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仅用了四句话,就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

很多人都在中学时代的历史课本上了解过了王阳明,并且也对王阳明的“心学”有所耳闻。今天我们了解一下王阳明的“心学”中最核心的东西。

曾经有学生问王阳明:老师,一朵花开在南山,跟你的心有什么关系呀?他回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所以说,心生万物。

放到现在文明中,心生万物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因为物质决定意识,不论你看不看它,它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政治老师和历史老师在讲到哲学史和文化史所一直念叨的主观唯心主义。但是随着我们的成长,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想想中国古代的那些文化大师、哲学大师。难道最浅显的道理他们都不懂吗?答案是否定的。

王阳明所说的心究竟是什么,众说风云,不过笔者倒是认为,他所“追求”的真心绝不是唯物主义中的“思维”那么简单。通过结合儒学的发展史,从“孔孟之道”,到后来的“程朱理学”,再到后来的王阳明“心学”。程朱理学讲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后来被人骂了几千年,程朱理学把理拒之心外,事实上和孔孟强调的人之初性本善,是相悖的。而王阳明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才跟程朱理学“分道扬镳”。

“心”其实就是“理”。后来王阳明被贬龙场,他日夜反思自己,终于顿悟。原来被我们一直追寻的“理”不是在天地万物之间,而是在我们的心中。心即理也,理为道也,道生天地万物,圣人之道就是指的一个人良知,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它无需外求,已在内心。

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其实就是“格物”先后的问题。程朱理学的“理”需要去外界格物才能找到,而阳明心学的理则不需要刻意追求,关键就在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这其实让儒家回到了最初的“孔孟之道”的怀抱中去。所以说从这一点处出发,阳明心学才是 “孔孟之道”的真正分支。

宋、明朝依靠程朱理学禁锢人的思想,达到自己的统治,之所以备受官方推崇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宋明理学本质上是直面庙堂的,而阳明心学则是面向民众的,强调的是一种“觉民之道”。

王阳明四句教中的领悟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短短四小句,是阳明心学的核心关键。这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深究的人生哲理。读懂之后,会使我们的人生豁然开朗,有利于我们提升自己的格局。

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

在网络上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而见不到后天的太阳。”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人生活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要受到外界的各种干扰。无善无恶是我们一个人内心最开始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

在你没有给出自己的衡量标准之前,这些事物都是一样的,一旦你给出了标准,整个世界都变了,他们就会反过来干扰我们。所以我们对待天地万物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善无恶的。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本心,所谓心外无物就是这个道理。

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生观

我们一再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选择从小就开始培养。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良知会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产生善恶是非之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流芳百世,有人遗臭万年,一旦良知被屏蔽,自然而然就成了恶人。这就要求我们生活中要“摸着自己的良心”做事,人在做,天在看。保持良知的纯洁性,这样从良知发出的举动才是善良的、正义的。

知善知恶是良知——价值观

价值观很简单。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不用刻意地去追求,衡量这个行为的唯一标准,就是良知,是人之初性本善。一切跟着自己的良知去做,顺其自然,比如你看到某个孩子落水,你选择跳下去施救,这就是知善的见义勇为,又比如,你看到有个人的手机掉在了座位上,旁边人看到了非但没有提醒,反而把手机顺走了,而你出面制止了,这就叫知恶。而这一些都与你的良知有关。

为善去恶是格物——方法论

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皆学问。格物讲究的是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单纯的社会实践,而是通过格物的方式为善去恶。也就是说,格物其实就是要我们自己做到“知行合一”,让自己的行动符合自己的良知,符合我们的三观,在这个过程中,就叫做格物。

正确的世界观是一个大的背景和前提,有了这个大背景作为前提,才能塑造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了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就可以去行动,但是行动又要一套为善去恶的规则,而这套规则就是我们的格物方法论。

(0)

相关推荐

  • 王阳明提出的“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无非存"天理灭人欲"的另外一个出发点而已- 那位说:不对啊,存天理灭人欲不是程朱理学追求的吗?你怎么能说阳明先生也存天理灭人欲呢? 其实:"存天理,灭人欲"不光 ...

  • 干货!简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

    中国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分裂之后,进入隋唐大一统时代,逐步建立起以儒家经典为标准开科取仕的科举制度,但当时的儒学已经丧失了过去在孟子.荀子.董仲舒时代的活力,加上道家思想的复兴与佛教传入中国,人们更感兴 ...

  • 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

    一.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由北宋时期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 ...

  • 王阳明:“心”是什么?

    众所周知,王阳明的学说被称之为"心学". 由此可见,他对于"心"的认知与诠释,确实有非常独到之处,或者说,王阳明对于"心"的解读,确实超出同 ...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明代哲学之二:王阳明2

    中国明代哲学之二:王阳明2 王阳明哲学的另一重要范畴,即它的" 格物致知" 说.致知格物,古已有之.<大学>自宋以降,地位显赫,其开宗明义,便发此言.其文曰:" ...

  • “龙场悟道”后,王阳明彻底解脱,悟出了4个字,从此不再怕小人

    关于王阳明,那就不得不说一说最著名的龙场悟道的故事了. 弘治十二年,28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 ...

  • 王阳明龙场悟道:所有困境,都有出路

    让历史照进未来,让良知照亮人生! 各位同仁,新年好!我们终于在阳明心学课堂见面了.在这个十年交汇的节点上,让我们的心灵恢复澎湃的力量,去迎接无限精彩的未来. 01 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  1500年在人 ...

  • 王阳明龙场悟道总结出了,人生无非就是十个字

    人活一世,最终的归宿很简单,一方土壤一木盒,简约到了极处. 生活也从来都是越朴素越高贵,越简单越幸福.牵挂太多费心劳神. 在社会的快节奏中,最好的修行就是断舍离.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历经坎坷,遭遇的磨 ...

  • 傅佩荣:王阳明龙场悟道,参透了什么奥秘?为什么后人很难学他?

    王阳明有一句话说得非常有力,鼓舞了后世很多人,但是也因此留下后遗症-更多精彩课程请关注国学馆主页~

  • 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觉得它已是你的极限:王阳明龙场悟道

    首先,让我们设想一下,一个天赋异禀.身怀绝技的小伙因为年轻气盛为同事发声结果因此得罪了领导,领导一怒之下把他分到公司爪哇国的原产地去了,那边不仅文明尚未开化,加之毒蛇野兽横行,问题是不去还不行,毕竟老 ...

  • 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出了什么?

    王阳明像 王阳明的"龙场悟道",是中国儒学史和中国思想史上的大事,但是关于"龙场悟道"的实质,一向很少有人能讲清楚. 我今天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彻底讲明白,王 ...

  • 好书·新书丨杨国荣:心学之思,王阳明龙场悟道

    好书推荐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 杨国荣 著 978-7-5760-0013-9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从理论层面对心学内在的哲学意蕴作了深入分析,具体阐释了心学中心体与性体. ...

  • 王阳明龙场悟道 |《明史十二讲》

    王守仁(阳明)是传统中国少有的事功与学问俱佳的官员,平宁王之叛,除南方匪患,皆足以彪炳史册,然而他留给后世最大的遗产却并非这些,而是从明初陈献章(白沙)那里继承并推向极致的"心学" ...

  • 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到了什么

    龙场悟道是中国哲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王阳明,这位饱经磨难的狂者,靠一己之力将自己带出了思想的重围,使中国哲学迎来了又一座灿烂的高峰. 龙场悟道,它宣示了心的力量.一个人,只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