的10万元很快打了水漂
不甘心的麻功佐借贷重启养蜂事业
这一回
他搭上了短视频的流量快车
和他一起的
还有20多个85后返乡小伙

这群“地里有活不帮忙
拿着手机东晃西晃”的小年轻们
探索起了直播之路
还有当地政府对创业青年提供
仓库、物流、宽带一体化扶持
他们技术越发成熟
直播间销售额也飞速上涨
不仅卖了自己的蜂蜜
还卖出了村里的农产品
村民们热情地询问
“这个东西能不能网上卖掉?
那个能不能?”
他们开始琢磨
带着更多的村民一起养蜂
向有养蜂意向的村民传授技术
发放蜂箱和蜂种、签订收购合同
开展“互联网+土蜂蜜”创业创富活动

麻功佐
这个1989年出生的全国青联委员
用6年时间返乡创业
成为“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
在他的镜头里
家乡松阳的山清水秀、传统村落
纯朴民风、优质民宿被传递给外界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松阳
一心带村民养牛致富的女孩

从挑牛粪开始

“我的女儿,我懂
她能吃苦,我看这事儿靠谱”
陈柳决心回到群山绵延的
浙江临安清凉峰镇大鹄村养牛时
父亲这样说道
90后的陈柳看中了家乡特有的
马啸小黄牛
便回乡办了一家养牛场
然而刚一起步
困难就接踵而至
一场暴雨淹没了牛场
通往村里唯一的山路也被冲毁
整整3个月,她只能背着草料
走3公里的山路去喂牛
流鼻涕的牛疑似患上口蹄疫
所幸经过检测,牛只是感冒
陈柳意识到专业养殖技术的必要
遍寻专业人士
建立了一个兽医资源群
第一次,陈柳尝试在朋友圈
销售20头马啸小黄牛
这种在大山上奔跑、肉质紧实的
小体型黄牛受到人们的青睐
很快就被抢空
第二批30头牛短短几天也被全部预订
等到第三批牛被抢售一空
坐不住了的村民们
陆续加入陈柳的养牛队伍
带动村民养牛致富
原本就是陈柳回乡创业的初衷
他们采用预售方式
客户先下单,农户再养牛
客户可以到养殖现场亲自看牛
什么时候宰杀也由客户决定
产品一经上线就销售一空
用牛粪种出的小香薯口味香甜
他们又开发出
蔬菜、药材、牧草产业基地
产业不断壮大
小小的山村里
人们忙碌在种牛培育基地、育肥基地
还研发出了雪花牛肉的育肥技术
养殖规模从100头增加到2000多头
每头牛的利润
从最初的2000元增加到7000元
从挑了一年牛粪学养牛
到研发、经营、销售全内行
这个90后姑娘
带着一大批农户走出了养牛致富路
把莓茶种子送上太空

他用这一抹绿造福家乡

2020年5月5日
当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刘超正在等待一批莓茶种子“回家”
当年怀揣着村民一家一户凑出的学费
离家求学的他
改变家乡面貌、带着村民脱贫致富
是一直以来埋藏心底的愿望
莓茶
就是他完成心愿的关键
这种药食同源的藤本植物
具备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对生长环境的高要求
正是家乡张家界可以满足的
2014年
刘超开始从事莓茶特色产业开发
成立了中国首个
莓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科研专家团队协同创新攻关
申请了43项专利,获得专利授权38项
他们开发出的
莓茶植物提取物、黄酮茶饮料
黄酮营养液、黄酮面膜等
产品已经投放市场
家乡张家界也成为了
中国最大的莓茶种植基地

这些年来
种植基地解决了5000多个工作岗位
村里留守儿童的父母
都回来务工了
“看到孩子和父母团聚
真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刘超说
莓茶的帮扶计划不止于此
6个村1203户农户3385人
参与到产业当中
在2020年已全部实现脱贫
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
全产业链的莓茶开发还在继续
未来,围绕莓茶产生的
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态旅游业
和生物医药业将协同发展
6年时间
刘超实现了改变家乡的心愿
这名全国青联委员
也成长为实实在在的
“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看着家乡梯田里成片的莓茶
回想过去出乡读书时的场景
他感慨万千
“只有产业振兴才能赋能乡村振兴
只有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才能全面巩固和发展精准扶贫成果
我们只是出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青年
正在打破人们
对“乡土”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
因为年轻的他们
乡村正在释放它的无穷潜力
正在变成
走向致富、发展与进步的热土
共青团中央

共青团工作、活动信息和青年关注的热点信息
45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编  辑丨贾文程

校  对丨李 桐

校  审|陈 园、何恒平

值班编委丨王小鲲

点亮“在看”,为创业青年点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