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大学》赏析(3)弃旧图新

《大学》赏析3)弃旧图新

各位网友,上一次我们讲《传一章》,重点是强调,修身的根本要求是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要求呢?这就是《传二章》阐述的内容。作者依然采用引述上古文献的方法,对“三纲领”中的“亲民”一句进行引证发挥。

“亲民”的“亲”字,在古代是和新旧的“新”字通用的,“亲民”也就是“新民”。“新”字的含义,是图新、更新、革新。这一章告诉人们,实现自己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根本途径,就是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首先,本章引述了镌刻在商汤王浴盆上的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本义是说洗澡的问题: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干净了,以后便要天天把污垢洗干净,这样一天一天地坚持下去。作者引用这句话,借鉴中华文化以洗浴身体比喻修炼品德的传统,赋予“新民”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思想上的改造这样更为深刻的含义,并且表明,自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其次,作者引述《康诰》中“作新民”一句,激励人们弃旧图新,强调要造就一代自新的人。我们今天讲个人品德的修养,落脚点同样是造就“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接下来,作者引述《诗经·大雅·文王》中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强调周朝虽然是古老的邦国,但其使命在于革新。由此,“新民”的内涵中又引申出“革新”的含义,并且从个人修身延展到治国理政上来。

《易传·系辞上》对古人重视自新、革新的思想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这就是说,天地之道是由一阴一阳的矛盾运动所形成的生生不已的过程,日新月异,气象万千。世界是富有而日新的,万物生生不息,新旧交替,持续不己。这就是“生生”,这就是“易”。这种“刚健日新”的思想,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

当今时代,改革创新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基本国策。

附:

【原文】 
 
    汤(即成汤,商朝的开国君主)之《盘铭》(盘铭:刻在器皿上用来警戒自己的箴言。这里的器皿是指商汤的洗澡盆)曰:“苟(如果)日新(新:本义指洗澡除去身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引申义则是指精神上的弃旧图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振作,激励)新民(即“经”中所说“亲民”,实应为“新民”。意思是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诗》(指《诗经·大雅·文王》)曰:“周虽旧邦(周,周朝。旧邦,古老的国家),其命维新(其命,指周朝所禀受的天命。维:语助词,无意义)。”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用其极:无处不追求完善)。

【译文】 
 
    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康诰》说:“激励人们弃旧图新。”《诗经》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