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里古城中原汉文化的“标本”

隆里古城一角

  到目前止,中挪两国在贵州合作创建的4个生态博物馆群中,六枝的梭戛,花溪的镇山,黎平的堂安分别代表苗族、布依族和侗族的文化背景,而锦屏隆里古城生态博物馆则是反映一个汉民族的军事屯堡在现在名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城”中的历史遗存,它却依然不受同化,这可谓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文化特色标本”不出贵州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六百年前先民们从中原带来的文化风习。
  隆里古城是明代屯军戍边军人的后裔和当地土著人居住的小城,是明代以来中央政府强化对边远地区统治的历史遗存,同时也是中原汉文化对边陲少数民族文化渗透的产物,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古城全城周长1500米,南北217米,东西222米,面积近5千平方米。从明至清,尽管岁月侵蚀和几遭兵燹,但至今整个格局依然保留着完好的屯堡原貌,这对研究古代军事城堡建设,人类居住形式及汉文化在西南少数民族的取得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隆里古城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封建王朝统治的神经末梢就伸进了这片边乡僻壤。到元至治二年(1322)开始置隆里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十八年(1385)楚王朱桢为镇压古州吴勉起义,调集江南诸省官军,在隆里设置守御千户所。清顺治十五年(1658)朝廷废除卫所制后,变“军户”为“民户”,平西王吴三桂派员到隆里收缴千户所官印,裁隆里千户所更名为“隆里所”,其军事职能有所削弱,逐渐演变为汉民族聚居的传统村落。
  隆里古城从风水学的角度看,堪称中国西南小城镇的理想家园属所,古城居民多为明代屯军的后裔,祖先大多来自安徽、江西、山东、山西等省,渐渐形成以姓氏为单元文脉,以各地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多元文化,他们在恳屯戍边的同时,也把江南的先进技术带到这里。他们种植棉麻,纺纱织布、修水碾、水车、水碓,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依靠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安居乐业,始终过着比较富足丰饶的生活,保留和传承古朴的传统文化,创造了极具内涵的历史文化。旧时隆里有“五骢春晓、文笔流云、洪钟松涛、金星夕照、凌云瀑布、禹门残雪、龙潭虹影、龙溪夜月”著名的龙标八大景点,为历来的文人墨客所吟诵,反映鼎盛时期隆里田园牧歌,歌舞升平的景象。
  隆里古城民间文化多姿多彩,主要表现有民间文化、宗教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戏曲文化、节日文化、刺绣文化、饮食文化等。现在流传下来的以汉文化为主,特别是以江南汉文化最为厚重,儒、佛、道家文化都植根于这块土地上,同时与当地苗侗文化交融,形成杂糅百家,融汇苗侗的隆里特色文化,数百年来,形成有别于中原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文化群体,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文化社区,这种文化在隆里府第名称,古井、对联、舞龙等介质中显示出来。从古至今,每年的春节和元宵节,以民间为载体的玩花脸龙习俗,全国仅有。这种花脸龙辅以唱汉戏、玩故事、闹花灯、耍狮子、玩蚌壳、猜灯谜等群众文化,就形成了隆里古城一道穿越时空,长盛不衰,绚丽多姿的风景线。
  对于隆里古朴的建筑民风与自然景物,挪威著名博物馆学家约翰·杰斯特龙教授和中国博物馆学家苏东海1995年4月考察隆里古城后这样评价说:“没想到这里的人们对民族文化遗产保存得这么好,我们非常震惊”。
  为了展示和观赏隆里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2003年3月,在古城中心地段新建了一座仿中原明清隆里古城优秀传统民居风格的生态博物馆资料信息中心,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36平方米,内设碑刻展区、传统街区、生产、生活用具展区、历史政治展区和展览厅、电教厅、演示厅、沙盘模型及资料信息室、图书室等。在占地48000多个平方米的城区内,带有明代中原色彩的古街、古巷、古井、鼓楼、古祠、古庙、徽商十足的民居等40多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还有百年以上的指挥第、开科第、科甲第、文博第、三槐第、苏胡第、济阳第、关西第、雁门第、会稽第、陇西第、重华第、书香第、耕读第、五柳堂、翰宛家声、广夏华居、愧堂世瑞、家本在身等60多栋典型民居。这些文物和遗产,反映了古城先民“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承载着隆里古城的悠悠历史文化。
  1999年隆里古城被列为中挪两国合建的生态博物馆后,特别是2004年对外开放以来,使隆里名声远播,知名度大大提高,愈来愈多地引起中外人士的关注和重视,许多专家和学者、有关领导、大专院校师生、游客、频繁赴隆里、品味、参观、考察、调研这座“藏在深闺人未知”的中原汉文化明清遗风古城。十多年来,先后有挪威王国两任驻华大使白山和叶德宏先生,大使馆环境参赞里维·雷郎铎及文化官员梅园梅女士、挪威国家文物局局长达克·希瑞尔,美国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兹,中国博物馆学家安来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教授、建设部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阮仪三,我国著名文化史学者余秋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国家“非遗”保护委员会专家委员段宝林,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国家级旅游规划专家组和原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原贵州省省长石秀诗、林树森等领导先后到隆里古城考察、调研。同时成为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师生实习、考察的地方。
  如今,古色古香,古风古韵的隆里,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具备了文化旅游的条件。更有利的是,这里距离黎平机场只有21公里,松从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并与沪昆、夏蓉高速以及沪昆、贵广高铁四大交通大动脉连接贯通,隆里借凭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开始释放出惊人的“后发能量”,坐飞机的旅客转瞬间可到达隆里,届时,古城明清遗风和中原汉文化的遗韵在苗岭山区的独特魅力及价值,将会给你留下许多遥远的遐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