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肺脾肾治水肿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一种病证,其严重者还可伴有胸水、腹水等。水肿之因颇多,或因外感,或因内伤,或内外合邪,涉及脏腑亦多。历代治疗水肿多从肺、脾、肾三脏来论述,又有分为阳水、阴水之说,足以提纲挈领。当今有学者认为肝、心、脾、肺、肾五脏皆可导致水肿,乃结合现代医学之观点,可作借鉴。

导师陈宝贵教授治疗水肿,多从肺、脾、肾三脏出发,胸膈以上水肿者治其肺,脘腹水肿者治其脾,腰膝以下肿者治其肾。治肺者以发汗利水为主,治脾者以健脾利水为主,治肾者以温肾利水为主。此虽言治肺、治脾、治肾之别,然有多脏合病,又兼有气虚、阴虚、血瘀等者,故临证中仍需多法合用,或兼益气,或兼养阴,或兼化瘀等。又,水为阴邪,温阳利水之法在所必用,如兼热证、实证或虚实互兼者,则需佐以清热、泻实或补泻兼施之药也。此外,对于肺癌、肝癌、肝硬化、慢性肾衰之患者出现水肿者,需中西合治,多能延缓病情,减轻痛苦。

案1 胸痹水肿案

刘某,男,65岁,2011年10月16日诊。

主因“间断胸闷憋气5年余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0余天”来诊。现症:胸闷憋气,双下肢水肿,大便溏,舌胖暗,苔白稍腻,脉弦滑。查体:双下肢指凹性水肿。自服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等效不显。查心电图示:ST-T改变,左束支阻滞。西医诊断:心功能不全。中医诊断:水肿。

证属:脾肾阳虚,水饮内停。

治以:温肾健脾,利水消肿。

处方:白术15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甘草10克,葛根15克,瓜蒌15克,半夏10克,泽泻20克,陈皮10克。7剂,水煎300毫升,分早晚二次温服,日1剂。

二诊(10月23日):药后胸闷憋气明显好转,双下肢水肿较前明显减轻。大便已成形,稍感不畅。苔腻减,脉滑去。上方加桃仁10克,续服7剂。

三诊(11月1日):诸症基本消失,双下肢无明显水肿,舌转暗红,苔变薄白,续服7剂。

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 《素问·经脉别论》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由上可知,人的水液代谢与五脏相关,但与脾、肺、肾三脏联系最密切。此案患者久病导致肾气虚衰、脾气受损,阳气不足。患者间断胸闷、憋气为脾肾亏虚,水湿失运,水气凌心的表现;下肢水肿为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所致;脾阳不足,运化失常,故见大便溏。舌胖暗,苔白稍腻,脉弦滑亦为脾肾阳虚的舌脉表现。苓桂术甘汤为治饮之主方,有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此案即取此意;又加葛根升阳止泻;瓜蒌宽胸散结;陈皮、半夏健脾燥湿化痰;泽泻利水渗湿。全方共奏温阳化饮、健脾祛湿,利水消肿之功。药对病症,患者共服20余剂而病愈。

案2 慢性肾炎水肿案

吴某,女,32岁,2012年3月14日诊。

主因“双下肢水肿6年余,加重伴咽痛、咳嗽3天”来诊。现症:形体肥胖,咽红充血,左侧扁桃体Ⅰ°肿大,双下肢中度指凹性水肿,小便量少,小便时泡沫多,大便干。舌暗红,舌体廋,苔薄白,脉浮,重取尺脉沉细。尿常规示:蛋白3+,潜血3+。西医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为水肿。

证属:肾虚水泛,风热上扰。

治以:补肾利水,疏风解毒。

处方:益母草30克,白茅根3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山萸肉15克,土茯苓15克,金樱子15克,芡实15克,枸杞子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牛蒡子10克,射干10克,板蓝根15克,女贞子15克,瓜蒌15克,甘草3克。中药7剂,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3次温服,日1剂。

二诊(3月21日):已无咳嗽及咽痛,仍双下肢水肿,小便量少,小便时泡沫多。去射干及牛子,加浮萍15克。取14剂。

三诊(4月4日):双下肢水肿稍减轻,小便量可,小便时泡沫减轻。查尿常规示:蛋白2+,潜血3+。

调整处方:益母草30克,白茅根3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土茯苓20克,防风10克,金樱子30克,芡实30克,板蓝根15克,瓜蒌15克,浮萍15克,薏苡仁30克,枸杞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仙灵脾15克,五味子5克,甘草3克。予30剂。

四诊(5月5日):双下肢轻微指凹性水肿,小便量可,小便时泡沫明显减轻。查尿常规示:蛋白1+,潜血2+。四诊处方加三七粉3克(冲服),并予云南白药1克,每日2次,用中药煎剂冲服。取30剂。

五诊(6月5日):双下肢轻微指凹性水肿,小便量可,小便时泡沫明显减轻。查尿常规示:蛋白1+,潜血1+。继服五诊处方,取30剂,停用云南白药。

六诊(7月6日):双下肢无明显指凹性水肿,小便量可,小便时泡沫明显减轻。查尿常规示:蛋白±,潜血1+。继服六诊处方30剂。

药后双下肢已无水肿,查尿常规已正常。

按  患者初诊时,乃风水之象,“肺为水之上源”,风邪外袭,肺失宣发肃降,津液运化失常,故见水肿。风水时加牛子、射干、板蓝根以清热解毒利咽。金樱子及芡实乃水陆二仙丹,具有涩精、消蛋白之功。“久病入络”,瘀血在长期水肿的形成中具有作用,益母草及白茅根活血利水消肿,改善血液微循环。慢性肾炎患者常无肉眼血尿,但显微镜亦乃望诊之延伸,故尿常规及尿镜检中潜血亦乃尿血,三七粉活血止血,具有“活血不伤正,止血不留瘀”之特点。对于血尿明显者,可予云南白药,疗效更著。尿中之蛋白皆乃人体精微物质,长期漏于体外,必致脾肾两虚。故用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山萸肉、覆盆子、菟丝子补肾填精,土茯苓、薏米健脾利湿。芡实合金樱子涩精止遗,乃陈宝贵教授治疗尿蛋白常用对药。本类疾病,病程长,故需坚持服药,待症状好转后可改予中药散剂以利服用及巩固疗效。

(0)

相关推荐

  • 温运脾阳行气利水治疗水肿

    肾病综合征,水肿,脾阳虚衰证,治以实脾饮加味,温运脾阳,行气利水. 王某,男,36岁.医案编号:047H004. 初诊:1980年12月30日. 患者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水肿,初起于双下肢,后渐至全身水 ...

  • 下肢水肿能用针灸吗

    下肢出现水肿比较常见,它的本质原因在于体内水液出现潴留,从而诱发水肿的现象,疾病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肾病的原因,肝脏病症的原因等等,都可能诱发这种情况,除了吃一些具有抗水肿促进排水的药物以外,也可以通 ...

  • 双下肢水肿——易安X形法临床实践录

    双下肢水肿 易安 1.疏通肺经.脾经.胃经 疏通方法:往左往右各揉三下,遇痛点多揉一会儿. 先胃经从梁丘到厉兑往下揉,再脾经从大脚趾隐白到血海往上揉,再肺经从鱼际穴往上按揉. 2.揪带脉,拨太溪大筋 ...

  • 【四十来岁的LZY:真武汤加减-双下肢浮肿】

    初诊 吕某,女,50岁,门诊患者. 双下肢浮肿1月余. 患者述1个月前劳累后出现双下肢浮肿,遇寒加重,得暖则减,平素怕冷明显,情绪急躁,活动后易出现膝关节处疼痛,痛如针刺,休息后可稍有缓解,纳眠可,二 ...

  • 论五脏六腑皆尿血

    [关键词]  尿血 脏腑辨证        尿血也称血尿,是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血块夹杂而下为特征的一种病证.随着出血量和pH值的不同,小便颜色呈淡红色.鲜红色或洗肉水色.淡酱油色样的变化.尿血古代指 ...

  • 立足肺脾肾治癃闭

    崔某,女,81岁.2010年9月17日因跌伤致骨股茎骨折,住某医院行股骨茎置换术.术后不能自行排尿,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此后他病丛生,感染.厌食.腹泻为主症,体质日衰,每日靠1 ...

  • 『名医经验』立足肺脾肾治癃闭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海平 崔某,女,81岁.2010年9月17日因跌伤致骨股茎骨折,住某医院行股骨茎置换术.术后不能自行排尿,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此后他病丛生,感染.厌 ...

  • 水肿病从肺脾肾辨治

    从肺.脾.肾辨证治疗水肿,获得良效,现择三则案介绍如下.     1肺水案:陈×,女,14岁.2000年3月10日初诊.主诉及现病史:发热,眼睑水肿3天,伴双下肢水肿1天.该患者3天前发热恶寒,时有咳 ...

  • 五个特征,判断你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中医肺脾肾同调法,治肾病、防衰老~

    [专家介绍] ▼ 国家级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山东省首批中医优秀学科带头人 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 从事肾病诊疗40余年 [擅长治疗] ▼ 擅长运用中医的肺脾肾同调阻断法,治疗各类疑难肾病,擅长 ...

  • 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

    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 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 夫东垣发脾胃一论,便为四大家之首:丹溪明滋阴一着,便为治劳症之宗:立斋究明补火,谓太阳一照,阴火自弭. 斯三先生者,皆振古 ...

  • 德叔来了!张忠德私家药方治久咳久喘:反复咳喘,根源其实在肺脾肾

    ▼ "疑难杂症"专栏重磅上线 德叔团队为你解答疑难杂症 岭南甄氏杂病流派是岭南医学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至今已传承五代,绵延近百年,以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岭南温热时病及各种疑难杂症而 ...

  • 郑启仲教授从肺脾肾论治过敏性鼻炎

    郑启仲教授认为为过敏性鼻炎的病位在鼻,病机为肺失宣肃.脾失升清.肾失温煦,加以风寒外邪侵袭而发病,内虚为本,外邪为标.治疗根据肺脾肾三脏病位的不同,分别采用 玉屏风散.四君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 ...

  • 调理脾肾治顽疾:多年咳嗽、带下

    病案分析病 咳嗽.带下案 女,53岁,2018,2,1 反复咳嗽多年,咳吐黄白相间痰量多,易咯出,食生冷后咳嗽加重,双腿痿软无力多年,夏重冬轻,身体困倦乏力,口干不欲饮水,水样白带多十余年,诉一天需换 ...

  • 湿分为内湿和外湿,而运化水分要靠肺脾肾#中医养生 #健康科普 #湿热

    湿分为内湿和外湿,而运化水分要靠肺脾肾#中医养生 #健康科普 #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