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古玉必看:“痕迹对比”与“拉丝工”(纯干货)

不少刚开始研学古玉的爱好者,往往将一些师传看玉方法和书上所见古玉特征,奉为“开门”,并将其概念化。

比如在辨说明清玉的拉丝工时,只将有无垂直的拉痕作为判真断假的方法。有的比较认真些,再考虑点拉丝痕迹与拉口夹角的锐利程度如何,一般认为夹角“钝、肉的不看好,相反则真品无疑”。遗憾的是,很少有人进一步去辨认垂直拉痕的形态对比变化,或拉琢痕的粗细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些辨认要求?个中也许涉及到一个学习方法问题。其实,许多藏家手里,都有几件开门的明清玉,只是没有很好的总结,没有很好的和伪品一一做痕迹认知对比而已。

(图一)真品

(图二)真品

玉器在琢磨过程中,必然的会留下痕迹。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机械加工原理,还原出这些玉器的痕迹所产生的原因。从而判断是以什么样的加工工具完成的作品。

比如(图一)玉佩花边上的轧道,都不是一刀琢成的,几刀连接,阴线底面并不平整,线与线之间底面有波浪状。(图二)龙磷纹也是有粗有细,丝毫没有呆板之意,起刀和落刀痕迹非常明显。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现象?

我们注意到书写方法的改变,必然导致字体的流畅变化。比如,手持笔警惕仿玉雕老工充古玉坑人书写的字,和把笔固定在墙上,用双手握纸对着笔尖去写的字相比,其字的间架结构和笔力的顺畅是不一样的。

现代雕刻机,大多是手持的,加工者就如手持笔一样对玉器加工;而古代用的砣,是固定在水凳架上。碾玉的时候,就如双手持纸像笔尖写字一样,把玉料向上顶砣,一个平面在接触一个旋转的圆砣切痕作用力很大,所以需要慢慢地小心碾琢,这样才能产生出一道道痕迹。但即使再怎么熟练的工匠,也有不顺手,或者因当时加工工具不利加工的地方,留下一些不协调、不平整的痕迹。


(图三)真品

(图三)是明清镂空玉佩的拉丝工。在平行拉痕的情况下,还有错位的叠加痕迹出现。这种痕迹的出现,与新的拉丝工痕迹是不一样的。新的拉丝工是由机器固定拉丝轮均匀转动,玉器在手上平衡转动加工而成。

(图四)真品

由于机器的拉丝轮转速快,每秒在一个点位上拉过的痕迹,比老工又多又快,完成一个拉痕的时间短,所以,非常容易形成排列状的、垂直玉平面的磨痕,痕与痕的过渡比较锐利。

而老工是人手拉动的,上下拉动的速度慢,又因手工拉动的方向不稳定,所以,在做锼空拉丝时,常常不自觉地变化了弓行的角度,这样就必然在原相对平行痕迹上,留下错叠相加的拉丝痕迹。磨痕也因速度慢,痕与痕的过渡读显得钝化。而且在做两层“花上压花”拉丝加工时,需要人工将拉弓角度翘起蹩下拉动。所以,常常留下(图四)这样摩擦到平面上的连带痕迹。

这些痕迹在新工上是不会留下的。因为老工的玉器是相对固定在加工台面上,手弓随玉器纹样走。弓的不稳定,必然造成连带的多余痕迹出现在玉器本不该留下的地方。而新工的玉件是在手上,眼观纹样,面对机器拉丝轮转,如同缝纫机上,手推衣料一般较易把握轻重缓急。

(图五)真品

(图六)真品

市面上所见到的仿明清玉带板,一般都不是真正意义的“花上压花”拉丝工。基本是采用主题纹饰在上,辅助底纹采用卷草纹,先对下层纹饰部位减地打凹玉板,再对底花卷草纹部分进行拉丝镂空。这种加工方法实际就是上下两层无交错的镂空。并不是明代“花上压花”拉丝锼空工艺。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仿明清玉带饰,其用料都是不错的白玉料。可惜,这样的选料,恰恰不符合明代对玉材选择并不精也不十分严格的史实。明代对新疆地区的统治一直处于一种力不从心的境地。即使明代大量圆雕供陈设欣[转载]警惕仿玉雕老工充古玉坑人(转载)赏用玉的出现,也是随着后来贸易的不断深入,玉材来源才不断有所增加。

因此,明代玉质多色玉,给人一种白玉不白、青玉不青的感觉。传世玉器中羊脂白玉极少,大多为青白玉。青玉色调也不是很好,青玉和青灰色玉最多,白玉的量较少于青玉,玉根子等劣质玉却常能见到。明早期玉器多选用元代留下的白玉。玉质玻璃光较强,但部分白玉的石性尚未退化完全,仔细观察玉质内还有密布的小坑坑。

而市场仿件,可谓件件白玉,仿其龙身的特征,却多为明万历年前后的龙身、龙尾与福山云海之特征。这样,就存在了料和题材纹样不合时代的作伪现象。也就令人不得不叫怪了。

明代前期玉雕技法尚保留有元代遗风,即深层立体雕刻。中期出现分层镂雕的手法,也就是在平面状镂雕器物上,出现了规则的镂雕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图案,并能雕琢出上下不同的双层图案。俗称“花上压花”。

这样的双层镂雕线条之间的关系,除了玉鹭鸶帽顶累类外,也常常用在龙纹玉带板上,是一种上下底纹与主题纹样交错叠加的艺术表现。每个线条都因锼弓的正掏和反掏的不同方向锼空作用,而产生线条的截面不规则,具有尖菱状,其锼空线条并不平列规则、有痕迹叠加磨痕(图五),也显得毛糙而不加后工修饰。

为保证正面纹样的完整性,故必然产生背面有被锼弓蹩拉留下的人为痕迹。一些锼空密集的线条和龙头或龙拐身的大块实体玉料的背面,常常用顶砣减薄了龙头和拐身龙体背面的厚重,使其与锼空密集线条的结合,不至于因大块实体玉料的厚重,而至锼空线条折断。这种立体形样的镂雕,不仅注重表层,而且也注重体块内部的底纹造型处理。

仿品一般是无法把各种纹饰表现得那么淋漓尽致。皆因机器拉丝轮的速度快而固定,很难照顾好上下纹样的关系。一些仿明代玉带板,常常出现底层镂雕图案连接不对路,器心内部主题纹样同底面图案相关的连接景物不协调。这种雕法流露出的细节特点,往往使一些粗心淘宝的捡漏客,求财心切吃下了不该吃的“毒药”。

仿品特征如结合上述真品纹样碾琢痕迹观察,不难发现仿件线条过于轻滑,少了许多因时代加工能力限制留下的起砣落砣痕迹。少了老工那份持重的痕迹特征和因老工工具的不同,该留下的那些痕迹。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仿品再好,也难成真品。即使遇上专卖假货的人,只要你把握机会多学、多看、多研、少买,远离赝品的日子会让你觉得非常快乐!

小程序,

微拍堂 , 交易担保 , 清代 白玉扳指 小程序

(0)

相关推荐

  • 古代玉器的手工拉丝工艺

    古代是最喜欢玉器的,而且古代玉器雕刻都是纯手工的,都是采用拉丝工艺琢玉的,先以桯钻打一个或数个定位圆孔,再用线具穿过圆孔,抹上解玉砂,然后手工在玉器两侧来回拉动线具,把多余的玉料拉搜去掉.这可谓是最早 ...

  • 历代玉器的时代特征:(3)红山文化玉器「四」

    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光泽与玉的硬度及解玉砂的精细有关. 一般来说,玉料的硬度越高,光泽越强,解玉砂的抛光越细,光泽就越强. 出土的红山玉器虽在地下埋藏几千年,但出土后表面一般仍有一层柔和的古玉特有的光泽 ...

  • 古玉辨伪——从认识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开始(八)

    七.喷砂工艺 喷砂工艺被很巧妙地应用到了和田玉仿籽料中(见下左图),由于其仿真度高,所以,应用到仿古玉也是在所难免.看似很漂亮的橘皮纹,实质是喷砂工艺再做旧.对于真皮籽料和古玉,其特点是橘皮纹起伏.光 ...

  • 高古玉的工痕:玩老玉必看

    任何琢玉工具与玉器都有初始接触的下刀点与最后离开玉器的收刀点,两个点有期各自不同的工艺特征. 下刀点A处:工具与玉器接触的瞬间,为不让工具或玉器滑开,通常用力稍大,因为,此处较为深陡. 收刀点B处:收 ...

  • 高古玉的工痕,玩老玉必看!

    高古玉的工痕,玩老玉必看! 下刀点A处:工具与玉器接触的瞬间,为不让工具或玉器滑开,通常用力稍大,因为,此处较为深陡. 收刀点B处:收刀时,线条基本已完成,是收回力道的时候.因此,此处呈现较为缓浅的现 ...

  • 古玉的纹饰是衣服 ,玩古玉得看得懂看得透!

    在中国玉文化的氛围中,古玉器上的纹饰代表了玉文化的延伸,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发展历史,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古玉器的纹饰主要有:龙纹.蟠螭纹.饕餮纹.谷纹.云雷纹.乳钉纹.圈纹.蒲纹.重环纹.涡纹 ...

  • 玩玉必看 | 500件超清高古玉

    以硬性棍棒状工具为载体,在旋转时带动解玉砂的钻工工艺,可细分为实心的桯钻和空心的管钻两种. 其钻进形态通常表现为两面对钻,两面钻进的深度基本相等.有时会见到单面钻孔的标本,其实是两面对钻后进行切割的结 ...

  • 带你揭开:高古玉难鉴定的谎言(藏玉必看)

    生坑玉器(尤其是高古玉器),因为入土年代久远,旧化特征明显,往往为鉴定真赝提供了较为明确的证据. 很多玩明清老玉的人常说:"明清玉器容易鉴定,高古玉器难鉴定"--这是谬论.高古玉器 ...

  • 玩古玉:这家博物馆里的高古玉一定要看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国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出土木漆器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为丰富.科研实力最强的国家 ...

  • 玩古玉没那么容易:看9万多买来一“古玉” 结果......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大纵横> 收藏大纵横 尽量多给藏友一些收藏参考! 1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李女士家收藏的玉带片,行家认为属于古玉制品. 这块绿色带斑点的玉璧,至今没有行家说出门道. ...

  • 玩古玉:会看“皮壳”才算入门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聚乐部> 俗话说:"瓷看底,玉看皮."就像人的皮肤一样,玉皮壳是玉器里外表象的连结,能直接看到和摸到.从玉里玉外的对比中能分析出玉皮壳的老化程度 ...

  • 古玉界:玩古玉要粗看神韵,细看工(二)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