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不及格,依旧成爆款,中国观众不配好电影?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在七夕情人节公映,首日拿下2亿多票房。

这个票房成绩足够让资本方开怀大笑。毕竟,它的成本只有2000多万。

票房傲人,评分却不尽如人意。

豆瓣评分5.1,48.3%的观众给了差评。

票房高就意味着影片很成功,深受观众喜爱,这话没毛病。

但观众喜爱,不代表电影质量好。打个比方,《小时代》系列是烂片,近20亿票房依旧让郭敬明乐开花。

从片名我们应该知道,《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是一部用时间切入爱情故事的影片。

这就要求,影片对时间一定要保持非常高的敏感度和真实度。

但影片在这方面做得很糟糕。

比如说,男女主在2002年相恋,配乐用的是《失恋阵线联盟》,一首1990年的老歌。

当时周杰伦已经走红,影片也用了周杰伦的照片,为什么不用周杰伦的歌点缀时代背景?

有人吐槽女主在第一条时间线上被车撞死,非常狗血。

我认为这样的安排不够好,但这和时间穿越一样是剧情设定,不能算硬伤。

本来女主要回家,因为男主没有告白,后来夺命车呼啸而过,夺走了女主生命。

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具有时间感的设定。

如果男主告白,或者分手时直接回家,女主就能避开夺命车。

如果说夺命车的出现是必然,那么女主被撞是因为男主告白发生的偶然。

对此,我们可以从《返老还童》中找到类似的时间表达。

如果只有那么一件事情,并没有按原来发生的话,如果那个鞋带没有断掉;或者如果那辆货车提前几分钟开走;如果那个商品早早就被包装好,因为她没有和他的男朋友分手;如果那个男人的闹钟提前上了五分钟;如果那个司机没有停下来去喝杯咖啡;如果那个女人没有忘记她的大衣,而坐上了早一班的出租车,黛西和她的朋友就将穿过马路,出租车也只会擦肩而过。但是生活就是这么不可预测,在一系列的交错层叠的人与事中,没有谁能掌控它们,而出租车没有碰巧开过去,那个司机也有些精力不集中,那个出租车还是撞到了黛西,她的腿被撞伤了。

男主对女主的爱和愧疚,让他走向了时空穿梭的旅程。

即便影片有一些优点,但恕我直言,这些优点并不妨碍《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就是一部烂片。

为了方便表达,有必要先了解影片的剧情梗概。

温馨提示,下面这段是剧透环节,介意请跳过。

影片一共铺了四条时间线。

第一条时间线,1991年到2002年。

男主和女主青梅竹马,6岁时,女主去了广州。

两人再次相见已经是11年后了。

男主怂,没有向女主告白,女主被车撞死。

第二条时间线,依旧是2002年,男主回到表白的前一天,发现这个时间已经没有任何关于他存在的信息。

一定要注意,这是消除存在,而不是亲朋好友对他的记忆。

记忆人脑对事物的反应,而男主在原生家庭的合影中,已经不存在了。这说明男主被消失的是存在,而不是人们对他的记忆。

对于女主来说,过去的生活是这样子的:

6岁时去了广州,11年后回到老家读书学舞蹈。她的生活中没有男主的存在。

男主锲而不舍对女主好,为她圆梦,陪她留学,两人在国外相濡以沫,相爱相亲。

在此期间,他们还遇见了事业有成神通广大的男二。

男二解决女主的就业问题,然而因为一场意外,女主被舞台上的设备砸死。

对此,男主开始启动第三条时间线。

女主和男二成为情侣,并且成为芭蕾舞团的领舞。

男主发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精神,去一个陌生的城市,一边决定度过余生,一边写下自己穿越时空去爱你的爱情日记。

冥冥之中,自有相遇。

女主因为演出来到男主工作的城市,然后两人邂逅,碰撞出爱情的火花。

这一次,女主又不得好死,因为一次意外抢劫,被杀。

男主再一次重启第四条时间线。

这条线是影片的叙事基点。

在这个时空中,男主成为垂垂老矣的芭蕾舞团的看门老大爷,女主和男二马上就要步入婚姻殿堂。

即将衰老而死的男主,因为晕倒成功吸引女主的注意,看到了他创作的爱情日记,放弃婚约也要调查事情真相。

知道真相的她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让我无力吐槽。

剧情就是这么个剧情,我如坐针毡。

这里面的bug太多,让我无法沉浸。

前文提到,这部影片有义务对时间保持敏感和真实。

它并没有做到。

比如在第一条时间线中,男主和女主6岁时分开,11年后再相遇,发小友情变成爱情,这个剧情设定牵强了。

女主家的狗念念在6岁时就已经出现,11年后依旧活蹦乱跳,动若狡兔,没有一丝大龄狗的老态,让人不可思议。

要知道狗的平均寿命也只有10到15岁。

这里面不存在女主又养了一条狗的可能,毕竟狗认识男主。

再举一例,第二条时间线中,影片对男二的处理可谓人神共愤。

当女主正在留学时,男二已经成为事业有成的社会精英了。

他是比尔·盖茨吗?大学毕业证都没有拿,就能一飞冲天。

一个本该上大学的年龄,成为举止优雅的社会精英,男二究竟如何做到的?,

或许有人说,男二就是个工具人 ,不要太较真,主角的戏好看就可以了。

那好吧,就带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精神放过男二,我们会发现男主的戏也不好看。

前文提到时空穿梭后,他面临的困境不是亲朋好友没有关于他的记忆,而是他成为一个没有身份的人。

一个没有身份的人,就说明没有身份证,没有户口本。

那么问题来了 ,男主是偷渡去的国外吗?

在国外生活,学渣属性的男主,却能用流利的英文找房子,打零工,为女主遮风挡雨。

语言这一关,男主是怎么做到无师自通的?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完全不顾这些必要的生活逻辑,剧情造作悬浮,让这部影片非常不可信。

不要说这是软科幻设定,就可以这样编剧。

写《三体》的刘慈欣就曾说过,“要用潮水般的真实细节融入科幻作品中,将科幻故事写得像新闻报道一样”。

简单讲,就是设定可以想象,细节一定真实。

让人忧虑的是,《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不会是最后一部口碑差票房低的爱情电影。

它的高票房会继续带动更多电影人,拍摄这种制作廉价剧情虚假的虐恋小电影。

这些电影的存在,也是电影市场和观众共谋的结果:很多观众心中有这样的逻辑思维,虐恋就能让人流泪,让人流泪的就是好电影。

好电影的标准,真没有这么低。

事实上,低成本投资+疯狂宣传,在节庆日公映,利用短视频用眼泪营销,成为国产电影人圈钱的财富密码。

大家可以看看这几年,一直有口碑差票房高的爱情电影。

17年有《前任3》,18年有《后来的我们》,19年有《比悲伤更悲伤的事》。

它们的口碑都不行,它们的票房都很硬。

配合眼泪营销,在节假日定档,就能有肉吃,早已经是影视圈秘而不宣的潜规则了。

《前任3》票房19.4亿,《后来的我们》票房13.60亿,《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票房9.5亿。

三者在豆瓣上的评分分别是,5.5、5.9、4.8。

没有一部电影过及格线。

与其说这是观众的主流审美,不如说影视圈创作者和资本持续侮辱中国观众。

他们当然比绝大多数影评人更懂电影,但是他们发现在爱情电影中不停炮制泪点就能让观众买单,自然不愿意花大力气搞好创作(也有的人根本没有能力)。

不管剧情合不合理,只要把观众虐哭就万事大吉,这是创作者们的鸡贼。

《我在时间尽头等你》想要复制这种鸡贼。

第一天票房2亿+,第二天恐难突破5000万,高开低走是《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这种烂片该有的命运。

醒醒吧,国产电影人,观众值得用好电影尊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