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一)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01
故乡,那弯弯的小河
文/葬花人
我的故乡,那个绿树成荫的小村庄,我梦萦魂牵的地方。小村虽然只有几十户人家,但他们勤劳、淳朴、善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片土地上。
远离喧嚣的都市和纷争的人群,这个小村庄显得格外的宁静和温馨。在小村的东北面,有一条月牙形的、弯弯的小河呈半椭圆形绕村而过。小村因此有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名字:月亮弯。小河的流水长年清澈见底。水流也不徐不疾,缓缓从容。偶有风过,水面漾起一层层的涟漪,更为这世外桃源般的小乡村增添了一分幽美和静谧。小河岸边疏疏点缀的几株垂柳,仿佛长年都青碧而葱笼,临水照镜般的舒展着柔美的青条。每到春来,更是顾影横波,随风摇曳,为小村增加了一层朦胧而梦幻的美。
肥沃的良田,清清的河水,以及小河边碧绿的垂柳,把小村点缀的如诗如画。这里,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这里的人生活的简单而快乐。
由于爸爸在外地工作,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就举家外迁。从此,就离开了我亲爱的故乡,离开了我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离开了绿树成荫的小村庄。故乡的风景和童年的记忆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的模糊、泛黄。但我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回忆,却从来不曾褪色。忘不了,绿树成荫的村舍;忘不了,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更忘不了,那弯弯的、如月牙一般、滋润着、萦绕着小村的那条小河!
阔别多年,再次奔驰在回乡的路上,我不停的在想,那久违了的、魂魂萦绕的、我的、亲爱的故乡,如今,会是什么样子?故乡的小河,可还一如既往的清清如许么?昔日的玩伴,可曾想起过我、可还记得我、可还认得我么?
又想起了小时候舅舅带我到河里去游泳的情景。那时,我大概四、五岁。舅舅和他的朋友一起去游泳,我缠着他非要和他一起去。于是,他异想天开的要教我学游泳,他先下去试了试水,还好,只是到他膝盖的深度。他说:“这水很浅,你下来吧”。我不敢,舅舅就硬拽着我把我拽下了河中。殊不知,到他膝盖深度的水,已经没到了我的脖子,小小的我,站立不稳,一下子跌倒了。舅舅慌的赶快把我拉起来,我已经喝了几口水。我吓得哇哇大哭。
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历险,也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尝试,却是我童年最难忘的记忆。忘不了那碧绿的田野,那清清的小河,那美丽的小村庄。我最深切的思念!我的父老乡亲!我的故乡!
终于回到了故乡。映入眼帘的是红墙碧瓦,竹树环绕的村庄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如诗,亦如画:这就是我魂里梦里常常思念的故乡么?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故乡了!
故乡变化可真大呀!小时候那低矮破旧的茅草屋、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美丽的小洋楼、村村通的公路、家家有的小汽车、随时随地可连接的wifi无线网络。惟一不变的,是那月牙般的弯弯的小河,河里的水依然清清浅浅,稀可见的游鱼,悠闲自得,还时不时的吐着泡泡。每到春来,河底便长出柔荑般的水草,它们好像被梳子梳理过似的,纤纤细细、丝丝缕缕、而又柔柔顺顺、永不止息的,朝着水波流动的方向,仿佛在追寻着什么,水流不止,它便追寻不息。
此情此景,多么令人神往呀!
又一次来到小河边,我遇到一位老人。他热情的同我搭话,一点都不觉得陌生。虽然,我已经不认得他了,叫不出名字,不知道怎么称呼,但他乡音未改!听着原汁原味的家乡话,我觉得特别亲切:这故乡的树,这故乡的水,这故乡的人!
我说:“咱们村变化可真大呀,那时连粥都喝不上,现在家家住上小洋楼了,我都不认识家乡长什么样了!”
他立刻打开了话匣子,说:“是啊,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强大了,咱农民才能生活幸福。你看咱们这里,村村都住上了小洋楼,基本上家家都有小汽车了。新农村建设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你看那边”,他说着,用手指了指河岸边的健身场:“每天晚上都会有人来这里锻炼身体,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呀!”
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为乡亲们提供了更好的休闲娱乐方式:乡亲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文化生活充裕了,精神生活丰富了,思想观念也跟着转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也不再局限于眼前这一亩三分地,也不在局限于物质生活的饱暖,而是更加注重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更加注重思想的进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精神生活。
他津津乐道的和我说起了家乡这些年的变化。并顺手指了一下不远处一座很气派的小院儿:“那就是我家,我那房子过时了,本来我也想盖小洋楼的,不过我家老大去年考上了西安交大,老二也读高中了,为了孩子上学,我宁可不住小洋楼!知识改变命运,孩子们出息了,将来我们也跟着沾光呀。”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就是我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是这弯弯如月牙般的小河,这长长的、清清的流水,滋润了这方沃野,养育了这里的勤劳、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
凝望着河畔随风摇曳的垂柳,凝望着弯如月牙的小河,我,醉了……
02
年夜饭(tyglym)
文/三思
中国传统节日很多,然而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自然是春节了。
无论你身在何方,天涯海角的遥远也好,崇山峻岭的阻隔也罢,亦或是冰天雪地的艰难,都阻止不了游子春节归家的脚步。无论你有多少的难以割舍,终不会割舍下春节归家的情怀。无论你有多少缠身琐事,也会放下所有的 红尘枷锁,在春节回家的路上义无反顾。
家是多么温暖,听到就让人感到安全,就让人勾起无限的回忆。家是心灵安放的地方,就算你身居高楼大厦,而曾经的家只是个低矮的茅草小屋,低矮得透不进什么阳光,低矮得让你低下头,但你还是会在春节那天想起它,想起居住在那里的亲人,你还会义无反顾的回到这个贫穷的老家,回家吃上顿团圆饭。
团圆是人们多么渴望的事!而团圆对现代人是多么困难的事,也只有在春节这天,这个特别的节日,才能将远方的游子拉回来,和父母兄弟姐妹们团坐在一起,这才是真正的团圆。桌上的菜肴简单也好,丰盛也罢,这些都不重要,你心中满满的都是快乐,温暖,幸福。这就是亲情,从出生就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亲情是谁也割舍不下的,经常在家的人也许很难感受到这份感动,只有漂泊在异乡的游子才最能体会到亲情,团圆的重要。
除夕夜,车子坏在了路上,还好,离家已不太远,于是决定徒步回家,此时的我已不再觉得寒风凛冽刺骨,也忘了饥肠辘辘,脚下的冰雪也不再觉得难行,脑中再无其他的念头,只有归心似箭的渴望。
路上再无平时的喧嚣,几乎看不到什么车辆,偶尔一辆风驰而过,那也是匆匆赶着回家过年的。
眼前突然一亮,烟花在空中绚丽的燃烧,此时还不到放烟花的时候,也许是谁家的孩子着急,也许是谁家吃过了年夜饭提前庆祝一下心中的喜悦吧!
我已给家中打过电话,告诉家里今天一定能赶回家,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家,让家里人先吃饭,不必等我了。我想他们现在一定吃过饭,正坐在电视机前,边看春晚边等我吧。想到家,想到家里的人心里顿觉暖暖的,更加紧了脚步。
终于看到家了,家里所有房间的灯都亮着,因为今晚本就是个灯火通明的夜晚。只是今年我家没有挂灯笼和闪灯,我知道,这在往年都是我的活。
推开久别的家门,一股暖流扑面而来,第一个看见我的是孩子,他像小燕子似的扑到我面前,张开双臂喊着爸爸。我弯下腰抱起了儿子,这时妈和妻子也接了出来“回来啦!”妈和妻子也问候着我,“嗯”我应着。 “爸爸回来可以吃饭啦!”儿子高兴的喊着。我皱了皱眉,“你们还没吃饭?”她看了我一眼低声说:“你不回来,这顿饭我们吃不吃有什么意思?”听她这么一说,我鼻子突然一酸,我小声说:“你不吃,妈跟孩子不饿啊!”我的声音很小,可还是被妈听到了“不饿,我们都随便吃点东西了,我们一起吃才叫过年啊!”
我没有再说话,把头别在了一边……
03
母亲的酒
文/昌黎 张芳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诗仙李白将对酒的痴爱抒写的淋漓尽致,李白品酒、纵酒,以酒写情,以情入酒,诗篇流传千百年。而今日,我也想来写写酒,写写昌黎的红酒,写写我母亲的自制葡萄酒。
昌黎——燕赵大地上一粒小小的明珠,北枕碣石,东临渤海,西南挟滦河,有好山好水,更有好葡萄好红酒。华夏干红、地王干红、茅台红酒、朗格斯红酒......不胜枚举,畅销全国,回想年夜饭的餐桌上,你是否开启了一瓶产自中国·昌黎的红酒呢。开酒、醒酒、入杯、入口都极具讲究,回味一番,是一股甘醇亦或酸涩,这便是红酒。
我不太懂品酒,也非贪杯之人,但是每每回娘家,母亲的酒却是非喝不可的,这是母亲自制的葡萄酒。从原料葡萄的种植,到酒的罐装,每一道工序都出自母亲的手,带着母亲的味道。
我家的葡萄采用的是大棚种植,每年的春节前后就会结束葡萄树的休眠,从土里挖出来搭到葡萄架上,做进一步的固定,等待发芽、开花、结果。当然这个过程会伴随母亲新奇的劳作,浇水施肥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你可以想到的,你想不到的是每一串葡萄都要做“美容整形”,一是为了卖相更好,二是避免果粒膨大过程的挤压破裂引起的病害,手工修剪,吃起来会更健康。哦,差点忘记告诉你,我家种的是食用的葡萄品种——玫瑰香,并不是专门制酒的酒葡萄,所以做出的酒,别具另一番香味。
又是葡萄的丰收年,母亲说:“今年的葡萄长得真是不错,只是价格不是太好,剩下的咱们不卖了,给你们做酒”,言语中透出了一丝的无奈。我的心中却升腾起些许的窃喜,但我也知道做酒是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耐力的。葡萄下架,一串串的清洗、晾干,再用纱布挤压出汁,挑出果皮、果梗,密封进入发酵状态,要定时过滤出发酵出的杂质,按比例加入白砂糖和白酒。然后小心翼翼的呵护着那一桶桶的葡萄汁,待到一定时间靠近他,还可以听到那窸窸窣窣的发酵声。半年后,打开酒桶,一股香甜扑鼻而来。母亲会拿出她的专用勺子舀一点出来尝一尝,“嗯,嗓子里挺热啊,有酒的度数啦!”这是母亲特有的品酒方式。此时,我也会凑过来尝尝。“妈,这就真甜,甜的醉人啦”,我笑着说。母亲说“甜才好喝”。我们娘俩相视而笑。
分装入瓶是最后一道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一道工序,因为工序简单,因为是经过漫长等待即将见到成品了。尤其是我的女儿,每到这时都会像跟屁虫一样追着姥姥问:“什么时候装瓶子呀,我要帮忙,我要拿管子”。成品就在一片说笑声中缓缓诞生。一瓶、两瓶、三瓶......母亲的酒啊,就成了我们过年走亲访友的必备的礼品。母亲的酒被我们送去了北京、天津、唐山收获了众多的好评,甚至预定了明年的份。我们家人小聚,更是少不了母亲的酒,女儿说:“姥姥做的酒最好喝,我也要”。每当全家举杯时,我都感到庆幸,我没有远嫁,能够在节日里陪伴父母,能够喝上母亲的酒。
昌黎有美酒,有名满全国的红酒,满足了众多爱酒之人的品味。这里更有我母亲的酒,是酒亦非酒,它的颜色不是最正宗的,口感不是最纯正的,但它是纯手工制作,没有任何的化学添加,每一滴里都融入了爱的葡萄酒。有爱的酒醉入心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爱美酒、爱家乡、爱家乡的美酒、爱家乡的亲人。最爱是您——我的母亲。
用最美的最,致敬最美的母亲!
04
散文·等你回家
文/化蝶
老公说这次要去外国打工了,看着他兴奋的表情,流云飘飞在天边,异域风情荡漾在耳畔,我不禁轻笑出声,就你这水平,你出国了,语音不通怎么办?迷路了怎么办?
不知不觉,护照下来了,签证到手了,我不知怎么留住他,虽然这些年,他经常出门打工,但一直都在国内,真有急事,他连夜开车也能赶回来,内心的不舍,终被他看出了,他轻声安慰,就三天,办完事就回家。我翻看了一下日历,阳历12月17日,心底想你这三天,我给你延长到三十天,你能回家就OK了,虽然有些不舍,我还是祝他一路顺风,早去早回。
三天过去了,对于旁人来说或许是平淡无奇,对于我来说,却非比寻常,内心忐忑不安,一方面希望他按时回家,一方面又希望他在那边有发展,多挣点钱,白天我和往常一样上班,晚上等待着。。。。。。他没有回家。。。。。。。。
 时间如梭,一转眼一个月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回来,我打不通他的电话,只是在微信里看见他留言,“老婆我这边天气很好,别担心,叫爸妈也别担心,我身体很好,工作中遇到一些麻烦,要晚几天回家,打你电话也没有打通,自己多注意身体。。。。。。”,我突然发现老公似乎长大了,以前在家除了跟我顶嘴,就是气我,从来都不知道关心我,心情一下好多了,给他回了一个笑脸,让他
好好工作,别惦记家里,争取在春节前回来。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点在指间流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他终于打来一个电话,说电话费很贵,为了省电话费,我没敢多说一个字,就大声告诉他,“我等你回家过年!”
05
青   杏
文/陈金梅(暗香)
春花烂漫时节,人们一直在赞叹柳风杏雨的多情和美妙,每每赏花归来也有暗香盈袖。
转眼间,小径上落英缤纷,幽香渐渐淡了,若有若无。粉的杏花、红的桃花、白的梨花、紫的丁香花......渐次凋落了,也就绿肥红瘦了。在无限的伤怀和留恋中,春天在悄悄地远去。
各色花儿热闹了一阵子,终于安静下来了。就像一群赶集的大姑娘小媳妇,打扮得花枝招展嘻嘻哈哈于热闹处玩了一天,踏着夕阳走在回家的路上,谁也不说话,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许是累了,安静地歇会儿,就别去打扰吧。
花儿也歇了。再次在枝桠间寻寻觅觅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了小青杏,褪尽残红青杏小。碧绿的小青杏指头蛋大,两三个一撮挂在枝上,像憨态可掬的小娃娃手拉着手蹦跳欢笑呢。望着青杏已是条件反射地流口水了,圆嘟嘟的小杏子不忍心摘下来。即便不摘我也知道,把它放进嘴里一咬,脆生生地酸!这时的小青杏核很软,里面的杏仁只是一包有淡淡苦味的汁液,如果是甜核杏呢,杏仁里的汁液就是甜丝丝的。一颗青杏丢进嘴里,不管苦的还是甜的,咔嚓一下嚼碎,唇齿生津,酸透心脾,真是爽!
顺着酸味,与青杏有关的记忆被牵了出来。小时候住的又老又旧的土房子,由里院、外院和车院连起来,像一个三进式的大宅子,一个户族的人全住在里面。院子后面有几十颗大杏树,到底是谁的爷爷或太爷爷种的,没人知道,就是户族的共有财产了。老树的颜色是黑褐色,树干要两个人才能合包,想来年岁够长了。我那时还太小,也就四五岁吧,只有仰望那些参天大树的份,想吃杏子也是可望不可及。不过,好多杏树的枝桠都在我家房顶上匍匐着,但那些高墙大院我也上不去。只好在树下捡落花,等待杏子一天天长大,由绿变黄。终于有熟透的黄杏子掉下来,有幸捡到,便觉得生活多么美好,一颗杏子分几次吃完,品尝无限的童年乐趣。
夏天一到,挂满枝头的青杏子招摇过市,引诱着我们巴巴地仰望它,那种煎熬实在太痛苦。终于有邻居家的大男孩忍不住杏子的诱惑,扔掉开着好几个窟窿的破布鞋,光着脚丫子,抠住粗裂的老树皮,一下一下往上爬,终于爬上去了。他坐在杏树枝桠上,一边摘,一边吃,一边往衣兜里装,我们几个小孩子仰着头在树下乞求他扔下来几个,他也不理睬。等他衣兜装满了,不想吃了,才一把一把往下扔,不知道他如今还吃不吃杏子。我们嗷嗷地叫着满地上抢着拾杏子,也顾不上擦一擦杏子上沾满的尘土,边拾边往嘴里塞,直到吃便宜了,就坐在树下“抱鸡娃”:剥出嫩嫩的杏仁,用棉花包住塞进耳朵里,说是过一天就能孵出一只小鸡娃。于是,每个人的耳朵里都藏着一个小秘密,期待小鸡娃出来。但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过不了一天,就急不可耐地取出来看,看过以后就变成“水蛋”了,再也抱不出小鸡娃了,只好沮丧地扔了。
吃多了青杏子,吃饭时才发现牙被酸倒了,连土豆和面条都咬不动了,奶奶一个劲地骂“狼啃的”。
我的小婶婶害喜,想吃酸杏子,就央求我妈妈去给她摘,我妈妈虽然身强力壮,但高大的树是攀不上去的,只好扛来耙地用的耙当梯子,耙也不够高,够不到房顶,也够不着墙头,只好先搭上耙爬到比较低矮的草房上,再从草房爬到房顶上。妈妈到房顶上摘了一头巾青杏子正要下来,爷爷从屋里出来了,看到一院子的大人小孩向房顶上望,他也走过来手搭凉棚向房顶上瞧了瞧,妈妈提着一头巾杏子愣在那里了。爷爷一看火冒三丈,抖着山羊胡子,拿拐棍指着妈妈直摇头:“把这娼妇惯得木天木法了还......”妈妈又羞又怕,在人们的哄笑声中急忙往下爬,不料,一紧张,从“梯子”上滑下来了,她也顾不上疼痛,爬起来抱紧杏子一溜烟跑到“车院”外去了。院子里的人们都笑翻了,大妈故意怂恿爷爷:“爹,您怎么不撵上去把她给好好捶一顿啊?”奶奶颠着小脚跑出来拉了爷爷一把咬牙骂道:“你个死鬼啊,酸儿辣女吆。”爷爷用拐棍在地上捣了几下,背上手气呼呼地进屋了。我看见奶奶偷偷地笑了。
我妈摘杏子的事成了村庄上的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也不知哪个调皮的后生编了一句“天上刮东风,谁家的媳妇子撵公公”,小孩子们不知就里,一见到我妈妈就齐声唱“天上刮东风......”妈妈也不恼,她说,反正你小婶婶吃上了酸杏子。
如今,妈妈已经老了。有次和她说起这事,她竟伤心落泪了:“那时候生活困难,想吃个解馋的哪有啊。”我就说:“小婶婶知道您的好呢”她又笑了。
06
老宅老树老娘
文/赵宏涛
老宅的窑洞上方有棵皂荚树,树身需两个成年人方能抱住。树龄有多长?谁也说不清,有说上千年,有说数百年。古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福荫着村民,被誉为“神树”。
每年皂荚花开时,成群的蜜蜂在花丛间飞舞,阵阵轻风吹来,清香扑鼻。老老少少坐在树下的石凳上吃饭,纳鞋子,拉家常,享受着夏日的清凉,其乐融融。树上住着近百只喜鹊,清晨,人尚未起床,喜鹊就叽叽喳喳地叫着,催人奋起。
老树下有讲不完的故事。游村转乡的商贩,来皂荚树下收鸡、收鸡蛋,爆米花炸响,激起一片喧闹声,还有说书人,来一段引人入胜的评书。它,给人们带来了无穷尽的乐趣。
十多年前,老树一天天干枯,唯有零零碎碎的小树枝儿吐着新芽。看来,老树儿是要死了。后来,村里老宅整体搬迁,村内的旧瓦房、破窑洞,一天天坍塌了,老宅愈加萧条荒芜,老树独自守护着村庄,越发显得孤苦伶仃。
      离开这棵古树已好多年了,老树还活着吗?今年,老娘过八十大寿,我特意去看这棵老树。远远望去,树上新发的树枝儿挂满皂荚,足足有上百斤重。老树还活着!我一阵欣喜,走到跟前,抱着老树,感慨万千,枯树结果,是好预兆啊!
      抱着这棵古树,我仿佛抱着老娘:“老树焕发了生机,老娘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站起来啊!”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四年前,身体康健的老娘突发疾病瘫痪在床,从此,再也无法自理。多少次我傻傻地想,我能和老娘到我贫穷落后荒芜的老宅上,坐在焕发生机的老树下,乘凉,吃饭,看老娘纳鞋子,拉家常……
      梦,终究是梦,梦醒时刻我深知:唯有呵护好老树,照顾好老娘,才能留住点滴美好。
07
乡愁是离不开的一缕春风
文/梦溪园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恩情。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
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春天…
这是最近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反复闪过的画外音……百集纪录片记述了中国上百个著名的乡村的乡音乡情。淳美的乡风民俗唤起我的怀念和情思,心中不觉涌起儿时的小山村那遥远的乡愁,怀念过去的小村庄,怀念故去的亲人…确实无论你在何方,乡村以及发生在那里的故事永远在你体内细细流淌。
我的家位于中云台山,面南是巍峨壮观的南云台山,村后是一条常年清澈见底的排淡河。记得以前庄子就住着不到千户人家,种粮种菜是村民的唯一收入,虽然地处城郊虽然人们世代辛苦劳作,但是由于当时的体制的制约家家户户的小日子还是过的艰难而紧巴。
记得我当时读初中的时候,家家户户除了吃的艰窘外,烧火的柴火也是一大难题。到处无序砍伐,估计凡是能烧的都进了的度日如年的锅底。当然我家也不例外。父母没日没夜忙生产队的活是没有时间打理柴火的,这个任务主要落在我不满十八岁的瘦弱的姐姐肩上。春秋季到来是拾柴的最好时机,每天黎明即起姐姐在她的小伙伴的相邀下,走十几里山路爬到我家对面的南大山打柴,就这个还不是随意的拾取,不时还要躲避守林员的追赶,假如追到就可能面临柴火没收,工具没收的窘境。姐姐年轻但性格执拗要强,不到半天能砍一大挑子各种枝条木棍,到最后连自己都挑不动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那年迈的奶奶会站在村头眼巴巴盼着我早点下学回家,她会从口袋里摸出她自己舍不得吃侄男侄女孝敬她老人家的一块月饼什么的给我说:建啊,你姐姐苦死了。好乖吃了月饼赶紧去迎一下你姐姐吧!这时间的我还能说什么?含着月饼一路小跑,哪有心思去欣赏沿途秀美的风景,更无心与那鸣声奇特、悦耳动听的不知名的俊鸟逗趣了。等见到姐姐,人家早已累的坐在那里抹泪了,我一阵心酸,连忙掏出留下的半块月饼塞进她的嘴里。咬牙挑起沉重的胆子摇摇晃晃连拖带揣的向山下走去,急急地挑回家,不能误了下午的课的啊。记得那年我未满十六岁。我在家的兄弟里面个子最矮,妈妈常唠叨,那是从小扁担压的啊。
后来我只要星期天一到就伙同我的发小去山边滩头拾柴,到了高中毕业,不觉得在后院里竟垒成了两个大柴垛。也许后来燃料来源多了,人们的经济收入多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开始用上了蜂窝煤和液化气了。直到我都结婚生子了家里都没有完全烧光我拾的柴火堆,每当冬天生炉子引火奶奶总是念叨说,这柴火还是你小时间捡的呢……
光阴荏苒,不觉我已经步入中年,我尊敬的父亲,慈祥的奶奶相继过世。回到老人们住过的房间我常常久久伫立,心潮涌动,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时刻我会好好陪着母亲聊聊家常,听她老人家说说村里的趣闻逸事,感受家的幸福时光,看见母亲充满的爱意眼神和舒展的面容,那么的开心愉快。此刻,我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强大的声音,那就是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村庄的变化,回家看看亲爱的母亲,回家后看看祖先坟前苍翠的松柏,祖屋前郁郁葱葱的香樟。今年回家还有一个重大消息——本家老辈正在修纂本族家谱还要在老家主持完成祠堂的原址重建,作为文化人我肯定要当仁不让地加入进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哦!今年的正月初三,宗族祠堂重建揭幕及祭祖仪式如期举行。我是何等的惬意啊。
此刻,我更加笃定,只要我们把根留住,只要我们回到根那里,一切都不是问题。因为春来草自青,草的答案不在草本身,而在春那里。
乡愁中的传统,传统中的乡愁,正是我们一刻都不能离开的春风。   
08
父亲的打麦场
文/雨过天晴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一生光明磊落,沉默寡言。
        父亲总是默默无闻地干活,在我儿时的记忆里,他是全村起的最早的人,每天天还没有大亮,我的美梦便被父亲的呼号声唤醒,那个时间父亲便召集村里的父老乡亲下地干活了,因为那时他是生产队的队长。
          后来,生产队的土地分给私人使用。父亲也总是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勤勤恳恳地耕耘着几亩薄田,维持着一家七口人的生活,供我们兄弟姐妹读书求学。
        父亲总是精耕细作,把他的几亩薄田平整的整整齐齐,侍弄他的秧苗也是像扶育他的孩子一样精心,父亲的庄稼总是长势喜人。
        父亲的打麦场算是留在我记忆里一道靓丽的风景了。
       记得麦子刚刚黄梢的时候,父亲便着手整理他的打麦场了。父亲总是在村里找出一块空地来,把这块空地整理成圆形的,在地上泼上好多的水,然后撒上一些黄泥和上一年打麦留下的麦穰,然后就是拉着碌碡一圈一圈地转 ,直到把这块圆形的空地压平整压硬实。
     打麦场准备好了,再过几天麦子便熟了,农村的孩子们也便放麦假了。这时,打麦场便成了我们儿时的乐园。
       五月石榴花正艳时,天气已经很炎热了。父亲总是趁天还没亮凉快的时候带上大哥去地里割麦子。
       清晨麦叶上还沾着晶莹的露珠,父亲和大哥便割完了一块地的麦子,用麦秸捆好运到了打麦场。当然,如果地头正好有桑树,我还能等到大哥带回打麦场的甜滋滋的桑葚。有了桑葚的吸引,我便跟着母亲和大姐去打麦场捋麦子。
     说是捋麦子,那也只是母亲和大姐的活儿,我不过是一个看客,不捣乱母亲也就知足了。跟着母亲大姐到麦场捋麦子的时候,太阳已经很高了,毒辣辣的阳光晒的脸生疼。母亲便拿了几个捆好的麦个子给我搭出一片阴凉地,让我坐在阴凉下玩耍。我便看着母亲和大姐捋麦子。
      捋麦子是很轻松的活儿,只是麦芒会把胳膊扎的生疼,我看见母亲和大姐的胳膊被麦芒扎的红红的,划的厉害的地方肿了起来。虽然我没有亲自感受胳膊红肿的感觉但我想一定很疼吧。
      母亲和大姐捋麦子的时候,先把成捆的麦个子解开,一把一把地捋顺,然后用镰刀把麦穗儿割下来扔到打麦场中央让太阳暴晒,剩下的秸秆捆成捆儿放到打麦场的边缘,这时这些成捆的散发着清香味的秸秆便成了我的玩伴。我便用这些成捆的秸秆搭成一个个小房子,在小房子里尽情玩耍。
      母亲捋麦子时,每当遇到嫩绿色的还未熟透的麦穗时,便搓好了喊我吃麦子,绿色的麦子嫩嫩的透着清香,渗着父亲的汗水,母亲的疼爱,那味道至今想来仍是回味无穷。
      麦子捋完了,一般要在打麦场放个两三天,在太阳下暴晒,等麦粒儿很容易脱落的时候,父亲和大哥便拉着碌碡在麦穗儿上面一圈一圈的转,这便是打麦子了。不下雨还好,如若遇到下雨天,就会在麦场搭个临时的小屋,把麦穗儿一股脑地用叉子扠到小屋里,等天晴了再拿出来晒,晒酥了继续打麦子。
       麦粒基本从麦穗上脱落干净的时候,父亲便用扫帚把打好的麦子连同麦穰扫起来堆成一堆。等傍晚起风的时候父亲便开始扬麦子了。
       父亲扬麦子的时候总是先用右手抓起一把撒在空中试试风向,风向试好了,父亲便开始用簸箕扬麦子,麦粒很听话地跑到麦场的一边,麦瓤飘到麦场的另一边,麦糠在空中飘飘洒洒飘到很远的地方,如同在空中飞舞的纷纷扬扬的雪花,煞是美丽。
     整个打麦场的麦子打完了,麦穰也就堆的像小山一样高了。小山似的麦穰垛便成了我们孩子们的乐园,我们便爬上爬下,甚至钻到麦穰里把自己藏起来,麦穰软软的滑滑的散发着鲜嫩的麦秸的清香,我们玩的兴高采烈,直到月上柳梢头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父亲是打麦场上扬场的高手,一般整个麦场的左邻右舍的麦子也都是由父亲扬场完成的。
    父亲离开我已经三年多了,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的打麦场,父亲拉碌碡,扬麦子的动作却永留于我的记忆,永远挥之不去……
09
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

文/茉莉

又到年关,埋在记忆深处的、令驿动的心快跳不止的,除了乡情,就是故乡的老屋以及那香喷喷的味道。
记忆中,老屋里,爸爸面容清瘦,娴熟地把买好的土鸭现宰现腌,四、五天后,取出腌鸭,把花椒面,辣椒粉等调料均匀地涂抹在上面,然后挂在厨房的通风处。十天后,悬挂的板鸭发出一缕缕甜甜的香气,一家人都冲到厨房,对着板鸭使劲歙动鼻翼,小小的我也挤在其间,使劲地嗅,一阵轻风拂过,一种浓浓的香味沁人心脾,这就是有名的“建昌板鸭”,爸爸得此精髓,用自己的双手为家人准备了一份好吃的年货,这也是故乡老屋特有的腊香味。
 除夕,外面飘着雪花,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炉周围,嗑着瓜子、煮着板鸭、唱着歌曲、说着、笑着、闹着,偶尔冒起的烟,熏得眼泪直流,而煮着的板鸭发出香喷喷的味道是那么好闻,而我们是那么满足,那么幸福。爸爸的板鸭,就是老屋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大年初一,爸爸总是带领全家老小登上大通楼,观赏灯会,那美轮美奂的彩灯令我们目不暇接,陶醉不已。仰望天边的星斗,拂着习习的晚风,我们似乎听到了南方丝绸路上悦耳的马铃声。侧倚在大通楼的红墙上,浮想联翩。坐在古老的城墙上,喝着盖碗茶,那缕幽淡幽淡的茶香令人心旷神怡。伴着皎洁的月光,提着小莲灯猜谜语,别有一番雅趣。
大年初三,爸爸带我们去邛海捕鱼,因为正好“开海”,一网撒下去,装啊,把笑声和歌声装满;装啊,把沉甸甸的希望装满。海水像蓝茵茵的足球场,捕鱼者就像张网的守门员,跃出水面的鱼一次又一次射门……斜阳西下,我们满载而归。一进老屋,马上刮鱼生火……这道菜一上桌,半个小时不到,一扫而光。那个鲜味哟,至今想起来欲流口水。
当我们长大后,父亲和故乡的老屋在岁月的侵蚀中慢慢地老去,消逝……而我们也住进了电梯公寓,城市的拥挤和快节奏,让我感到疲惫,就好像一叶孤独的小船驶出了避风的港湾,漂泊在茫茫的大海上。只有轻轻拂过的微风,明白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历了那么多苦难,明白了一个道理:外面的风雨来了,你可以用伞遮挡;心中的风雨来了,老屋才是躲避风雨的最好港湾。
乡情、雅趣,老屋以及那缕甜甜的香,是刻在骨髓里的乡愁,是扎根于心的乡愁。
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年关的晚上响起……
10
风把儿时的记忆吹醒
文/范荣
风把儿时的记忆吹醒,那条掏蜂窝、捉鸟雀、拾贝石的沟里,已无往日的痕迹。代之而来的是,炸开、修起的通村公路,遮住了渐行渐远的童伴的影子。曾经合伙偷摘海红果的果树,老态龙钟,几个稀疏的、干瘪的果子,挂在枝头上,无人问津。
风把儿时的记忆吹醒,那条沙漠黄龙上,柠条满满,云团般的羊群在其中转悠,好似昨天的、流着鼻涕的孩子们在捉迷藏、滑坡梯、打雪仗。偶尔听到羊叫声,又把记忆带到那个纯真年代,大家偷吃煮熟的小羊羔料,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谁说了就要遭到大家的打骂。
风把儿时的记忆吹醒,儿时的老人下世、青年老去、少年变老。耳畔响起“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诗句。儿时的童伴,各奔他乡。与留守的老者,相互问好,话说沧桑,感叹岁月。我讲一些城里的新事,他们讲一些村里的故事,十分投机,津津有味。
风把儿时的记忆吹醒,那条通向吃水泉子的老路,不复存在。每家房边有一个水窑,享受着天雨的赏赐。但我还是忍不住看一下那条担水路,忆及那位下雨天刨路、淘泉子的路老汉。路老汉走进了我的诗意深处,从未在我的脑海里消失。母亲的吃水把我同路老汉紧紧绑在一起,一想到母亲就想到路老汉,他是村里的平凡英雄,折射着价值的光芒。
风把儿时的记忆吹醒,原来的老路、小道不见踪影,映入眼帘的是水泥道路,车可以开到门前地头。这是扶贫路、小康路、幸福路。尽管村里人少了许多,但一股暖意从心底升腾。稀疏的红联,映红了老人和孩子的脸,袅袅的炊烟,把乡愁卷入天空,向四处弥漫。
风把儿时的记忆吹醒,村口那棵柳树,迎风摇曳,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变迁。一个小山沟有如此大的变化,一个大国家肯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儿时记忆珍藏着精神的富有,与新时代融汇成一幅浩瀚夺目的画卷,飞入我的心底,泛起缕缕甜意。
往期回顾
为了鼓励诗友创作更多优秀作品,特设专辑推广奖如下:
一.关于投稿
须原创首发,古风符合格律的优秀作品(十首为准),现代文不限。
注:如投稿十日没推出,就示为评委不过关可以投稿他处。
二.关于打赏
1.打赏总额低于十元的归平台所有
2.十元以上百分之七十归作者,百分之三十归平台,留作平台运作费用
3.打赏发放方式,作品发表后七日
三.奖励设制(记一周点击量)
1.1000点击量奖15元
2.800点击量奖10元
3.500点击量奖5元
后面以此类推:1500浏览量奖励20元.  2000浏览量奖励25元,帖子每增加500人浏览量增加5元奖励,单贴浏览量奖励50元封顶.也许有小惊喜,主编会酌情加点哦!
(0)

相关推荐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打麦场里藏着我的乡愁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打麦场里藏着我的乡愁   天津 任志民  我在天津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两家的关系不错.我们经常约在周末聚餐,聊聊心 ...

  • 【原创】乡愁是一杯喝不够的酒

    雨蝶百草园 每个相遇的瞬间都是久别重逢,每个重逢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每个碰撞都是心与心的衔接 ,其间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一段心的历程<雨蝶百草园>用心灵编织的平台,希望用文字与你相亲 ...

  • 【春风文苑】《端午杂文》作者:熊秋月

    前言:"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 ...

  • 【我的村庄】又见炊烟

    周末的下午,一个人独自走上龟城的山坡,一缕缕新绿从路边奔跑出来.下山的时候,我看见一户人家门口的桃花已经开的热闹.一绺绺炊烟突然映入眼帘,挟着一阵淡淡的馨香,把我带回老家的屋顶. 炊烟是故乡最丰富的表 ...

  • 故乡的麦子熟了吗?

    故乡的麦子熟了吗?   文/邯郸陈勇 六月,我携着夏风,披着晚霞,行走在沁湖湾的长堤上.十里长堤柳丝倒垂,如帘似幔搅动着夏风.夕阳切割了湖面,把湖水的一半染成了火红色,风吹浪起,水景艳丽.湖堤下,茂盛 ...

  • 唐兴爱:​麦子黄了|组诗

    聂延力:云姨|散文 文/唐兴爱 [作者简介]唐兴爱,生于七十年代,甘肃省武威市凉州人,甘肃省作协会员,中国延安文艺学会会员.中学高级教师.教育专著<追寻教育的脚步>和<家长是孩子一生 ...

  • 缑氏往事(三十三)

    缑氏往事之三十三:小麦,小麦.  我们小时候,暑假只一个月,在其前后,另有两个农忙假,六月收麦子,九月收玉米,各半个月.       寒假吃的好,暑假玩的好,最怕农忙假,尤其是收麦子.面对丰收,经历过 ...

  • 晒 麦-郑州日报数字报

    ♣ 芦 苇 到了晒麦这一阶段,标志着夏收已进入尾声.村庄终于可以平静下来.人们的脚步轻松起来,两人在街上对面遇见,如果是女人,可以停下来扯几句家长里短:如果是男人,递上一支烟,说说天气或者别的什么. ...

  • 【西散原创】吕景会作品 | 母亲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晚上,我坐在卧室温暖的书桌旁,仔细地观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二)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11 故乡的黄花草 文/张玉英 近日来,我常常想起故乡的黄花草,因为在我青少年时期,是它曾给予我增添了生活的勇气,给予我人生最大的启迪. 几场春雨过后,经过一冬的积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三)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21 乡情·荒芜 文/空灵子 这山口,不再见,您望穿暮色的守候.这错落石阶,青苔野草已眷顾:是阳光宠了藤葛,它肆意编织了自由,翠,染山谷:想我也曾那样,裹着您的宠,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四)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31 回家路上 文/默默 随着汽笛一声长啸,车轮慢慢转动起来.载着我和我的乡愁驶向家山. 多年来的打拼,我早已习惯了嘈杂.看着车上的人们,喜悦,兴奋,安静,骚动,交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五)

    首届散文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41  过年 文/我自横刀 过年吃汤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一家人过年围坐吃汤圆,寓意一年全家的美好团圆. 记得儿时,每年的大年三十,母亲就要为我们做汤圆.她先将糯米和 ...

  • 桃花源间首届散文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首届散文大赛获奖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本届评审:崔无牙.洛.花落倾城.拳晃如鸿.竼芃.王慕周.下弦月.阳春 一等奖(300元) 一等奖(300元) 美丽的内蒙古,美丽的乡愁 文/故园之恋 外婆家在内 ...

  •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二)

    桃 花 源 间 第四次诗词大赛作品展示 本期编辑:霞满天 31 浣溪沙.水 文/秋的惆怅 澄澈清流浅复深.浮云皓月每相临. 长桥横跨接遥岑. 一脉奔腾归大海,轻风拨弄和瑶琴. 更从浩瀚看胸襟. 32 ...

  •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三)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 编辑:霞满天 61 浣溪沙·小溪 文/花儿朵朵 自是逍遥快乐多,风轻云淡柳婆娑,蜿蜒曲折又如何. 细数经年流水过,光阴荏苒任消磨,笛声优雅奏欢歌. 62 浣溪沙·水 文 ...

  • 桃花源间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四)

    桃花源间 第四届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四) 编辑:霞满天 91 浣溪沙.弱柳婆娑楚水寒 文/顾钧,天籁吟吟 弱柳婆娑楚水寒.千秋素月挂晴川.金樽浊酒木兰船. 翠鸟清波惊玉影,苍山淡雪醉红颜.听风听雨过重峦 ...

  • 桃花源间第四次诗词大赛作品展示及投票(一)

    桃 花 源 间 第四次诗词大赛作品展示(一) 本期编辑:霞满天 1 浣溪沙.望洋兴叹 文/望山 春雪融澌涌涧泉,清流悦耳出深山. 地缘平阔始涓涓. 冲入江湖初未染,涵容尘什渐浑然. 汪洋世界逐漫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