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开国时拿匈奴没办法,唐朝开国就灭掉了突厥,原因何在?

汉朝在饱经战乱,百废待兴之时,就直接面对漠北草原第一个超级强权,匈奴帝国的崛起。冒顿单于是欧亚大陆游牧民族的第一位“草原天骄“,他治下的匈奴,东并东胡,西破月氏,疆域、部众都扩大几倍,控制了东到阿尔泰山直抵辽河流域,西越西域直达葱岭,南到长城包括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的辽阔疆域,麾下控弦游骑高达四十余万,早已不再是当年李牧和蒙恬任意欺负的游牧部族了。

汉朝也是第一个在建国伊始,就面对如此强大北方劲敌的中原王朝,因此要如何与之对抗,几百年来,无数帝国精英在盲目摸索,不断试错中去积累经验,这个过程从汉高祖刘邦一直持续到东汉和帝刘肇时期,历时近三百年,到窦宪燕然勒石,灭亡北匈奴汗国,才算真正大功告成。

汉朝初年,七年战乱使中原人口从约2500万人锐减到约1500万,开国皇帝都找不到四匹同色马拉车,别说去和军力强大的匈奴对抗收复河套,甚至连岭南、福建、浙东这些秦始皇打下的版图,都暂时无力收复,任由其独立。因此刘邦才不得不缔结”白登之盟“,吕后也不得不忍下冒顿单于的垢书之辱。

而唐朝建立之初,虽然同样经历严重战乱,从隋朝最强盛时的890万户、4600万人口,短短十几年就锐减到了200多万户,比隋代最强盛时,人口减少3/4,总人口只剩一千余万,看似比汉朝也强不了多少。

《通典》:【正伦奏:‘大业初有八百馀万户,末年离乱,至武德有二百馀万户。’】

但是,唐朝比汉朝多出一笔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千年以来历代精英所凝聚的集体智慧结晶,如何对付游牧民族,此前历代的华夏王朝,已经积累了一整套丰富经验。

突厥人真正鼎盛期,比匈奴人更进一步,是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草原霸主,他们的使者往来于波斯皇帝的宫廷,穿梭于东罗马皇帝的大厅,以出色的战略布局和全球眼光,借波斯之力灭掉囐哒帝国,夺取西域;又借东罗马之力,令其和波斯旷年大战,两败俱伤,自己则趁机夺取中亚,把版图向西一直推进到里海之滨,建立了当时世界版图最大的国家。(约970万平方公里)

然而也就因为突厥人根基不稳,扩张太速,隋朝源源不断的派遣使者,挑拨、收买分化其部族,令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分裂为东、西两汗国。同时隋军不断出塞,对突厥人加以精准打击,多次以骑兵对骑兵,取得大胜,到最后,东突厥可汗反而要依赖于隋朝的支持,才能压服其他竞争对手,巩固汗位,因此一度向隋朝称臣入贡,在草原上威信大损,对属下部落的控制力也大大减弱。

只是隋炀帝杨广种种急于求成、不恤民力的举措,导致中原大乱,国家四分五裂,才让东突厥靠着扶植北方各路割据军阀为其代理人,不断从中原吸血,因而取得“回光返照”般的复兴。此时他们,虽不再是曾与东罗马夹攻波斯、囊括西域和中亚的世界第一强国,但依然是账下数十万铁骑、包举大漠南北,旬日便可长驱直入长安城下的北陆强权。

因为在北中国大大小小的军阀纷纷对突厥人俯首称臣,所以唐高祖李渊太原起兵之初,为保障后路,同样不得不向突厥卑辞请盟:「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此事不可谓不耻辱。李渊夺取长安建国后,也一度打算放弃关中、迁都襄汉以避突厥兵锋。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亦被迫空府库,和来袭的突厥人缔结“渭水之盟“,方令其退兵。

那么,以东突厥如此强国,为什么短短几年就窘迫得四分五裂、内乱不止,最后竟连一场天灾都扛不住,竟要主动向唐朝请降了?

因为唐朝重新统一中原,次第消灭那些突厥带路党性质的北方军阀,同时在统一战争中锤炼出了一批精兵强将,在唐高宗武德年间便已多次击退突厥入寇。李世民即位后,居中枢调度众将,主持了整个北方防线上的全面防御和反攻,更让东突厥屡次南侵都无功而返,再不能通过劫掠中原财富,弥补其天灾损失,因此再难维系对其他草原部族的高压统治。

唐太宗:李世民

唐朝使者更继续了汉朝、隋朝的成功经验,以种种分化、离间手段,挑拨那些因为不能再从中原吸血、而深刻不满的部族酋长,利诱他们只需接受唐朝册封,无论钱粮财帛、名位官爵、通商便利,应有尽有。

因此,回纥、薛延陀等部纷纷反叛,突厥内部也有突利等人举起叛旗,举国遍地都是唐军内应,颉利可汗欲出兵镇压,却在马鬣山之战被回纥军打得大败,损失近十万人。他此时虽仍有不下二十万骑的庞大兵力,但纸老虎的面目已是昭然于世人面前。

当李靖率三千骑突袭定襄时,颉利可汗竟不敢迎战,而是主动撤退,途中在白道之战又遭李世勣大军截击,折损数万人,大败后退屯铁山。他欲沿袭前代可汗在隋朝时故智,向唐朝请降,求一时喘息之机,以图苟延残喘,妄想俟草青马肥之时,还能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大唐卫国公:李靖

在朝中许多大臣主张就此言和罢兵,李世民对此也有所犹豫的情况下,李靖充分展示了一个大军主帅的战役决心,冷静果敢地选择出击,阴山之战打垮突厥可汗亲军,俘斩十余万人,一战而安定北疆。李渊和李世民两代开国天子,为此欢欣鼓舞,昔日太原请兵、渭水求和之耻,十数年后即一朝而雪,也为接下来的“贞观之治”打下最好的外部环境。

东突厥末代可汗颉利,贪一时之“子女玉帛”而和李世民结盟,结果短短几年就国灭身辱,悲歌泣下,可怜啊!悲剧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