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欲饮水与消渴
第329条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柯琴曰:“水能生木、能制火,故厥阴消渴最宜之”。个人认为,这个解读值得商榷,如果本条的渴等同于消渴,少少与之即愈,那厥阴病之消渴是不是太容易治了?
首先,我们要将“消渴”与“渴”区分开来,“渴”就是“口渴”,六经中除了太阴,都有渴证,太阳因气化不利而渴,所以伴小便不利。结胸证也会渴,舌上燥而渴。阳明因热盛伤津而渴,所以伴有四大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少阳因枢机不利而渴,所以伴口苦咽干。三阴病中太阴不渴,少阴病的渴比较特殊,少阴病寒化证会渴,“自利而渴”,“饮水自救”,伴小便色白,心烦但欲寐,四逆汤温之。少阴病热化证也会渴,小便黄赤,心烦不得眠,猪苓汤清之。厥阴病会渴,消渴,表现为饮不解渴,饮水一斗,溲一斗。
渴证分为渴欲饮水与渴而不欲饮,渴欲饮水通过喝水就能缓解,渴而不欲饮只是个人感觉渴,不需要饮水自救。“消渴”则不然,渴而能饮,饮后即消,很快又渴。教材以热盛伤津来解读消渴,其实是不准确的,或者说是不完整的,因为论热盛,厥阴连太阳的热也赶不上,更别说阳明了。
本条“渴欲饮水”不是消渴,而是厥阴病治疗到寒尽阳回之时,微阳得复,出现了口渴之证,此为向愈之兆,不能将其当作疾病来对待。而且,水性属阴,恣意纵饮则蓄水于中焦,恐伤阳气,为顾护阳气,“少少与之愈”。本条与太阳篇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胃中津虚生燥,少少与之,微和胃气即可,无需服药,有画蛇添足之嫌。
第330条 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
课前思考:
1.诸四逆厥者,为什么会下之?什么时候可下之?
2.“诸四逆厥者”,除了四逆汤温之,还可以何法治之?
3.既然是虚家,为什么会下之?“虚家不可下之”,什么时候可下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