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后去双非院校任职了 2 年,这份工作让我交了太多的「智商税」...... 2024-05-07 23:23:03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生物学霸(ID:ShengWuXueBa) 2018 年的那个多事之秋,我终于在人生快要过半的时候拿到了博士学位。大毛和小鱼是我博士期间玩得最好的兄弟,我们三人水平差不多,志向差不多,博士毕业后都进了双非高校。两年时间飞快而过,趁着暑假我们专门聚了一次。在两天一夜的长谈里,我们有回忆,有感慨,有庆幸,也有吐槽。这次长谈后,我琢磨了很久,想了很多,后续还通过微信跟两兄弟交流过。思考的结果之一,就是看穿点双非高校的一些套路。- 01 -引进待遇的落实双非高校大多处于非一二线城市,科研平台建设落后,学科发展薄弱,这些情况短期内很难改观,所以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愿意去,双非高校在引进新人方面存在瓶颈。解决这个问题,有个比较简单粗暴的办法:给钱。国内读博的日子普遍清贫,高额的安家费或购房补贴常常会成为博士入职难以抗拒的诱因。目前来看,给钱这个办法还不错,很多博士毕业后流向双非高校。但是现实很骨感,不少人到学校之后才发现,原来想拿到这笔钱,还得交点智商税。给钱的两个大项是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先来看看安家费。大毛在我们三人里签下的安家费最多,足足有 50 万。一开始我们都替他很高兴,报到后,大毛发现安家费并非一次性发放,而是一开始只给 20 万,剩余部分每月 2500 元,给十年。大毛一开始忍了,等拿到工资条又发现,这部分钱是按照补助来发,还要扣税!小鱼的安家费签下 40 万。报到后,小鱼一次性拿到安家费,但被扣了不少税。小鱼很奇怪,因为税法中明确规定,安家费是免征个税的。小鱼去学校问,给的答复是:学校给的安家费,并不是政府补助性质,而是学校自己解决的,以个人额外收入的形式发放,所以要交 20% 的税。我的安家费是最少的,只有 30 万。运气比较好,我报到后一次性足额拿到。说完安家费,再说说另一大笔钱:科研启动金。这里面的门道更多。大毛签的科研启动金有 60 万,等于一个国自然面上了。但到了学校,他才知道要想用这笔钱,还有附加条件:有项目。国家级省部级厅级,各级项目能动用的比例不同;横向纵向,实际到账经费不同,能动用的比例也不同,学校有详细规定。人家不耍赖,怪只怪自己当初没了解清楚。看来这笔科研启动金恐怕很难全额使用了。不要紧,小鱼的学校就很人性化。他当时签了 30 万科研启动金。到学校后,他被告知这笔钱将按照 3:1 的比例,以自筹的方式发放。比如他能弄来 30 万经费,那就可以用 10 万的科研启动金,当作自筹经费列支。弄不来经费没关系,发文章的奖励同样可以从这笔钱里出。也就是说,科研启动金跟到账经费挂钩,还可以作为奖励发放。学校在想方设法让教师们花完科研启动金。至于我,虽说科研启动资金只有 10 万,但好在学校比较厚道。到学校后,青椒们放手申请项目,如果申请成功,就先花项目经费,万一不够,科研启动金随时补充;如果申请不到项目,一个本子在国家级省部级厅级基金都没中,则可以直接落回学校立项,项目的经费全额走科研启动金。现在高校挖人大战愈演愈烈,给出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金也水涨船高。钱虽多,高校可不是来当冤大头的。要么是想尽量留人,跟服务年限挂钩;要么是想尽量出活儿,跟科研绩效挂钩;要么是两者都要。总之,这两笔钱可不好拿,能不能全额拿到,主要看学校厚道不厚道。- 02 -教学与科研的推进博士们毕业,甭管去哪里,都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一般来说,专业发展才是博士们有所突破的希望所在,靠专业拿项目发论文,晋升职称,获得头衔和称号,完成 nobody 到 somebody 的转变。对于这一点,大毛认识得很清楚。他水平本来就挺高,入职后第一时间拿了个省级项目,去年还中了青基。论文方面大毛还差点,不过有三篇文章在路上,只要中一篇,就能满足学校去年的评副教授标准。现在他唯一担心的是今年评高级职称的标准会提高。因为花很多时间在科研方面,大毛在教学上投入显得比较少。他本身不善言辞,爱好也不广泛,上课虽然干货多,但讲起来比较无趣。他的课,对那些真心求学问的学生来说是大福利,但对双非高校大部分学生来说,应该就是煎熬了。小鱼是我们三人中的逗逼,想法特别天马行空。刚去学校,小鱼几个本子都没中,或许是因为写得太跳脱。痛定思痛后,小鱼本子里的 idea 务实了很多,去年底中了个省部级课题。尽管入职后还没发表过论文,小鱼还是准备今年试着报一下高级职称。万一读博期间的论文能算数呢?小鱼说。小鱼的性格和表达,很适合讲课,听说学生们很喜欢他。今年教师节,他在朋友圈发自己收到的礼物,明显有几份是女学生送的,让我和大毛好生羡慕。但是我感觉他花了太多时间在教学以及教学辅助工作上(给老教师打杂),这可能正是他发表论文方面没有进展的原因之一吧。不过,他的学生们倒是真的很幸运了。讲到科研,我就有些一言难尽了。有的是受到平台的限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是职称不够,有把握的申请也功亏一篑;还有的出现临时变化,到现在两年过去,我真正负责的项目还一个都没有。好在学校和院系的领导一直挺支持我,平时加油打气,找他们签字什么的,都非常配合。我手头还有两个在审的申请,其中一个把我比较大,希望能有个好结果吧。教学方面,我的专业跟系里的专业课设置不太匹配,所以主要是做教学辅助工作,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整带过一门课,一般是任课老师临时有事,派我过去顶几节。如果课时多,我就开专题讲座;课时少,我就带带习题课。专题讲座我讲了七八遍,逐渐讲出点心得。前几天教师节,还有毕业生给我发信息。聊天中,学生给的反馈不错。我挺意外的,也许这正是教师这个职业吸引人的地方吧。图片来源:作者提供双非高校普遍科研底子比较差,领导们多数是教学上去的,即便开明的话,对科研也仅限于鼓励和支持,实质性的帮助比较少,搞科研只能靠自己。但如果想磨练教学的话,还是很有可学的地方。小鱼开玩笑,说自己的领导:教学讲半天,科研一袋烟。相信这半天里,讲的也不全然是废话,一定不少真知灼见。很多优秀的博士都毕业于科研氛围很浓的高校或研究所,一下来到双非高校,不仅对学校的认同有落差,而且在适应学校的氛围上也会有落差。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获得学生的认同,能够很大程度上弥补这种落差。这是我们几个总结的经验之一。- 03 -离职的困难不少博士毕业后选择双非高校,主要就是为了编制。但实际上,有编制并不是万事大吉。因为编制往往对应着一定的服务年限。跟一流高校「非升即走」不同,我们几个都感觉双非高校里想离职还是挺难的。至少,在服务期内离职很难。最近,大毛在研究学校的政策,随时也把一些刚发现的坑发到我们的群里,提醒兄弟们注意。昨天他就发了个关于评职称的。他们学校要晋升职称,必须延长服务期限。当初大毛跟学校签的是「3 3」合同,只有头三年享受副教授待遇。大毛最初的计算里,三年搞上副教授,后面三年搞上正教授,那时候自己选择余地就大了,如果不开心,可以随时走。但学校显然早就防备到了,只要晋升职称,至少延长两年服务期限。大毛最初预计的六年,就变成了最少十年。谁知道十年后什么样子呢?在小鱼看来,即便不延长服务期,想走人也是很难的,少不了大放血。他的一个同事离职,可真是麻烦死了。离职首先要退钱。安家费、科研启动金以及其他各种补贴都要退,最搞笑的是,有些补贴当时扣了税的,现在是按照税前退。退完钱再赔钱,主要是培训费用和违约金。入职高校,都需要先拿个高校教师资格证,拿证之前的培训,费用如果是校方给的,离职时校方就会要求离职教师支付这笔钱。违约金的算法,每个学校都不同,我们仨到现在还没搞清楚。不过看网上的新闻,青椒离职,有不少要赔大几十万的,不知道校方如何计算。有一定可能,校方故意杀鸡儆猴,做给校内的博士们看。我所在的高校,离职矛盾倒是不太尖锐。主要是合同金额少,发的工资少,所以即便交违约金,就是意思一下而已。但凡想走的人,本事都比较大,都不缺这点钱。高校一方面想淘汰那些能力不行的,巴不得他们赶快走;另一方面又想尽力挽留有能力的,制造障碍不让离职。这是任何机构的出发点,倒是无可厚非。但我们还是希望高校留人,能够更人性化一点,靠软实力留人,而不是制造离职的层层障碍。面对高校明里暗里的套儿,青椒们能做的真的很少。万一遇到比较黑心的高校,也只能自求多福了。高校内外,劳动者始终是弱势群体。我们仨都选了双非高校,有编制在身,多少还有点庆幸。那些去了一流高校却没有编制的青椒们,恐怕有些还更惨。他们处处被评副教授卡住,为高校奉献几年后自谋出路。多数时候,所谓「非升即走」的合同里会有个隐蔽的陷阱:评副教授的标准逐年提高,不是按照签合同时候的标准执行。这种操作的逻辑,好比是:我今天跟一个厂家签合同,购买一批零件,约定两年后完工交货,在这两年里,我不断提高对这批零件的精度要求,直到厂家无法达到,最后我告生产厂家违约,没有按时交付。在商业领域里明显做不到的事情,在高校招聘中却能成为惯例。青椒之惨,可见一斑!可能真的是时代变了吧。不断升级的高等教育,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博士,但高校教师的岗位却趋于饱和,两相挤压,感觉大家都挺艰难的。我们经常互相开玩笑,说大不了去街道办。人家「中科大本科,哈佛物理博士后,南京大学副教授」都能去街道办任职,咱们有啥干不了的呢?反正到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嘛~只怕到时候,街道办都不要我们了。 赞 (0) 相关推荐 42岁博士毕业,进二本高校(有安家费)就职好还是进省级单位做公务员好? 网友一: 你好,如果是32岁的博士,毫无疑问去省直单位做公务员:但如果是42岁的博士,那就去二本高校任职,还能拿安家费. 首先,公务员招考的年龄一般限制在35周岁以下,博士放宽到40周岁以下.也就是说 ... 博士的择业烦恼 主任,你好,感谢你花时间看我的问题,我是一位马上毕业的博士,已婚有两个小孩儿,老婆跟着我一起带娃,花了四年半的时间勉强拿到了博士学位,最近为了工作的选择焦虑好长时间,目前拿到了两个工作机会. 一个是西 ... 宁可放弃985也要选这些信息类行业强校 以下是西南某研究所关于学校学历要求和薪酬及福利待遇的表格. 从这个表格当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四个方面的信息. 第一,强调最高学历而不是所谓第一学历.网上常有所谓第一学历不是九八五,硕士.博士是清华北大 ... 为什么现在很多博士宁愿进高校,也不愿进企业? 博士毕业,学历可能是你任教于高校的基础起点,却是进企业的闪光点,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挤破头也想进高校? 理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统计数据 据统计年鉴显示,近几年来,中国每年新增博士毕业生人数比新增高校教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偏偏有老师从清华北大辞职去普通高校 天天熙熙皆为利来 当然,要强调一点,每个人的真实想法都不太一样,情况也不一样,我说的是多数情况.并且,我的猜测也可能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因为也有可能人家就是为了支持地方院校的建设.但是,至少我认为 ... 那个想来施工单位的土木工程博士,到底咋想的? /这是土木小生的第419篇原创文章/ 1 昨天有位博士哥哥给我留言,问我博士去施工单位待遇怎么样,我的回答就是:入职的时候带个大点的桶,不然装不下脑子里进的水. 后来又私聊了一波,发现土木工程的博士毕 ... “双非院校”毕业后,工资比985毕业生还高,大数据告诉你真相 双非院校是指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即非"双一流"高校.在"双一流"相关政策推出以前,"双非"一般指"非985.211& ... 毕业后去研究所工作的博士们,后来都怎么样了? 对于有志于科研事业的博士们来说,研究所是除了高校以外的另一个重要选择. 博士们几年前还有机会直接进入研究所,从助理研究员做起.但是随着内卷的日益严重,研究所更愿意给海归们机会,没有留学经历的话,职称晋 ... 清华人工智能博士毕业后,他去《天文爱好者》当了社长 | 专访齐锐 「高山人物」是专为所有追寻和探索"科学精神"的人设立的栏目,在这里,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科学家.企业家对科学的永恒执着与热爱,把科学活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011期人物] 齐锐 ... “双非院校”毕业不好找工作?教育部这项新通知,让学生拍手叫好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环境越来越恶劣,尤其是今年,疫情的冲击让各行各业都在忙着自保,就业环境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不太友好的就业环境让那些"双非"高校毕业的学生愈加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 清华 “姚班”:神一样的学生,毕业后去了哪里?工资有多少? 读书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有着极大的作用,学习好的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以后,这些优秀的学子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大学,那么未来就会拥有很多的可能性.清华大学是国内的顶尖学府,能够来到这里学习的学生,都是十分 ... 心理学考研广东省内性价比高的双非院校——深圳大学 目前广东省内有招心理学研究生的院校共7所:中山大学(理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其中,暨南大学只招学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只招专硕,剩下几所都是既招 ... 博士毕业后想在高校任教,诱人安家费背后的真实情况如何? 对于选择考博.或是正在读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就业,这是一个必要的思考问题.更多学生在本硕博阶段完成学业后,因处于将近10年的校园学术环境中,更倾向于选择毕业后在高校任教. 然而现今不乏高校招聘教师开出 ... 考研难度比顶尖名校还大的双非院校 | 北京语言大学 考研难度比顶尖名校还大的双非院校 | 北京语言大学 LAC 课程笔记0407|UCLA毕业后去哥伦比亚大学GSAPP念第二个Master & 去明星事务所的帅气学霸们 在3月到4月这2周中,LAC绞尽脑汁为世界各地的学子邀请来了这一系列名校的学长学姐们,把他们经历过的,正在经历的,以及今后可能会遇到的总总以最简朴,最真实的方式分享给大家: 每一个人,为了当天1小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