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酒交融,方乃饮酒之道!

如果你饮酒太快,请暂停一下,等等你的感受器官——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慢一点,再慢一点,去感知白酒六观——“色、香、味、格、养、意”。这里为大家分析一下什么是“白酒六观”!

文:源坤鉴酒 | 整理:酩阅团队

酩阅整理文章

酩阅ID:mingyue-cn

白酒具有物质形态和精神内涵的双重属性。然而一直以来,仅用“色、香、味、格”描述白酒带来的感官刺激,忽视引发饮者精神共鸣的归纳。因此,我们在“色、香、味、格”基础上,加之“养、意”,提出中国白酒的“六观”。白酒以其物质形态诱食者食之,食者尊己尊物敬而饮之,怡情逸景,致物达意。
白酒“六观”模型
白酒“六观”可解析为“物质四观”和“精神二观”。“色、香、味、格”是物质四观,重在白酒本身通过与饮者的眼睛、鼻子、嘴的交互作用给予饮者的物质刺激,形成直接的物质体验。“养、意”是精神二观,强调白酒对人精神的激发,体现的是人与酒的交融关系,是天地人和的饮酒之道。

酒之色

包含色泽和形态两方面,是最直接的视角冲击。白酒的色泽当清亮透明,或无色或微黄,那是粮谷历经升华和时间积淀的本色。白酒的形态宛若白酒生命脉搏跳动的美感。静若一汪清水,却无法掩盖微观下整洁美妙的排列。挂杯形成“酒泪”的速度、密度、滑落的快慢反映酒体的粘稠性和酒中成分的丰富度。

酒之香

一是来源于酿造粮谷本身的香气,二是来源于发酵过程,三是来源于陈酿老熟。鼻子的敏感度比味觉高出1万倍,能区分上千种气味,即使这些气味处于结合和掩饰的状态。白酒的香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物质信息。

酒之味

酒液进入口腔,被轻微加热,分子在口腔中蒸腾跳跃,这是白酒和人体最直接的接触。酸、甜、苦、咸、鲜、厚薄等感受一一具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丰满愉悦的味觉体验。

酒之格

亦为酒性。或优雅,或热烈,或委婉,或细腻……,是综合色、香、味形成的对白酒物质形态的综合描述,是升华到精神层面必须经历的认识前奏。

酒之养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养”不仅表现白酒的保健、养生功能,更重要的是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饮酒方式,以反对功利性喝酒为主,达到养身的目的。酒作为物质存在没有对错,时下对酒的贬义在于人对“养”的忽视。

酒之意

这是最高的境界,此时酒中有人,人中有酒,酒与人融为一体。白酒物质形态给予人感官的刺激引发饮者更高层面的精神共振,激起饮者的精神愉悦,融情于酒,因酒生情,正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种天地人和的美妙感受。
白酒六观是逐步升华的体验,是以物质为起点,最后触及精神和灵魂的品饮之道。物质四观与精神二观的共进才能让中国白酒和白酒饮者不限于追求物质的低级刺激,通向人与酒的交融。
(0)

相关推荐

  • 白酒的六个味道都来自哪里?

    酱香白酒的味道,十分的丰富且具有层次感,有酸.甜.苦.辣.涩.咸六味,那么这些味道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些味道又能给白酒带来哪些感受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白酒的六个味道都来自于哪里. 一."甜 ...

  • 古来圣贤皆死尽,惟有饮者留其名

    " 你会背<将近酒>,你知道敦煌残卷版本的吗? 学界公认,如今的<将近酒>是经过后人改动的,李白原版如何,已无人知.但近代学者从敦煌残卷中发现了唐代题为<惜罇空 ...

  • 喝蓄劲,会口苦吗?不同的味觉代表什么?

    酒是苦的吗?喝蓄劲仙灵脾酒会口苦吗?有些人喝酒后会口干舌燥.甚至舌头发麻.发涩,是什么原因呢?蓄哥带大家了解一下. 一.酒是苦的? 因原料.酿造.加工.贮藏等等条件之不同,酒的成分亦差异甚大.在制法上 ...

  • 经常喝酒,但你知道白酒的味吗|苦味|甜味|涩味

    白酒归根到底是用来喝的,无论是描绘多么好的好酒,都需要用味来表达.而味觉恰恰也是最难表达的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无论是多复杂的味,都是由基本味觉构成的.白酒的基本味觉同样是甜.酸.苦.咸.鲜 . 味 ...

  • 都说酒有酸、甜、苦、辣、咸,然而你尝到过吗?

    外行人喝白酒,往往只觉得辣,除了辣之外,再尝不出来其他味道,其实,白酒不仅香气复杂独特,味道也很丰富,包含酸.甜.苦.辣.咸.麻等很多种味道,虽然生理学研究发现,辣是一种痛觉,麻是一种震动感,涩是一种 ...

  • 掌握进退宜忌,方为事业发展之道

    读者留言: 蚕子老师,你好,留言过几次,没有抽中,希望这次抽中,我女农历一九九零年二月五日,戌时生,幼儿园老师,老师,我喜欢把事情做好,可是我现在所在的单位风气较差,都是些混日子的,我就想让您帮我预测 ...

  • 饮酒之道:饮而不贪,才是真风流!

    品酒中之真趣,谓之酒仙:喝出酒中之正气,谓之酒圣:以酒论诗以酒交友,谓之酒君子:见酒必喝又品不出酒的韵味,谓之酒徒:嗜酒如命迷失本性狂饮烂醉以致败家毁业,谓之酒鬼.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 ...

  • 《美图欣赏》(盆景艺术)动静相宜,方为自然之道!

    《美图欣赏》(盆景艺术)动静相宜,方为自然之道!

  • 一笑三语:自负、自满、自大——换个立场方知取舍之道

    一笑三语:自负.自满.自大--换个立场方知取舍之道 昨天家里来了很多亲朋,在给外甥等人聊天中无意有意我谈了一些为人处世,跟人打交道过程中,切记自满和自负的盲目认知,凡事都能站在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不要 ...

  • 读完《史记》、杜诗再去看史论、诗话,方为治学之道

    . 学林新语 作者:周维强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05日 16版) . ◎姜亮夫在成都高师念书.某日侍林山腴先生于霜柑阁.林先生问姜近读何书,姜答读<文史通义>,但多 ...

  • 《道德经》:以无为之心面对世俗,方为人生至道

    一. 有心者有所累也,无心者才为大道,很多人总信任自己有心为之的道理,没有人会怀疑自己潜意识驱使的行为是错的,因为正是这些潜在的意识左右着自己这么多年以来的心念和行为,甚至已经形成习惯. 但是自身存在 ...

  • 饮酒之道,这样喝酒才是最高境界!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悦 酒道与酒礼.酒德三者并列,是饮酒规范的组成部分之一."道"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是事物的基本规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道.茶有茶道,武有武道,酒 ...

  • 【日本汉方名医 矢数道明:抑肝散】

    抑肝散先看一则日本后世方派名医矢数道明的一则医案 45岁妇女.主诉2年前曾患胃肠障碍.本证约6个月前发作.头重如捆紧,眩晕,耳鸣,视力不清,足不能任地,揺揺晃晃,急则退缩入洞内.听到或看到什么刺激之话 ...

  • 齐白石70岁后还能画工笔的秘密——草间偷活,不独家山,万方一概,吾道何之?

    辛未国难,几欲迁移,岂知草间偷活,不独家山,万方一概,吾道何之? --摘自<白石诗草自序> 草间偷活 十年之前,北京画院开始用十年时间,给齐白石办十个展览.第一个展览就是草虫展,叫做&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