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红 | 麾村春节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合集    难忘年蒸

唱麒麟 铜脚炉

腊梅花开    免费午餐   腌大菜

家乡朴树    土灶台

麾村春节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写在前面】我的老家麾村,因抗金名将岳飞部下曾在此安营扎寨,故以“岳元帅麾下之村”而名之。老家虽为水乡小镇,却流传着许多神奇而美丽传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传承着多彩的民俗风情,镶嵌于四时八节、庙会结社、婚丧嫁娶之中,根植于百姓心灵,世代相传,源远流长。当然,有些民风民俗现已逐步被淡化,但也有一些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增添了新的元素。今闲暇之余,笔者试图对老家部分民俗风情、趣闻轶事作一些追忆和捕捉,以留住记忆。

春节,俗称过年。过年习俗主要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年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古人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人深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天地神灵以及祖先神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古人重视信仰与祭祀,将黄道中推算出来的立春定为一年之首,在岁首黄道吉日举行祭祝祈年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并祈求丰收。后历法几经变革,新年即以阴历正月为始,现通常将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初五称之为春节。春节,则是老家最热闹,也是习俗最多、最讲究的节日之一。

早开门、烧头香,是正月初一一大早的第一要务。在我们老家,正月初一,家家户户一般开门都比较早,有人甚至刚过午夜(凌晨零点)即起床赶去庙里烧头香,以示对菩萨的信仰之诚。后来老家麾村的东庙、南庙、直指庵、观音庵等皆相继拆除或移作他用,人们便到土地庙里去烧香,有的干脆就在自家院子里烧柱高香,求神灵保佑在新的一年里事事如意,阖家安乐。初一早上开门也是有讲究的,无论你开门或早或迟,开门时都得先放一挂小鞭,谓之开门鞭,然后揭去旧年除夕在两扇大门缝之间贴的封条始得开门。封条一般用10来公分宽、20来公分长的长方形红纸条斜贴在大门缝之间,稍微考究一点的人家还会写上“开门大吉”之类的吉祥语。开门后即在门外燃放鞭炮,一挂长鞭,几个双声,点燃春节的喜庆气氛。现在多数人家还时尚燃放烟花,喜庆气氛就更浓了。

穿新衣、戴新帽,是春节期间的最大靓点。村里男女老幼在春节期间都会穿戴一新,尤其是有钱人家子弟,由上而下、由里到外全是新的,打扮得花团锦簇。对于一般平民百姓来说,未必都能年年制办新衣,但他们也都尽量检好一点的,穿戴整洁。民间有句口头禅叫作“有钱没钱,洗洗过年”,既流露出普通百姓对生活的无奈,又显现出人们对春节这一重大节日的敬重。记得小时候做一件新的加褂、加裤子(穿在棉袄、棉裤上的外罩)要过好几个年,过了初五妈妈就哄我们“换下来洗下子”,其实我们心里明白,这是要洗下子收起来“再混一个年”了。

祭先祖、拜长辈,是初一早餐前不可或缺的重要议程。祭拜一般由家里的长者点燃香烛,摆上供品,三拜九叩,礼拜家神先祖。然后侧按辈分大小,依次礼拜并向长辈磕头拜年,口呼“恭喜恭喜”、“恭喜发财”、“恭喜xx(长辈)身体健康”。我们家堂屋北面靠墙的老爷柜是当时农村常见的“闷头柜”,有近1米高、半米宽、两米多长,柜里隔成两格,可盛的稻麦或其他杂粮,上面柜盖靠墙的半幅是固定的,可摆放香炉蜡烛台子以及祖宗亡人牌子,另半幅柜盖是活动的,可随时掀开存取物品。从我记事开始,我们家的春节祭拜活动都是由我奶奶操持。奶奶个子不高,而柜又高又宽,再加上香炉蜡烛台的高度,奶奶根本够不着,于是她就在柜前放一张小长板凳子,站在小长板凳上点烛、上香,然后在火盆里化(烧)上一串纸钱,叩头祭拜。焚化的纸钱是奶奶节前用小黄纸折成的“小元宝錠子”,再用线每6—8个串成一小串一小串的,挂在柜旁的板壁上,过年期间每天化一串。祭拜仪式结束后即进入早餐环节。早餐一般吃红枣子茶和馒头糕点,寓意“红红火火”、“甜甜蜜蜜”;还有人家吃汤圆,取意“团团圆圆”、“幸福满满”。

访亲友,拜大年,是春节期间的重头戏。早饭后,中青年人纷纷出门走亲访友,拉开了拜年的序幕;孩子们也各自外出与小伙伴们寻找他们自己的乐趣,也有跟在大人后面去拜年的;老人们则留守家中,备好香烟、瓜子、糖果、糕点等,准备接待来拜年的客人。传统年俗中,初一拜年基本上是拜家族长辈或者近亲友邻,一般不出远门去拜年。小时候,每年初一上午,妈妈都会带我们去刘家“老四房”各家去拜年。所谓“老四房”,就是我们的高祖这一辈(世字辈)有四个儿子(修字辈),成家立业后一子为一房,俗称“老四房”。到了各家可不是简单的点个头、唱个喏(“唱喏”即一面作揖、一面出声致敬的站立礼,或躬身或直立,两手抱拳作揖)、说声“恭喜恭喜”就行了,那时拜年可是要正儿八经的燃烛点香、拿拜垫子磕头拜年的啊!我们自然也要跟在大人后面逐一磕头跪拜。后来随着提倡新风,这一习俗也被逐步淡化了。当然来人还是要先客气一下并装模作样的准备拿拜垫子,主人立刻会说“免了免了”,来人则笑而作拱手礼拜年。一路上,凡遇上家壁邻居、亲朋好友都会热情招呼,相互道一声“恭喜恭喜”,即便不太熟悉或平时有什么不开心的,新春首次相见还是要相互招呼,热情致贺,这也成为消释前嫌、和睦邻里的极佳时机。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花德明书记主政麾村时,每年初一一大早他就率领大队干部为全大队烈军属及老干部拜年,每到一户皆嘘寒问暖、热情致贺,温馨体贴、感人至深。拜年的队伍从大队部出发,按照事先规划好的线路“一路杏花村”,且不断有热心人士参与到拜年的队伍里,长长的拜年队伍行走在大街小巷、乡间的小道上,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临近中午,大年初一的拜年小高潮暂告一段落,家家户户屋里屋外“一片狼藉”,烟花爆竹纸屑、花生蚕豆壳子、香烟屁股头子满地皆是,但没有看到哪家忙着扫地,即使再勤快的人也对眼前的一切视而不见。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年初一民间不作兴扫地,否则会扫走财运而破财,正月初二才可以扫地,并且扫帚要从大门口往屋里扫,这样扫地就是要把大年初一聚集起来的财气往家里扫,是为聚宝。一家人就这样在脚都下不下来的地方高高兴兴地忙着弄中饭吃。中午不做新饭菜,不用厨刀等利器,吃除夕晚餐余下的饭菜,叫”隔年陈”,意为从上年吃到下年,年年吃陈粮,年年有余。

从年初二开始,人们便纷纷外出拜年了。出嫁的女儿会带着儿女夫君回娘家拜年,外甥外甥女要去给舅舅舅母拜年。拜年自然要带茶食等礼品,过去的茶食以金果、桃酥为主,没有盒装、袋装,全是散装。购买时,茶食店老板会用一两张浅黄色的纸将其包成梯形塔状,一张印有茶食店字号的红纸往上一耷(放),用纸绳一扎,往手上一拎,美观大方。新婚夫妇走娘家带礼物还要讲究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回一部分。

上世纪六十年代兴建的南至双营北达红旗的电灌主干渠(俗称“大干”)是贯穿麾村南北的大通道,也是当时春节拜年最繁忙最热闹的一条大通道。从年初二开始,每天都有一波又一波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梭往来于这条大干上。那时老家还没有通车,外出拜年自然以步行为主。孩子们有跟着跑的、有掺在手上的、有抱在怀里的、有驮在背上的、有扛在肩上的,还有放在箩筐里挑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自行车了,龙头上挂着茶食,大扛上坐着孩子,书包架上坐着老婆,那车骑起来比现在开宝马还气派!

那时农村全是土路,外出拜年通常都得尽量早一点,趁着路上还没有化冻出行,这叫“趁早冻”。早上,大干上拜年的人络绎不绝,路上冻得疙里疙瘩的,人走在上面发出 “咯达咯达”的有节奏的响声,但走起来轻松自如;自行车骑在上面一蹦一蹦的,但一般不影响骑行速度。可到了九十点钟以后大干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冻土渐渐融化,人们逐渐感觉到鞋子越来越重,烂泥逐步从鞋底向鞋帮“进犯”,且“胡搅蛮缠”。甩,甩不掉,搞不好连鞋子都甩掉了;剔,剔不清,剔了又将“卷土重来”。沉重的脚步举步维艰,身上渐渐来汗了,原本裹得严严实实的人们帽子也摘了、围巾也拿了、上衣也解了;箩筐里挑着孩子的男人们虽已脱掉了棉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汗珠;骑自行车的也已“雄风不再”,速度渐慢,乃至踩一脚挪一步,最后踩都踩不动了,下车一看傻了,大皮和叶子板之间塞满了烂泥,这车还能动吗?用树枝掏空再骑,不一会儿又塞满了,连推都推不动了,干脆扛着走,你说这是人骑车还是车骑人呢?路再难走,车再难骑,这年还是要拜的啊!

抢财神、忙开张,是春节期间的又一波小高潮。从鸣放鞭炮的密集和热闹程度来看,除了初一凌晨之外,就要数初五了。正月初五这一天是东西南北中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被称之为“财神日”。人们从零点左右就开始燃放爆竹,抢先把财神爷请到自己家中,谓之“抢财神”。放完鞭炮就忙着下河边“挑财神水”,把水缸里挑的满满的,期盼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盆满仓满。这天,还有穿戴财神衣帽、戴着面具的上门贺财神者,谓之“跳财神”。“财神”在屋里屋外东跳跳、西跳跳,手捧“财神袍”东攉攉、西攉攉,意为给你家送元宝、送财气来了,并说唱吉祥祝福语,主人听得开心,施以糕馒,表示“谢财神”。初五同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

正月初五对于商家来说更是个大吉大利的日子,纷纷忙着开张营业。过去,大小店铺通常在年三十下午关门打烊,而到正月初五一大早就会借着财神爷的生日,烧高香、放鞭炮,开门纳客。老板笑迎八方来客,伙计们齐声将算盘摇得哒哒响,寓意新的一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还有商家接待第一个顾客,只要你给老板递上一个红封子(红包),不管封多封少,说声“恭喜恭喜,恭喜老板新年大发!”老板就会笑迎相待,连声道“同发同发”,接过红封子,并递给你想要买的东西,图的就是一个吉利。

正月初五“财神日”,激发起人们对发家致富的梦想。过了初五,春节也就接近尾声了,人们带着对新的一年的无限憧憬,陆续踏上新的一程谋生之路。但愿财神爷真的能给大伙儿带来好运,让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梦想成真。

更多作者作品,请见菜单栏“精彩回顾”—“网友文集”

(0)

相关推荐

  • 家长里短:家乡的年俗(作者 卢秀莲)

    我的家乡是苏北,它的名字是连云港,靠近鲁南的地方.所以过年的风俗习惯基本上是一样. 大年三十那天,女人忙饭菜,男人忙着贴春联.贴好春联后放鞭炮,放完鞭炮后才能开饭.饭后我祖母和我母亲把锅碗瓢盆都洗刷干 ...

  • 葛国桢 || 拾炮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葛国桢,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作品散见于<工人日报><农民日报><炎黄春秋><中国散文家> ...

  • ​过年了,这是我听过最感人的春节故事

    新的一年 祝大家相亲相爱,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又过年了.无数志在四方的青年们,陆续返回了故乡.也有不少人选择将年迈的双亲接到自己身边,过反向春节.在经历了一年的繁忙工作后 ...

  • 华州西溪观音庙与捞河灯

    邮箱:3125136050@qq.com 观音庙与捞河灯 作者 杨国超 很早以前,在老官台村的东北角,西溪河畔有一神庙,庙内供奉着一位慈祥善良,双手合一.稳坐莲花的女神--观音菩萨,人称送子观音.她是 ...

  • 小年儿话年味儿

    往期阅读精选: 逆来顺受 腊八随想 心中瑞雪纷飞 求助电话 摄影   肇兴--薄雾侗寨 摄影   生计(他们十年前的生存状态) 摄影   重庆·山城步道--扫街 摄影   成都宽窄巷子--扫街 这是一 ...

  • 作为最尊贵的一群人,清代京城旗人如何过年,与汉民族有何不同?

    自清代一直到今天,北京城内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旗人后代,他们生在北京长在北京,自幼接受的除汉人文化外,还有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满族文化.这一点在今天早已不明显,但在有清一代,京城里的京旗子弟却在长时间的生活 ...

  • 【佳作欣赏】| 归途作品:烙印之过春节

    每年的春节前后,那是我最喜欢最幸福的时刻. 特别春节前的"年茶饭",这是个浩大工程,那是民间老百姓全身解数的充分调动,即是人性的一场考验和厉炼,也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大自然,人与社会之间鬼斧神功的美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五:庙会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五:庙会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迎神赛会,看到的是神驾出游,八面威风,折射的是中华民族的信仰和追求:集场盛会,呈现的是琳琅满目,热闹非凡,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六:青苗会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六:青苗会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青苗会,一个传承千年的农事习俗:香火戏,一种流传甚广的古老剧种: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麾村民俗风情系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四:庆生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四:庆生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从产儿报喜.三朝洗浴.弥月之喜到百露之礼.抓周拭儿,以及后来一年一度的大小生日等一系列的庆生礼仪,其核心都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七:上梁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七:上梁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上梁,系指安装建筑物屋顶最高一根正梁的仪式.正梁,屋正中的一根桁条,也称檩子.檩条,其代表整座宅第本身的安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二:除夕

    [往期回读]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难忘片儿汤   最乐是读书   我的师范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二:除夕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八:丧葬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八:丧葬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麾村人,丁中1966届校友. 在我们老家麾村,过去以土葬为主,现在则均为火葬.无论是土葬还是火葬,这丧葬仪式可谓是千头万绪,名目繁多,且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一:年蒸

    [往期回读]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难忘片儿汤   最乐是读书   我的师范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送灶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送灶

    [往期回读]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难忘片儿汤   最乐是读书   我的师范 麾村民俗风情之十:送灶 丁中老校友  刘继红 作者刘继红先生 ...

  • 刘继红 | 麾村民俗风情之九:腊八节

    [往期回读] "丁中广祥"2020年度运营分析报告 带父母进城   我是老前辈   二八大杠 儿时上书房   小东门干子   复学前后 麾村民俗风情之九:腊八节 丁中老校友  刘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