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可以安逸,谁愿意跟孩子分离,然后继续颠沛流离。
虽是现实,但不在一个频道,类似这样的鸡汤文 数不胜数。
宝贝,妈妈上班才能赚多多的钱,给你买玩具、买好吃的、买漂亮衣服……
孩子,等爸爸妈妈赚够了钱就接你来身边。
宝贝,妈妈这么努力赚钱就是为了将来能给你买大房子。
儿子,爸爸那么拼命地挣钱,就是为了你!
……
这样的话,熟悉吗?
或许每一位家长都知道自己应该陪在孩子的身边,而不是在加班深夜的写字楼。
更没有一位父母愿意为了一份谁都能替代你的工作,错过孩子的成长。
放下工作养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可仍然期望每位家长能在拿起工作之余留住孩子
别忘了当初挣钱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更好的家。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身上,都有其父母的影子;
同理,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其家庭教育的缺失。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便啥也不管,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可后来为什么有些成了知书达理的好孩子,有些却成了熊孩子?还是为了让自己无限膨胀、无限自由、满足自己的自卑?如果一个男人每天忙得照顾不了孩子,没时间陪妻子看一场电影、聊一下天,口口声声“我都是为了这个家”。狗屁,他绝对是为了他自己,为了扬眉吐气为了个人面子。不信的话可以问问你的孩子,你的家人,真的是希望你赚很多的钱么?但是,孩子有了富二代的心态,花钱大手大脚完全不了解,更不感激父母挣钱的辛苦。有的孩子,父母因为公司倒闭了而下岗,但是他们还无知无觉要父母送自己出国留学。有的孩子,看有钱人家的孩子用名牌,也同样让工薪阶级父母买名牌。如果你让这一切成为了理所当然,孩子认为你的所做所为本就是你应该做的——“你就是应该给我做饭、叫我起床、监督我写作业、帮我收拾玩具,料理烂摊子”,他凭什么要感激?早些年,随着电视剧《蜗居》的热播,“男孩穷养,女孩富养”俨然成了育儿界一个火爆话题。我亏就亏在这辈子没钱,没为你们姐妹提供好点的生活环境,但凡你们从小经历过富裕,长大后也就没穷气,不会为眼前的小恩小惠所迷惑……”按照精神分析学说的理论,当我们受到潜在有害事物的威胁时,心中会产生焦虑。因此,“补偿心理”是指当个人因某方面不足而无法达到心理目标时,会采取其他能够获得成功的活动来弥补因不足造成的心理缺憾。例如一位学生因身体缺陷无法获得同学的认同,便努力学习,凭借优异的成绩得到大家的赞许,从而消减自卑感。由于我国的特殊文化环境,许多父母会将孩子,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视作自己的一部分,而忽略其作为独立个体的事实。许多家长花大价钱投入到补习班上,很多时候都是抱着一种幻想:以为只要交了钱,把孩子送过去,孩子的成绩就能提高、就能变优秀。亲自教好孩子,本身可能比赚钱给孩子补课更难,但也是作为父母无法逃避的责任。就像托尔斯泰说的: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关键是如何教育。养一个孩子,其实很简单,但想要把孩子养好,却不是那么容易。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不在意家里有没钱,只希望家长不要离开他,孩子的依恋是家长最大的教育资本。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父母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都说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可很多时候,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是期望孩子按照我们所想的成长,爱才会来得更猛烈一些。“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我都将毫无保留地爱你,我将努力去理解你,完完全全信任你。”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放下孩子就不能赚钱,去赚钱就要放弃陪伴孩子,这个现实真扎心。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旦错过就永远也找不回来,选择陪伴还是赚钱,相信父母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成龙出了一本自传小说《还没长大就老了》,自爆历史。年轻时候的成龙,事业心很强,总是在外奔波,很少顾家。父子间见面的机会很少,就是见了面,也没有太多交流。缺乏父爱,让房祖名变得越来越孤僻,甚至误交损友,最后走上了吸毒的违法犯罪道路。书里提到,成龙偶然看到了房祖民的日记,他在日记里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爸爸能到学校接我放学,因为班上的同学都有爸爸来接,可我一次也没有。”有一天,成龙真的去房祖民的学校接孩子放学了,他在校门口等了很久,等到学校的人都走光了,还是没有等到自己儿子。后来打电话给妻子才知道,原来成龙去的是小学,而当时的房祖名,已经是初中生了。房祖名被抓后,成龙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失职:“孩子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我有很大的责任,我教育孩子很失败。”
有的父母会说,我也很想陪孩子啊,可是,放下工作养不起孩子,拿起工作又陪不了孩子,你叫我怎么办?其实,现代父母确实很忙,可是真的忙到一点给孩子的时间都没有吗?父母满足了孩子童年的哪些需求,孩子将来在哪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着,有自由去体验更高层次的需求。安全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在将来的婚恋中不会把“稳定”看作第一要素;物质需要得到及时回应的孩子,人生追求不会只停留在赚钱层面;各方面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将会自然地绽放绚烂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