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说简单点,这个世上几乎没有人能完全做到“知行合一”,包括王阳明本人在内,因为它是指——

只有经过切身实证的“道理”,才是智慧,否则就只是“自欺欺人”的文字游戏。

举例而言,

许多人都“认为”读书好,但是他们很少读书,而事实上,这就与“认为读书不好”没有区别。

因为他们只是听到周围的环境不断强调“读书好”,却没有对此进行身体力行的实践。

可是,谁没有“一时冲动买的书放在床头,翻了几页就不翻”的情况?我当然也一样。

人啊,时时都在变化,也许今天一时冲动觉得物有所值,明天可能就觉得悔不当初。

在一个人有限的生命中,会动很多念头,会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是它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都不能被践行。

脱离妄想后的“知行合一”,全然做到“一念至诚,活在当下”,这何其困难,可以说几乎不可能。

相比较于“知行合一”,我更喜欢王阳明的另外一个主张——

格物致知。

事实上,“知行合一”是全然践行“格物致知”后的结果。

“格物致知”就是“致良知”,所谓“良知”可以理解为“良心”,当然它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良心,而是指“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问心无愧”。

生而为人,就是“一日佛,一日魔”,能在人生大多数的时间中做到“知行合一”就已是圣贤,因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妄想”的产物,而摈弃妄想让“知行二分”就是人之所以存在的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完全的“知行合一”存在。

(0)

相关推荐

  • 王阳明:成大事的人,有3个字从来不说,却成少数人的口头禅

    古代圣人历来讲究不著述立言,之所能流传后世大多与其弟子记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王阳明也不例外,其思想能够传承至今,离不开徐爱的日记<传习录>.可以说王阳明博大的心学智慧都在其中,虽然大多都 ...

  • 王阳明“知行合一”:懂的人都懂,会做到的人却很少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科学知识,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 所谓了解新事物的大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大道理,是紧密联系 ...

  • 王阳明,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之一

    (另一个孔子和半个曾国藩),心学创始人,知行合一的践行者! 四句话高度概括了心学精髓: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存善去恶是格物. 人赤裸裸来到这个世上,一身清白,无多余杂 ...

  • 为什么好多人误解知行合一?别误解王阳明的...

    为什么好多人误解知行合一? 别误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的核心是知,也是良知,很多人拜师学艺,为了赚更多的钱,惦记着自己那口饭那叫贪:买个破车,带个手表,金项链,带上个小姐姐,到处显摆,那叫作,两 ...

  • 该如何理解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梁启超高度评价其为王阳明留给中国学术界最有价值的口号.但是后世学者中不乏一知半解之人,误会者有之,诋毁者也有之.我是阳明先生的忠实粉丝,极不愿 ...

  • 对于试错上车的正确理解

    作者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你要入场,但由于概率的原因,入场有可能会出错,这时你就应该承担这部分通过试错上车必须付出的代价,而这部分代价应该是在你的系统和提前的作战计划里早已经规划好的,也就是作者说的输掉 ...

  • 学习《伤寒论》要正确理解当时医学上的名词术语

    <伤寒论>中的名词术语,是极为朴素的,有的流传到现在,还是大众化语言,如"能食"."不能食"."大便硬"等.但是这种语言用在医学 ...

  • 可量化的「粘性」,帮你正确理解「留存」

    留存,被认为是衡量产品健康度的一大高级指标,除了"留存",我们最常谈起的就是"粘性".但如何将它量化,让大家对产品的粘性衡量从感性变成理性一直没有很好的分析模型 ...

  • #一路平安#【如何正确理解——让速不让道...

    #一路平安#[如何正确理解--让速不让道]跟老司机在一起你会听到他们说"让速不让道"是非常正确的路上行车守则,可能对于很多新手来说很难理解什么是让速不让道,今天给大家讲解一下,如何 ...

  • 正确理解六合

    一.六合的由来 六合拳出自少林寺.宋朝周侗从小丧父,母亲送他人佛门,指望他学成一门手艺养家糊口.而周侗却偏偏喜欢练武,几年下来学成了六合拳.六合大枪,后来岳飞成了他的关门弟子.岳飞把六合拳简化后传给他 ...

  • 中医、西医,可证伪性比较。正确理解证伪、可证伪性,2者有差别

    之所以需要证伪,是因为人类的认识只能模拟真理.至少到目前为止,科学不是真理,是真理的近似. 既然是近似,那么就有很多种方法,所以到底科学更接近于真理还是哲学更接近于真理,这是一个问题.尤其在对人体的认 ...

  • 如何正确理解乡村治理中“三治”、“三社”与“三共”的关系?

    "三治融合"."三社联动"与"三共"(共建.共治.共享)的关系是治理方式.治理体制和治理平台的关系. "三治融合"--是 ...

  • 刘素娟:正确理解(自侦案件)刑事立法中的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处  刘素娟 摘要:注意规定是在刑法已作基本规定的前提下,提示司法工作人员注意.以免忽略的规定:法律拟制是将原本不同的行为按照相中都有所体现:区分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对于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