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家大院的兴起与衰败,王氏家族曾富甲一方数百年

山西灵石县静升镇有一处享誉中外的堡院建筑,它就是赫赫有名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大院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上下长幼有序,尊卑贵贱有别。院内的建筑装饰,是清代“纤细繁密”的集大成者,结构附件装饰均绚丽精致、雍容典雅,形式多样,做工极佳。院内外,屋上下,房表里,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

如今的王家大院已成为了山西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那么,它原来的主人又有着什么样的身世背景呢?

静升王氏家族,源出太原。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宗祖王实迁至静升,因元以前无族谱可考,便尊王实为始祖,宗支繁衍,渐成巨族,历经680多年,至今传至二十六世。

王实出身寒门,为人忠厚,在静升以佃耕为主,冬春农闲时兼营豆腐小业。他做的豆腐,坚而不硬嫩而不酥,加上他诚实和蔼,童叟无欺,因而深受当地百姓欢迎。经过十多年积累,始置薄田数亩,变佃户为自耕农。

王氏家族自第三世起进入明朝。当时封建主义商业经济有所发展,王家以农为主,耕读传家,并兼及小工商业。随着明代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山西商贾的迅速崛起,王氏家族也逐渐从耕读传家转向商宦发家。王家从第十世起,有人开始经营棉花杂货和典当行业,但家族主业仍以农耕为生。王家在农耕、经营的同时,十分注重教育,其家族从八世起,读书人逐渐多起来。至十八世,共有生员129人,监生211人,且有举人、进士。家族对修文庙、办义学、建学馆等教育公益事业十分重视,慷慨解囊,大力资助。

王家从十世开始经商,到十一世,资本增多,逐渐成为当地知名的富商。据明朝天启年间碑记载:王家“士者,经史传家,英辈迭出;农者,沃产遗后,坐享年盈;工者,彻通诸艺,精巧相生;商者,逐利湖海,据资万千。”由此可见,当时的王家,士农工商全面发展,业绩显著,资产雄厚。

王家从十三世进入清朝。王家第十三世孙王兴旺叔侄等人分析了明末以来,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农业生活受战争破坏严重,畜力极为缺短的情况,便瞄准这一商机,叔侄携同往返于冀、鲁等地贩卖牲畜。凭着义气、信用、银钱等,不仅沟通好了各个关隘卡口,同时结交了很多豪强义士,打通了晋、蒙、冀、鲁贸易通道,买卖越做越大,资本日趋雄厚。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吴三桂叛乱,清政府急需军马粮草。王家弟兄将24匹良马献给平阳府,支援平叛,受到平阳知府及步军统领的赞赏,从而受命为清军筹集军马粮草,王家兄弟从中不仅得到经济利益,政治地位也大大提高。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叛军投降,步军统领上奏朝廷,王氏兄弟受到康熙帝的褒扬。王氏家族借清政府的势力,生意规模更大,很快便发展成为当地有名的巨贾大商、官僚士绅和大地主,同两渡何家、蒜峪陈家、夏门梁家并称为灵石四大家族。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722年)康熙皇帝设977人的千叟大宴,宴请天下智叟老者及京畿官员、富绅,以笼络民心,显示河清海晏,天下太平,年过七旬的王谦受也奉旨赴宴,并受御赐龙头拐杖一把,供奉于王氏家祠,后被毁坏。

王家由农到商,耕读传家,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层次,为步入官场铺平了道路。从十三世至十五世期间,开始做官为宦。十四世王谦受首先以2000两白银为其子王梦简捐了个“州同加五级”官,后又诰授为“中宪大夫”。此后,王家被封典的共有52人次,有资政大夫(正二品)3人次,通议大夫(正三品)3人次,太仆专卿(从三品)三人次,中宪大夫(正四品)14人次,昭信校尉(正四品)2人次,朝议大夫(从四品)6人次,奉政大夫(正五品)5人次,奉直大夫(从五品)4人次,儒林郎(正六品)7人次,修职郎(正七品)2人次。王家最大的官为十八世孙王肯任,二品,曾任户部广西司郎中,候选知府加五级,诰授资政大夫。

王家因商宦富族,发迹后,便大兴土木,不断建造住宅、祠堂、牌坊、坟茔。拥翠巷、锁瑞巷(建于康熙初年)、义安院(建于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钟灵巷(建于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红门堡(建于乾隆初年)、拱极堡(建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铁门院(建于乾隆晚期)、当铺院(建筑年代无考)、高家崖(建于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现存的祠堂只有宗祠、孝义祠两处尚在,其余六座均荡然无存。静升村曾有16座牌坊,其中15座属王家,现存的仅有孝义石坊一座。王家坟在鸣凤原,占地300余亩,“文革”前,坟门、围墙、看坟院及墓累碑碣均可见其规模。

王氏家族从鸦片战争以后,逐渐走向衰败。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二人有四子四孙皆因吸食鸦片家败人亡,惟一一个曾孙王嘉言还是继子,他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把高家崖一万多平方米的府第门院全部卖掉,卖房换来的钱很快被败光,最终自已流落街头乞讨。奉旨给十五世孙王梦鹏建造的孝义牌坊,于民国初年铲去名讳,也以2000吊麻钱出卖了。红门堡匾额“阖堡同宗”也因外姓人入堡而改为“阖堡同德”。由于王家支派甚多,还有一大部分继承了先祖的遗产遗风,家丁兴旺,诗礼传家,但先前的总体气势没有了。

这个曾富甲一方数百年的家族和旧时许多大家族一样,从最初的艰苦创业,逐渐走向辉煌,但终究还是逃不了兴衰起落的规律。

(0)

相关推荐

  • 山西王家大院,每一栋楼大多雷同,宛如迷宫

    今天去了王家大院,不得不感叹这是多么的壮观.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是全国重点 ...

  • 国庆节必去的,占地总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的院子,而且就在山西

    大家好这里是忆乡忆客,我是小忆,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国庆节必去的,在山西占地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的院子,而且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景点的地方-王家大院. ...

  • 五一自驾山西行(二):“山西的紫禁城”——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看到这个标题,朋友们不禁要问:哪个地方敢如此狂妄自大?乔家大院知道的人不少,王家大院还能超过乔家大院? 其实,乔家大院之所以比王家大院闻名,要归功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拍 ...

  • 景致记录:山西第一豪宅——王家大院

    太原王氏,中国著名的大族,源自姬姓,出自周朝王室. 山西省王家大院的静升王氏家族,就源自太原王氏宗裔,他们是在元朝皇庆年间,迁到灵石县静升村定居的. 从明朝起,静升王氏一族,逐渐从耕读世家向商宦之家转 ...

  • 我国最大的院子,乔家大院都自愧不如,还被誉为是民间故宫!

    都说"王家归来不看院",可见山西灵石县王家大院的壮观和价值,一座真正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它占地25万平方米,号称民间的故宫,山西的紫禁城,石雕木雕都非常精细,尤其后花园的设计简直太美 ...

  • 王家大院(上)

    中国姓氏脉源纷繁庞杂,自北宋<百家姓>编撰以来,已多达500多个,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千百年来,各个姓氏都有杰出人物在历史风云中璀璨闪耀,各领风骚,特别在近300年间,叱咤纵横的 ...

  • 山西王家大院精美的砖雕、石雕、木雕

    在古建筑群中砖雕.石雕.窗雕,组织了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这每一处的雕刻集中体现出了精致细腻.气韵生动等特点. 在中国传统民居中,不能不提到晋商,晋商长期经营盐业.票号,明清时期创造了五百年的晋商 ...

  • 游在山西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静升王氏家族于明清两朝.经300余年修建的一组大型建筑群,总面积25万平方米,现已开放的三座城堡依山而建,层楼叠院,气势雄宏,结构奇巧,院内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随处 ...

  • 东晋王氏家族存世唯一真迹,晋人笔法一览无余

    东晋 王珣行书<伯远帖>局部 <伯远帖>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风华"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 ...

  • 山西王家大院

    我们来到山西旅游,必看王家大院.亲临其境,让我们感受到什么"王者归来不看院了". 网查资料: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静升镇.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 ...

  • 展现王氏家族历史,传承王氏家族文化——冀东西轩湖甸王氏文化传承会

    作者:王树森.王志祥.王晓强 编辑:王亭贯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其中一支为冀东西轩湖甸王氏,自六世,分为三门十九支,成为京东最大望族之一 ...

  • 王氏家族资料

    第一章 姓氏源流 第二章 迁徒传播 第三章 人口分布 第四章 郡望堂号 第五章 宗祠对联 第六章 姓氏名望

  • 良善仁爱家风,家族世代传承:河北威县潘固村王氏家族故事(一)

    作者:王伟凯 作为一个家庭的主旋律,家风是给子孙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因为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行为举止和发展路径,甚至左右着人的一生.从天祖至今,我的家族已传承了七代,七代传承并实现"青 ...

  • 冀东王氏家族发现乾隆年间老家谱

    作者:王亭贯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王氏家族.其中一支为冀东西轩湖甸王氏,自六世,分为三门十九支,成为京东最大望族之一. 1.发现乾隆年间老家谱 这 ...

  • 黄朴民:琅邪王氏家族文化传统的特征

    一.史学研究范式转变下的王氏家族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史学研究出现了新的动态,这主要表现为: (一)研究主题的转换.即由以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事件为中心逐渐嬗变到以大文化传统研究为中心,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