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说:“人过五十,别去三地”,啥意思?指的是哪三地?

在坊间,流传着许多的老话,这些老话也称为“俗话”,这些老话取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非常之接地气。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态,人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慢慢变得衰老,每个人总有老态龙钟的那一天,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人可以延缓衰老,但是却不可以阻挡衰老。在农村,老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人过五十,别去三地”,这句老话是什么意思呢?有何道理?所说的“三地”,又指代哪三地?

第一地、赌博“染缸”

众所周知,赌博是一种恶习,而赌场则是“染缸”,人到了五十岁那年,年过半百,一辈子辛辛苦苦,积累的钱财,是用来养老的,而不是用来赌博的。有的人,半辈子谨慎为人,一生没什么污点,唯独在晚年时,放松了懈怠,走上赌博的“不归之路”,最终,丧尽家财,给自己和子女,留下了一屁股的赌债。

除此之外,人到了五十岁那年,身体开始慢慢步入晚年,此时难免心力交瘁,心理承受能力不如从前,如果参与赌博,十有八九会因为心情过于激动而猝死,这样的事情,在社会中并不是没有发生,有个有趣的比喻:倘若当年王朗再年轻些,心理承受能力再强些,便不会被诸葛亮气死。

总而言之,人到了五十岁,应该保重身体,保重名声,要远离赌博这是非之地。众所周知,赌徒五花八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在五十岁还与赌徒打交道,不仅仅自己会被带入歧途,半身堪忧,同时也会让子女多加担忧。还是那一句话,人到了五十岁,名利该看淡些,没有功利心,便不会去好赌。

第二个地、口舌是非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国度,从古至今,人们非常注重老人的言语,因此才有另一句俗话,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老人年轻时,为社会,为子女,为家庭做出了奉献,因此他们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

人到了五十岁,则开始步入“德高望重”的老年,此时更应该谨言慎行。

人到了五十岁,无论在家中,在社会上,在年轻人眼中,还是在年迈的父母一辈眼中,都有很高的话语权,此时年轻人正在接受新兴事物,而老年人则沉浸在过去,人到五十岁,是个不尴不尬的年龄,与年青一代的新生力量,与年迈一辈的过来之人,都存在着代沟。

因为人到了五十岁,说出的话,分量比较大,此时更应该谨慎说话,要主动的选择远离口舌是非之地,因此如果此时的一个误判,对年轻人说一句打击的话,对老年人说一句批判的话,则会非常伤人。到时候发现原来是自己错了,那么则非常有损威望,会令自己陷入难堪。

人们常说,一年学会说话,一辈子学会闭嘴,而人到五十岁时,基本上都懂得怎么说话了,但是,人难免有糊涂的时候,尤其是在陷入口舌是非之中,他人的是非言论,可能会影响到你的判断,总而言之,记住古人的另一句俗话:“来言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既然你不是是非之人,还堕入口舌是非之地干什么呢?

第三个地、烟花之地

人要懂得洁身自好,无论什么年纪,都不应该踏足烟花之地,因为这是对家庭的一种伤害,会造成家庭的不和睦,古人常道:“家和万事兴”,如果一个家庭不和睦了,要想兴旺发达,就难上加难了。

而人到了五十岁,正值中年向老年的过渡期,此时更应该注重自己的名节,可别一时糊涂,晚节不保,将来盖棺定论时,留下一个骂名。

人到了五十岁,在家中处于顶梁柱的位置,为了子女,要做表率,一言一行都不可以马虎,为了父母,要尽孝心,不可以败坏父母的名声,否则在古人眼中,则是最大的不孝。

还要记住古人的另一句话,叫“为老不尊,为幼不敬”,如果人步入中年,养成了为老不尊的坏习惯,到了晚年,则得不到年轻人的尊敬,这是因果报应,而且还是现世报。

总结:

“五十岁而知天命”,因此五十岁被称为“天命之年”,除此之外,五十岁还有另一个称呼,为“知非之年”,何为“知非”?其实便是反思自己五十年光阴中,所做过的错事,所犯下的错误。

知非之年,是反省、反思,而不是继续犯下更多的错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