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从井冈山走出来的红军师长,被俘后,大叫一声,扯断肠子而死

读过演义小说《说唐》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条好汉,盘肠大战,壮哉!痛哉!他就是天下第七条好汉罗成之子罗通。然而,演义毕竟是演义,读起来很过瘾,却未必实有其事。在红军中,却真的有这样一位可歌可泣的将军。

他就是陈树湘将军。

陈树湘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贫苦佃农家庭。为了生计,他给地主老财当过童工。因家乡遭灾,陈树湘被迫和父亲一起流落到长沙街头,以种菜为业,成为最早的城市菜农。

当时,毛主席和杨开慧也在长沙从事革命活动。陈树湘常去毛主席居住的地方送菜,因而结识了毛主席,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25年,陈树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陈树湘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陈树湘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在随后的一系列战斗中,陈树湘作战勇猛,冲锋在前,升任红军第五军团第34师师长。

在王明错误路线的领导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开始长征。长征路上千难万险,第一个难关就是滔滔湘江。只有渡过湘江,红军才能安全。

要让主力部队顺利渡江,必须有部队充当掩护。这个充当掩护的部队,读过小编昨天发的《红五军军团长被敌人绑在炮口上轰炸,毛主席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一文的人都知道,是红五军团。

红五军团长董振堂原来是国民党军官,后来起义,加入了红军。谁都知道殿后的部队最危险,有可能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于是有人会说,该不会是想让董振堂当炮灰吧?谁让他曾经是国民党军官,毕竟跟红军打过仗。

非也。殿后的工作至关重要,它要确保主力部队的安全。让第五军团殿后,说明对第五军团充分信任,无比放心。事实证明,董振堂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渡江的任务。

当然了,董振堂是一个军团长,他最后也要渡江,也要有人给他掩护。而掩护他的正是陈树湘的第34师。也就是说,第34师要撑到最后。可是,后面的国民党军队已经冲上来了。

这意味着什么?

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在告别的时候,董振堂对陈树湘说,全军团希望你们完成任务后迅速渡江,务必要把干部组织好,把战士们安全带回来。陈树湘回答说,请首长放心,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

说完,大家都泣不成声。第34师的全体战士一个都没有回来。

董振堂安全渡江之后,第34师已经被尾追上来的国民党军队全面包围了。陈树湘知道,渡江已经没有希望,最好的结果是突围出去,上山打游击。只要突围出去,在哪都能革命。只要突围出去,就有希望。毛主席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此,陈树湘烧毁了全部文件,沿着与红军西去相反的方向突围。

可是敌人实在太多了,像天边的乌云黑压压望不到边际。34师被分割成数块,陈树湘经过几轮冲击都没有成功,包围圈越来越小。弹药打光了,陈树湘和敌人肉搏,不幸腹部中弹,倒下了。然而,他还没有死,被敌人俘虏了。

陈树湘可是个师长啊。敌人要给陈树湘治好伤,被陈树湘拒绝了。敌人只好将陈树湘放在担架上,一路抬着走。好不容易逮条大鱼,敌人要把他押赴长沙,邀功请赏,当然还要严刑拷打,以获得红军的机密。

然而,陈树湘没有给敌人机会。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躺在担架上的陈树湘突然从腹部的伤口处把肠子掏了出来,大叫一声,用力一扯,肠断而死。这一年,他只有29岁。多么美好的年华,金子般的生命,就这样献给了中国革命。

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军把陈树湘的头割了下来,悬挂在长沙市小吴门城墙上。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陈树湘是毛主席的好学生,是中华民族的好儿子。

英雄的陈树湘师长永垂不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