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阳高:云林寺
云林寺,原名华严寺,俗称西寺,位于阳高县城新华南街文物巷,紧靠西城墙外侧,坐北朝南。为禅宗寺院,敕建。创建年代不详,系明代建筑,清光绪、宣统年间修葺扩建。现存主要建筑为,天王殿、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和东西耳殿。大雄殿为明代建筑,其余皆清代。目前大殿内正在对彩塑和壁画进行维修,不对外开放。云林寺的主要看点,实际上除去明代的大殿外主要是大殿内的明代彩塑和壁画,具有较高的艺术及文物价值。由于大殿禁止入内,里面搭的都是脚手架,和遮挡的施工帷帐,试着探头从门外向内窥望,只看到局部的施工现场,还被管理人员斥责。只能将局部印象和外观情况结合网络资料加以介绍。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19.35米),进深四间(八椽)(14.1米),单檐庑殿顶,绿色琉璃剪边,坡度较陡,曲面秀美,飞檐恢弘。前出50厘米高呈凸字形的月台。大殿正面明、次间共十二个格扇门,窗棂图案别致,分六对设计,无一雷同,工艺繁复,实乃精品。檐柱柱头砍斜,上施阑额和普拍枋并过角出头,普拍枋截面呈方形。檐下铺作虽然不像早期木作尺寸那么大,但都制做规整精细,各拱眼布满壁画。所有斗拱均为三下昂六铺作三重拱计心造没有隐刻。斗拱布局,正面明次间柱头一朵,补间两朵,稍间补间一朵,后面与前相同,只是明间为一朵出斜拱的大朵。两侧山柱头一朵补间一朵。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四个转角铺作,很是庞大繁复,每个侧面出斜拱,呈“V”字形,上各有八个耍头,甚是威武漂亮。
大殿内部彻上露明造,梁架粗壮平直,从柱网分析结构应为前后槽对称的四椽栿对前后乳栿用四柱形式,但是前槽又采用了金元时期惯用的大内额形制,纵向大内额下先减柱后移柱的手法,先减去当心间两柱,再将次间两柱内移。使得当心间特别宽阔,扩大了信众的祭祀空间。此种形式与朔州崇福寺弥陀殿(金代)做法很是相似,虽然纵向大梁有所简单化,但意思如出一辙。
以下内容来自网络。殿内有明代泥塑佳作30尊,正面建有高大的须弥座,上塑巨大的三世佛金妆塑像,面目丰满,肃穆庄严。释迦佛前有迦叶、阿南二弟子侍立,座下及两厢是高大的护法天王和十八罗汉彩塑,宽衣博带,束发连冠,形态逼真,比例适度,衣饰流畅,姿态自然。是研究我国明代雕塑的珍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三世诸佛背光上的悬塑飞天、伽兰、金刚力士等,设计独特,颇具匠心。
另外,三面殿墙满绘水陆壁画,计123组120平方米,朱红石绿,重彩平涂,立粉贴金,金碧辉煌。画面人物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壁画构图严谨,工精细致,每幅作品线条粗细有致,浓淡分明,笔力婉转,遒劲自如,其浑厚的绘画功力和准确的造型艺术,令人叹为观止。在须弥座西侧现存清宣统元年《云林寺重修碑记文》木碑一通。
大殿外观总体看上去,端庄秀美,上下比例整齐匀称。从大殿面阔与进深比例来看,脊檩有可能做过推山,因为脊檩的宽度看上去要远远大于一整间的宽度。按照《营造法式》的说法对于面阔五间进深八椽者(接近方形)要进行推山处理(法式原文略),加大脊槫的长度使殿额不显局促,以显建筑的大气恢弘。美中不足的是,脊槫两侧的琉璃螭吻略显娇小,看上去总觉得不像原物大小,有些不匹配,到像是维修时随手安上的,不禁使人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