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事儿丨张明福:清代德州“义犬救主”牵出的侵财害命案
清嘉庆年间,德州城东某村上演了一场“义犬救主”的真实故事,这一事件却牵出了一桩弟弟为了霸占哥哥家产而做出的“侵财害命”案。
幸遇好官知州原逊志将恶人予以收监惩治,为幼小的生命主持了正义;恰有文人佳士谢九锡将其写成400字长诗《义犬行》,而使故事流传于今。
“义犬救主”牵出侵财案
据民国《德县志》记载,“义犬救主”牵出杀人案的事件发生在清嘉庆五年(1800年)的初夏。
德州城东某村中住有两兄弟,哥哥病重,嫂子正在孕期。
五月的一天,哥哥不幸病死。贪婪的弟弟为了侵占哥哥的家产,担心哥哥的遗腹子是男孩就无法实现其阴谋,便花重金买通接生婆,商定若是嫂嫂生的是男孩就立即设法将其弄死。
不几天,嫂子果然生下的是男孩,接生婆用事先准备好的棉絮堵住新生儿的嘴,告诉产妇生下的是个女孩并且是个死婴,而后让等在一旁的弟弟去把“死婴”埋掉。
狠毒的弟弟丧尽天良,“遽尔扼其吭”,将刚出生的侄子掐得不再出声后,埋到村南土冈子上,然后若无其事地回到家中。
谁能想到,弟弟的恶行竟被哥哥养的两条狗看破,两义犬见弟弟埋侄离开后,便“哀号泪浪浪”地扒出了孩子。
随后一条义犬卧在原地如牛羊舐犊般照顾着小主人,另一条义犬则跑去小主人的舅舅家狂吠挠门。
小主人的舅舅见状惊骇不已,就跟着狗来到了埋婴的南土冈子。
看到尚在抽搐的外甥,他赶快将其抱起送到妹妹的床头。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后,小主人的舅舅赶紧将妹妹母子拉回自己的家中让家人照顾。
知州原逊志秉公办案
小主人的舅舅将妹妹母子安顿好后,就立即赶去知州衙门报了案。
当时的德州知州名叫原逊志,字可亭,陕西蒲城进士,为官清廉,刚正不阿。
他曾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任临邑知县,任职四年,兴水利办义学,深受临邑百姓爱戴。乾隆六十年(1795年),原逊志由临邑知县升任德州知州,临邑人民曾攀辕卧辙哭诉乞留。
原逊志上任德州知州后,励精图治,疏通运河,加固堤岸,治理水患,受到德州人民的交口称赞。运河上有渡口小吏,常常假借盘查多方刁难过客,他严惩首恶,并革除其他方面一些旧弊,朝廷褒奖他为“清白之使”。
原逊志接到报案后,马上带领仵作等一般人马赶赴现场勘察询问,最终将小主人作恶的叔叔和接生婆捉拿归案,依照当时的法律分别进行了判决。
原逊志在德州担任知州八年,将德州治理得犬不夜吠,路不拾遗,自己却积劳成疾,卒于任所。
他的儿子扶柩还乡时,行李萧然,仅有一棺,德州百姓无不痛哭失声。后原逊志被祀德州名宦祠,他的事迹也被载入德州志书。
谢九锡作长诗《义犬行》
清代德州这段“义犬救主”的故事以及牵出的“侵财害命”案,由于情节十分离奇,激起德州谢氏家族传人、文史大家谢九锡的创作热情,他将所见所闻写成400字的长篇叙事诗,民国《德县志·艺文志》予以全文收录,才使这一奇闻异事流传至今。
义犬行
东村有细民,兄弟居同房。
虽非素丰家,衣食称小康。
阿兄初无子,一病入膏肓。
未几弃妇去,幸有遗腹藏。
妇也未敢死,涕泗守孤孀。
阿弟萌逆念,中夜起彷徨。
嫂氏既有怀,未卜瓦与璋。
兄既为我累,侄岂不予妨。
埙箎虽可乐,田园苦分张。
便与老妪谋,女存而男亡。
但去眼中丁,当以厚赀偿。
老妪含其言,此事吾能当。
其后果生男,遽尔扼其吭。
绐言生者女,魂魄已杳茫。
伊时妇昏愦,未及细忖量。
阿叔抱之去,束刍埋南冈。
蔓草既已除,死灰岂复扬?
乃兄有二犬,豢养驯且良。
此时若有知,两两远相将。
剖土出孤儿,哀号泪浪浪。
一犬抱之卧,腓字如牛羊。
一犬走外家,嗥嗥门之枋。
阿舅色然骇,妹家定不祥。
谓犬导我去,引之至儿旁。
维时儿已苏,卧泣声喤喤。
阿舅怀儿归,诣妹诘其详。
阿妹语之故,始悟叔披猖。
阿舅怫然出,抗声鸣公堂。
慷慨陈颠末,闻者心皆伤。
维时州刺史,精明而干强。
大怒叔与妪,立时置桁杨。
灭伦而助虐,屏之至远方。
人心抚掌快,天道何章章!
时维庚申岁,五月夏初长。
此事众所睹,传闻非荒唐。
尝闻古仁人,恩情重雁行。
五伦夜十起,伯道弃儿亡。
古人岂诚愚?天伦未可戕。
古今不相及,人禽亦反常。
作歌志其异,愧彼中山狼。
谢九锡,字纶斋,号云村,清初建极殿大学士谢陞之后裔,谢重辉元孙。文献说他生而颖异,承其家学,15岁时即在学校出类拔萃,但后屡举不售,便游学四方。
谢九锡毕生致力于古文词诗的研究和写作,各体皆工,尤长七古诗体。家素贫,性耿介,由贡生补清平县(今山东清平县西)训导,74岁卒于官,著有《南阮集》《正隆遗音》《古文稿四言史》等。
(已载11月3日《德州晚报》)
■作者:张明福 ■编辑:王晓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