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 ● 风论篇第四十二(译文)

【原文】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颤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内气与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眦,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为寒中而泣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胀而有疡;卫气有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疠者,有荣气热腐,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洒中风,则为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道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译文】

黄帝问道:风邪侵犯人体,或引起寒热病,或成为热中病,或成为寒中病,或引起疠风病,或引起偏枯病,或成为其他风病。由于病变表现不同,所以病名也不一 样,甚至侵入到五脏六腑,我不知如何解释,愿听你谈谈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风邪侵犯人体常常留滞于皮肤之中,使腠理开合失常,经脉不能通调于内,卫气不能 发泄于外;然而风邪来去迅速,变化多端,若使腠理开张则阳气外泄而洒淅恶寒,若使腠理闭塞则阳气内郁而身热烦闷,恶寒则引起饮食减少,发热则会使肌肉消瘦,所以使人振寒而不能饮食,这种病称为寒热病。风邪由扬名经入胃,循经脉上行到目内眦,假如病人身体肥胖,腠理致密,则风邪不能向外发泄,稽留体内郁而化热,形成热中病,症见目珠发黄;假如病人身体瘦弱,腠理疏松,则阳气外泄而感到畏寒,形成寒中病,症见眼泪自出。风邪由太阳经侵入,偏行太阳经脉及其腧穴,散布在分肉之间,与卫气相搏结,使卫气运行的道路不通利,所以肌肉肿胀高起而产生疮疡;若卫气凝涩而不能运行,则肌肤麻木不知痛痒。疠风病是营气因热而腐坏,血气污浊不清所致,所以使鼻柱蚀坏而皮色衰败,皮肤生疡。病因是风寒侵入经脉稽留不去,病名叫疠风,也有的叫寒热。

在春季或甲日、已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肝风;在夏季或丙日、丁日感受风邪的,形成心风;在长夏或戊日、己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脾风;在秋季或庾日、辛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肺风;在冬季或壬日、癸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肾风。风邪侵入五脏六腑的俞穴,沿经内传,也可成为五脏六腑的风病。逾穴是机体与外界相通的门户,若风邪从其血气衰弱场所入侵,或左或右;偏着于一处,则成为偏风病。风邪由风府穴上行入脑,就成为脑风病;风邪侵入头部累及目系,就成为目风病,两眼畏惧风寒;饮酒之后感受风邪,成为漏风病;行房汗出时感受风邪,成为内风病;刚洗过头时感受风邪成为首风病;风邪久留不去,内犯肠胃,则形成肠风或飧泄病;风邪停留于腠理,则成为泄风病。所以,风邪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首要因素。 致于它侵入人体后产生变化,能引起其他各种疾病,就没有一定常规了,但其病因都风邪入侵。

【原文】

帝曰: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鉼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支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疣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炱,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脘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所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帝曰:善。

【译文】

黄帝问道:五脏风证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希望你讲讲诊断要点和病态表现。

岐伯回答道:肺风的症状,是多汗恶风,面色淡白,不时咳嗽气短,白天减轻,傍晚加重,诊察时要注意眉上部位,往往眉间可出现白色。心风的症状,是多汗恶风,唇舌焦躁,容易发怒,面色发红,病重则言语謇涩,诊察时要注意舌部,往往舌质可呈现红色。肝风的症状,是多汗恶风,常悲伤,面色微青,易发怒,有时厌恶女性,诊察时要注意目下,往往眼圈可发青色。脾风的症状,是多汗恶风,身体疲倦,四肢懒于活动,面色微微发黄,食欲不振,诊察时要注意鼻尖部,往往鼻尖可出现黄色。肾风的症状,是多汗恶风,颜面疣然而肿,腰脊痛不能直立,面色黑加煤烟灰,小便不利,诊察时要注意颐部,往往颐部可出现黑色。胃风的症状,是项部多汗恶风,腰脊痛不能直立,面色黑加煤烟灰,小便不利,诊察时要注意颐部,往往颐部可出现黑色。胃风的症状,是颈部多汗,恶风,吞咽饮食困难,隔塞不通,腹部易作胀满,如少穿衣,腹即脘胀,如吃了寒凉的食物,就发生泄泻,诊察时可见形体瘦削而腹部胀大。首风的症状,是头痛,面部多汗,恶风,每当起风的前一日病情就加重,以至头痛得不敢离开室内,待到起风的当日,则痛热稍轻。漏风的症状,是汗多,不能少穿衣服,进食即汗出,甚至是自汗出,喘息恶风,衣服常被汗侵湿,口干易渴,不耐劳动。泄风的症状,是多汗,汗出湿衣,口中干燥,上半身汗出如水渍一样,不耐劳动,周身疼痛发冷。

黄帝道:讲得好!

(责任编辑:张恒溢)

(0)

相关推荐

  • 运气漫谈 ▏初之气谈“风”之《黄帝内经》中的“风”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其对"风"的论述对后世中医学关于"风"的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 1.天人相应论"风" &l ...

  • 中医经典语录(摘录2)

    150.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151.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千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82:风者,善行而数变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82:风者,善行而数变 凝神静气守丹田,空穴来风方寸山.彩云缭绕舞霓裳,心有定力自泰然.红尘滚滚身外物,气象万千皆虚幻.形生形灭逝流光,归根复命见本原. 有物混成先天 ...

  • 《黄帝内经》素问 ● 刺热篇第三十二(译文)

    [原文]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乃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辛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72-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huánɡ帝dì内nèi经jīnɡ--素sù问wèn> 第dì42章zhānɡ风fēnɡ论lùn 黄Huánɡ帝dì问wèn曰yuē ...

  • 黄帝内经风论篇第四十二笔记

    ​黄帝内经风论篇笫四十二20201210 ♥风邪引起的疾病,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 ...

  • 《黄帝内经·素问》对照参考译文——第18 平人气象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第18 平人气象论篇--原文诵读 18平山气象论篇第十八.mp39:24 来自老中医周攻谋 <黄帝内经·素问>--第18 平人气象论篇--对照参考译文 [ ...

  • 黄帝内经 第四十二讲 阳虚外寒和阴虚内热

    教材150页.也就是,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则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歧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气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歧伯曰:血气 ...

  • 道解黄帝内经系列之七十二---火形人特征(二)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来了解一下火形人的几种特点,和木形人一样,我们就先从阳火形人开始介绍吧. 阳火形人:光明磊落,明礼克己,动容周旋,表度有方,三省,四悟,高瞻远瞩,明礼达时. 什么意思呢?说的就是火形 ...

  • 道解黄帝内经系列之六十二---解读火形人(一)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火形人的特征,还是先看看内经上是如何描述的."火形之人,比于上徵,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痴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 ...

  • 道解黄帝内经系列之五十二---五行杂谈(五)

    五行我们已经聊完了木.火和土,今天你该聊聊金和水了,都准备好了吗? 在五行中,"金"指的是什么呢?金是指自然界中的矿石.石头.金属.金的特性又是什么呢?就是四个字:菱角分明. 五行 ...

  • 道解黄帝内经系列之四十二---未时养生

    六月建未,未时,十二生肖中为羊,在十二时辰中为下午的1-3点,此时小肠经当令,气血流注于小肠经. 先来看看说文解字中对于"未"的解释,"未者,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