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祥岛的故事——潋滟霞映的江中村

潋滟霞映的江中村

作者:孟丰敏

龙祥岛,是一座烟霞冷落不得、流翠泄玉的江中岛屿。福州不少人听过它的名字,却未踏足半步,更不了解它的历史。

龙祥岛属闽侯县祥谦镇,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的东南部、南台岛的南端,与螺洲镇隔乌龙江对望。它与南台岛的形状有些相似,都是狭长形、四面环水的岛屿,但面积小,而且大大小小的独立岛屿共有36个。这些岛屿面积加起来也只有5.4平方公里,和142平方公里的南台岛对比,仿佛是尾随在一条巨鲸身后的两条小鱼。这两条小鱼指的是禄家村和江中村所在的岛屿,附近还有属江中村管辖的塔礁岛,和其它几座面积更小的荒岛。

当地人传说龙祥岛的前身是乌龙江中的6块礁石,因阻挡漏水沉积形成六砥洲。这六块石礁简称为“六礁”。用普通话读福州方言的“六礁”,谐音字即“禄家”。这些沙洲长期是荒无人烟的小岛。清光绪年间,闽侯县尚干居民陆续迁居到小岛上开垦荒地,让几块沙洲扩形成禄家、塘兜、方洲、橄榄岛、八十股、正蟹山、副蟹山、中墩、四十一头、派积、德兴、上三块、下三块、四十八份等14岛洲。此后,漂流在闽江上的疍民们也随之迁居岛上。

1955年前,禄家属于尚干管辖,其余渔民村庄隶属福州水上区、竹榄乡、闽侯县十四区。1955年后,14岛屿属肖家道乡。1958年,分设禄家、江中两个大队,属祥谦公社,同时公社蚬草场也建在岛上。1984年,九条坚固的防洪堤坝把36个独立的岛屿圈连成一个岛,并命名为龙祥岛。“龙祥”取名自乌龙江和祥谦乡。此外,龙祥岛别名江中岛,意为乌龙江之中央。

龙祥岛上面积最大的是江中村。新中国成立前,江中村所辖的自然村有36岛,如今则有十几个自然村。这里土地面积有七千多亩,位于乌龙江和永泰县的大樟溪的汇合处,也是这两条河流冲积而成的陆地。这里的村民主要是来自仓山区的螺洲镇和凤岗。清末,他们为了生活,被迫自降身份成为地位卑微的疍民,在江中村聚居,用茅草搭建草寮子(吊脚楼)作为简陋的住宅。新中国成立前,村里的疍民有两三千人,多数姓刘。刘氏村民出自福州市仓山区凤岗忠贤刘氏。
江中村的水质特别好,形成闽江上最大的鱼场。这里的鱼类比较多,有鲢鱼、草鱼、鲤鱼、鳗鱼等。但村民们最美好的回忆是,曾经野生的黄花鱼任由他们吃到厌烦。这里的贝类产品也比较丰富,福州市区并不多见,肉质也特别鲜美。
20世纪70年代,村里的疍民全部上岸生活,开始在低洼的湿地里插秧,种植水稻。那时村里出现十里稻花香的美丽景象。20世纪80年代后,防洪堤坝的水域都变成了土地,用来种芦苇,再卖给那些编草席的工厂。此后,村里又以围垦方式种单季稻,春天播种,立冬后收成,生产期长,产量非常低,但稻米质量非常好。因为这些单季水稻种植在低洼处,一旦海水涨潮,稻子就被淹没,退潮后又露出来,因此博得一个美名叫作“水钻”,另外还有四种水稻同样品质,名称也特别有趣,一个叫作“牛脾”,感觉是牛逼的意思,还有“茭白”等。
村民说回想当年,立冬万物凋零,一派肃杀的景象里,十里稻花在寒风中摇曳,激情地挥舞着丰收的金黄旗帜,多么令村民欢欣鼓舞。此后,村民就在围垦的土地上种植各种农作物,有毛豆、福橘、甘蔗、西瓜等,还有栽种果树比如无花果、金桔子等,成为花果之乡。村民们说如今村里内河和外海捕鱼的渔民减少了很多。但村里有能驾驶到外海捕鱼的五千马力和一万马力的船只十几艘。现代化精准的天气预报信息和先进的导航仪保证了渔民较高的工作效率。
我的祖辈都是福州仓山人,我也始终安居在仓山。这些年,我曾多次来龙祥岛游玩。每次先生开车带我和孩子来龙祥岛时,都会经过江中村。每次看到江中村外的乌龙江,村里广阔的稻田、古老的瓦房、耕田的农民、宁静的村景,我就仿佛穿越回20世纪80年代。那时上三路的福建师范大学对面还有大片的农田。每天上学时,我都会从田边的土路走过,看到绿油油的农田、池塘、闲庭信步的鸡、鹅。但这四十年来,福州城市大发展,都市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农耕场景越来越难看到。龙祥岛虽属于闽侯县管辖,但与螺洲隔江相对,距离并不远,使我曾一度误会它是属于仓山区的。
2017年夏天中午,我们一家三口在江中村的一家河边小餐馆里吃饭时,孩子说想坐船过乌龙江,爬对面的五虎山。我写过一篇和五虎山有关的文章。文中提到宋朝,福州人出城必须坐船渡乌龙江,还要翻越五虎山。那时,这些珍珠般大小的荒岛还没有浮出水面。因此仓山历代诗文几乎没有提及这些岛屿。今天我站在江中村里遥望五虎山,想起南宋时朱熹爬上五虎山的山巅,为乌龙江风光而惊艳时,一定想不到七百年后乌龙江上会冒出一座这么大的岛屿吧?因此,神奇的大自然总是会令人产生敬畏之心。
2020年六月初,来江中村采访的当天下午,我跟当地的宣传干事到塔礁岛去参观。塔礁岛东西长10公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浦纵横,适宜种稻、果和发展淡水养殖业,周围滩涂面积3000亩,是七里生产荟草和蚬子的主要基地。塔礁岛也是一座独立的岛屿,属江中村管辖。但江中村的主岛在塔礁岛的江对面。从主岛到塔礁岛没有轮渡,只能从螺洲大桥的中段缺口下去。那个缺口往下是一段环绕的水泥斜坡,可通过一辆小小的三轮车。游客们或步行,或坐三轮车到塔礁岛上。

观鸟台

塔礁岛上有几大风景,比如湿地公园、观鸟台、大王宫。我到来时,刚好是黄昏退潮后,堤坝下是裸露的河床,停泊了各种大小船只。
而船只外的乌龙江上两条龙舟队正在勤奋训练,为半个月后的端午节龙舟赛做准备。傍晚的乌龙江面波光粼粼,遥望不远处的五虎山,使我想起这里的水獭传说。
明代这里生活着一群水獭,聚居在塔礁岛的岩石下。据当地的文史作家刘长锋老师介绍,那时的塔礁由几块磐石叠成,经千百年春洪秋潮淤泥积沙成草洲,因此塔礁岛的原名是“獭礁洲”,洲由獭形塔状礁石而名。而这几块岩石的顶端有一块石头特别像水獭,就被渔民称作“獭礁”。如今,这块形似水獭的礁石被供奉在了塔礁岛上的大王宫里。大王宫由当地老人会管理。
我有幸在会长的指引下,进入大王宫后方的一方洞穴里,看到了洞穴深处的那块神圣的“獭礁”。据说明朝时,这里的水獭捕鱼后并不吞食,而是用利牙吸血,再把鱼体整齐地排列在礁石上,仿佛在祭祀天地。后来,当地百姓又发现他们供奉的玄天上帝形象出现在獭穴里,视为显灵,便把水獭视为“神兽”,把玄帝庙修成大王宫,把水獭神格化,奉为洲主尊王,成为塔礁岛最神圣的地方。逢年过节,当地百姓都要来这里祈福保平安。

神圣的大王宫外就是福州最早的蚬子养殖基地。福州人最喜欢的美食蚬子主要集中出现在这片水域。1958年,江中村公社办了一个工厂,管理这里的水域,并专门建设了蚬子的养殖基地。村民们说,当年这里的蚬子产量大,被闽侯县水厂公司承包了,然后分销到整个福州地区的市场。闽侯县也以蚬子和靠海的长乐、连江、琅岐置换海产品。

后来,水口库区和大樟溪上游一些小水库、小水电站蓄水影响,以及闽江福州段采砂等原因,乌龙江流域水量日益减少,甚至出现枯水期接近断流、海水上溯现象。于是,海里的鲈鱼、带鱼等也跟着海水游到乌龙江里。而乌龙江受到污染后,蚬子无法存活,养殖基地也停止了。

塔礁岛上有黑、白天鹅、池鹭、红尾鸲等许多种鸟类。
我来的不是时候,黄昏的观鸟台上只看到半轮彩虹挂在天边。彩虹下的起伏远峰瞬间也在虹光间绰约明瑟了。此后,天色突然暗了下来,狂风乍起,田野里的植物开始疯狂摇摆,犹如即将开场的自然暴躁摇滚会,催着我这不速之客匆匆逃离,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