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期:做从容的自己,和孩子一起无畏前行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朋友圈里一度流传的这句话,生动描绘了很多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火爆场面。
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重,家长的社会压力也很大,除了辅导作业,还有各种导致场面失控的日常事件。如果父母和孩子的“互相吼叫”和“鸡飞狗跳”不可避免,那么怎样才能在突发类似状况的时候,最大限度地减少负面情绪的爆发呢?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吼大叫”“鸡飞狗跳”的场面,首先要知道:这是什么问题?原因出在哪里?用什么方法才最适合、最长效?
(一)这是什么问题?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有“暴脾气”“爱发火”“情绪失控”“语言暴力”“原生家庭”“青春期叛逆”“共情能力”“认知行为疗法”等。其中大部分是从家庭教育、情绪管理、父母性格等角度来分析的。内容上有侧重教育理念的,也有侧重建议和方法的,这些观点的理论基础大部分基于西方心理学,有现代心理学知识基础的大众更易接受;还有一部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传统文化知识基础的大众更易接受。
我们先说说现代心理学对“情绪”的研究: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它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心理学家认为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心理学》认为: “情绪是人或动物所有的一种心理形式,不同于认识活动,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喜怒等感受),外部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等),及独特的生理基础( 皮层下等部位的特定活动) 。
情绪无好坏之分,一般只划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由情绪引发的行为则有好坏之分,行为的后果有好坏之分,所以说,情绪管理并非是消灭情绪,也没有必要消灭,而是疏导情绪并合理化之后的信念与行为。
接下来我们说说传统中医文化中的概念--“情志”:
情志,是臟腑功能活动对外界刺激的不同反应,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五臟与情志的关系是: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为忧,悲忧过度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则伤肾。明代张景岳在《类经》中首次将“情志”并称,提出“情志之伤,虽五臟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
情志与五臟、五色、五味、五官、五德都有对应,任何一组对应都可以让我们找到调节情志的方法。
(二)问题出在哪里?
对比之后,可以看出现代心理学的“情绪”和传统中医学的“情志”有一定的共通之处,但是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中医“情志”的概念让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心理情绪其实和我们身体的五臟是有明确对应关系的。
“大吼大叫”“鸡飞狗跳”等问题,不仅是情绪的问题,也是臟腑的问题,还可能是内心的问题。把握住“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就把握住了问题本身。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这说明父母需要细致入微地觉察自己日常言行的不当之处,如果不知道或不接受自己存在的育儿问题,就更需要自检自省。
(三)什么方法最适合、最长效?
如果仅仅是偶尔心情不好导致情绪失控,那就需要提高认识,及时调整心情。作为家长,不要把怒气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的幼小心灵来承受大人们的巨大压力实在是于心不忍啊。对于孩子偶尔的无理取闹,家长要包容,耐心询问,寻求反馈,满足其合理的诉求。对孩子要有同理心,以孩子之心为心。孩子们也需要宣泄自己的小情绪,我们不要过度责备,静静陪着就好。和孩子沟通的语言要避免讽刺挖苦,应该多赞扬褒奖以培养其自信。
如果是长期存在愤怒、焦虑、无名火等情绪,很大可能是身体上的原因,对于家长,那就需要根据具体症状对症施治。比如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熬夜,做事不要急躁,或者咨询专业医生服用逍遥丸(古代男女通用的方子)等缓解肝气不舒症状的方剂。如果是孩子经常大哭大闹,家长一定要多些耐心,少点嫌弃。很多情况是由于孩子的脾胃不和造成的,可以通过每日饮食调理,减少摄入辛辣刺激的食物,口味清淡以保护脾胃。身体健康无疾病,父母也就心情好,孩子也就乖巧懂事,一家人才会其乐融融。另外多安排户外亲子运动,多接触大自然,也能很好地舒缓心情,促进亲子关系。
如果是家长个人内心的原因,我们就需要和自己好好谈谈心了。通过自我教育提升为人父母的素养,最好的方法是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汲取人生的智慧:
学会“家庭德育先于智育”。《周易》里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家风就是家庭传承的道德准则处世方法和家国情怀。家长的内心平和、三观正确,孩子自然也潜移默化地受益,身心也同样会健康和谐。
学会“珍惜拥有”。《老子·德道经》里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也接纳孩子的不完美,降低期望值,珍惜生活中和孩子、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学会“放手教育”。《老子·德道经》里讲:”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家庭教育的放手教育就是顺应孩子的自然禀赋,无为而治。家长把握全局,不要事无巨细一一代劳,少些包办、替代,多给孩子动脑、动手的空间,多尊重孩子的合理想法和选择,以启发式教育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议父母和孩子每天要固定时间一起开口诵读《老子·德道经》和《周易》。当我们自己的心胸开阔了,看待世界的眼光也就开阔了,自然不会为生活中的大小烦心事乱了方寸,教育孩子也就能变得心应手。我们改变了,孩子也会跟着改变,越变越好。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影响下,中国的家庭教育理念正在经历着一场改革,现在家庭教育的很多现实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我们不但要互相关心家人的身体健康,也要互相关心家人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现代家庭的亲子关系,共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处世智慧,找到最适合现代社会处理亲子问题的新思路。
我们在教育孩子,孩子也在教育我们。
愿我们做从容的自己,和孩子一起无畏前行。
参考资料:
1、宋炜熙,胡随瑜.论情志与情绪的异同[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4)
2、张莹,陈佳言,杨茜茜,瞿夏.探古代中医情志疗法[J].心理月刊,2020,21(15)
3、高明周,刘欢.中医术语“情志”英译刍议[J].中国科技术语,
2016,18( 3)
4、百度百科
文字:明一道
图片:网络图片
编辑:心赴无极
美编:明天
●看到古文就头疼?如何让你的孩子爱上语文
●2021年3月12日(周五)19:30
●德慧智微课直播间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悟呢?
欢迎分享留言与评论
有一位教育专家,他深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饱含忧国忧民忧教育之情,20余年来行遍全世界30多个国家,全面、详细地解读了美、欧、亚等现行教育模式及世界文化的变迁史,亲眼目睹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全球的悄然崛起和国内仍偏尚西方智能教育而冷落传统文化之巨大反差,通过反复调查、研究、躬身实践,提出了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教育体系——“德慧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