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存世最古老的画卷:隋 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展子虔(约545-618年),隋代著名画家,汉族,渤海(山东阳信)人。是有画迹可考的隋朝画家,擅长人物、车马、 宫苑、尤擅长长山水。人物描写得细致, 生动逼真;画马则站立者有走动之势,俯卧者有起跃之状;画山水,则咫尺千里之势,被称为"唐画之祖"。
游春图《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创作的绘画作品,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作品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绢本、青绿设色,高43厘米,宽80.5厘米,画上有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六个字。
宋徽宗题写的“展子虔游春图”《游春图》经宋徽宗题签后,约在宋室南迁之际即行散出,后归南宋奸臣贾似道所有。宋亡后,元成宗之姊鲁国大长公主所得。明朝初年,《游春图》卷收归明内府,而后又归权臣严嵩所有。万历年间,画卷为苏州收藏家韩世能所藏。清军入关后,经梁清标、安歧等人之手而归清内府。1924年10月,清室被迁出紫禁城,末代皇帝溥仪被驱逐出宫,大量故宫珍宝被溥仪带到天津,后再被携至"伪满洲国"首都长春。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溥仪仓皇出逃,不少书画珍宝流落于东北民间。不久,这些珍宝又陆续现身北京,其中就有《游春图》,后归爱国民主人士张伯驹所得。1952年,张伯驹夫妇把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伯虎的《三美图》连同几幅清代山水画轴均转让给了故宫博物院。
顾恺之《洛神赋图》早期的山水画通常会呈现出"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状态,这说明了早期山水画得不成熟,在构图方面体现了较为幼稚的特点。《洛神赋图》卷中可领略一二,其背景之山水,就大致是这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情形。也就是说,山水在画中,依然是人物的陪衬,虽然勾画已经较前细致,但在比例上还远不能相称,水面狭小不能泛舟,峰峦低矮似是土堆。画面平铺直陈,富有装饰感然而缺乏空间感。
游春图局部《游春图》的章法布置则突破了以往的画风束缚,形成了十分有特色的构图方式,结构层次颇有特点。它的画面的右上部主要是山峦的表现,绘有大量的崇山峻岭,展现了一副山峦起伏、峰回百转的形态。若在之前,这个画面可能就算是完成了整个景观背景的塑造。
游春图局部在画面的右下方,画面中画上了山间小径,小径则是由低矮的树木、草丛组成,曲径通幽,旖旎风光、透光山路,成为了右上方巍峨高山的延伸部分。这样,高山便成为了山路的背景,山路又成为了高山的细节铺垫和展现。这就使得整个画面比前期山水画更显全面、沉稳、丰富。
在画面的中上,有一处低矮的小山丘。这一小山丘能够与右侧上方的崇山峻岭遥遥相对,形成鲜明的对比。
游春图局部在画面的中间,则有大片江河,形成一道波光粼粼的天堑,并与湖水、天空融会在一起,使得整个画面形成湖天一色、山河并举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画面并未只以山川与河流为主,而是在细节之处加以点缀:江河之中有小船点缀其中,船中有三四位神态各异、姿态不同的人物,将人声、山河画面融合在一起,并通过山川、河流、船舶、人物等形象构造出整个画面的图片比例。
游春图局部在描绘人物的时候,展子虔也习惯运用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形态、神态等,虽然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没有过大改变,但是人物神情却可以是各有特色,每个人的衣着外观都十分飘逸流畅,也使得观者有"观人于微,,的感受。
游春图《后画录》所评述展子虔的山水“远近山川,咫尺千里”和《宣和画谱》论展子虔的山水画 “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相合相成,浑然一体。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展子虔唯一传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存在最早的画卷,它的存在,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绘画史、艺术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980年5月27日华国锋到日本进行正式访问时,赠给日本天皇的礼品中,就有一幅中国现代女画家临摹的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2017年9月15日至12月14日,《游春图》在故宫午门正殿展厅举办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中展出。转发
@松岳寺杂谈:迄今为止存世最古老的画卷:隋 展子虔《游春图》0/2000字
转发举报文章问题广告重复、旧闻格式问题低俗标题夸张与事实不符抄袭侵犯名誉/商誉/肖像/隐私权其他问题,我要吐槽取消确认举报此人淫秽色情营销广告恶意攻击谩骂我有话要说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