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蒺藜的功效作用与主治,白蒺藜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白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又名: 刺蒺藜。处方名: 白蒺藜、刺蒺藜。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辛、苦,性微温。功效: 平肝明目,疏肝祛风。

主治肝阳上亢引发的头胀、头痛、头晕、目眩、目花;肝气郁结,胸胁不舒;目赤多泪、风疹瘙痒等病症。

【传统方剂】

(1) 白蒺藜散(《张氏医通》) 白蒺藜、菊花、蔓荆子、草决明、连翘、青葙子、甘草,治疗目赤多泪。

(2) 验方(《方龙潭家秘》) 白蒺藜、胡麻仁、玉竹、金银花,治疗身体风痒、燥湿顽痹。

(3) 验方(《本草纲目》) 白蒺藜,治疗白癜风。

【主要成分】

白蒺藜主要含酚苷类山柰酚和脂肪酸类等成分。

1. 山柰酚和糖苷类

白蒺藜含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苷、山柰酚3-芸香糖苷、刺蒺藜苷(即茸毛椴苷)。

2. 脂肪酸类

白蒺藜种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3. 其他

白蒺藜尚含过氧化物酶、少量挥发油、皂苷、甾醇、鞣质、树脂、微量生物碱、维生素C、钾盐等。

【药理作用】

1. 降压作用

白蒺藜水浸剂和醇浸剂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白蒺藜有抗胆碱酯酶活性,能加强胆碱能神经功能,内服阿托品能阻断其降压作用。

2. 对心脏、血脂作用

蒺藜皂苷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蒺藜总皂苷具有阻止动脉、心肌和肝脏脂质的沉着作用,能升高卵磷脂、胆固醇比值。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糖水平。

3. 抗衰老作用

蒺藜总皂苷增加小鼠肝和胸腺重量,对老年小鼠脾内色素颗粒的沉着和聚积呈明显的改善趋势。连续口服35日,对D-半乳糖所致的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对体重减轻、脾脏和胸腺萎缩均有抑制作用。

蒺藜皂苷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

4. 生精作用

白蒺藜的主要成分呋甾醇二糖苷类,可促进雄性大鼠精子形成,增强性反射和性欲。

5. 其他

(1) 利尿作用 白蒺藜有中等利尿作用,与所含生物碱和钾盐有关。

(2) 对肠道作用 白蒺藜生物碱与水溶部分能对抗乙酰胆碱,抑制小肠的运动。

(3) 抗菌作用 白蒺藜提取物对多种呼吸道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临床应用】

1) 治疗高血压。

2) 治疗白癜风。

3) 治疗男性功能减退症。

【剂量与用法】

(1) 药典剂量 6~9g。

(2) 临床常用剂量 6~12g。

(3) 大剂量 15~30g。

(4) 使用方法 水煎服;研末或入丸散吞服;浸酒内服。

【临床体会】

1. 关于治疗头痛

笔者曾听上海市中医医院老中医介绍,清末年间宁波有一名医,曾治疗一严重的头痛患者,用大剂量白蒺藜治愈。笔者曾收治一名血管性偏头痛患者,病程有一年余,每日靠止痛片度日,而且剂量越来越大,先后用过全蝎、延胡索、天麻、细辛、川芎等药,均未效。头痛剧烈时用头撞击墙壁,后加用白蒺藜30g,头痛稍有减轻,加至60g,再加至90g,头痛倏然而止。继续服用数剂后,头痛未发,出院,10年后来诊,说头痛一直没有发作。后又治疗一例重症偏头痛患者,用白蒺藜60~90g,疼痛也较快的缓解。

白蒺藜大剂量60~90g,是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的方法,不能作为常规剂量。

白蒺藜对于颈椎病头痛头晕,效果也很好。脑瘤头痛,大剂量白蒺藜有时也有止痛的效果。

这说明白蒺藜有治疗头痛的效果。但其治疗头痛的机制尚不清楚。对其他部位的疼痛没有止痛效果。虽然中医理论上有疏肝功效,但对肝痛胆痛临床都没有止痛效果;对于关节炎疼痛、坐骨神经痛等也没有明显效果。说明白蒺藜不是止痛药。

2. 关于治疗头晕

白蒺藜治疗头晕是传统的,以肝阳上亢型为主。虽然药理有降压作用,但单用白蒺藜临床降压效果并不明显,需与天麻、钩藤等,在复方中才可能有效。

白蒺藜治疗头晕效果较好。不论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之头晕均有效。曾观察用白蒺藜30g治疗高血压160/90mmHg之头晕,有效;又用白蒺藜30g治疗低血压90/60mmHg,服三剂后头晕有明显改善。七剂后完全不晕。测定血压两种情况都没有变化,血压仍然各为160/90mmHg和90/60mmHg。

这说明白蒺藜临床对高血压和低血压头晕都有疗效,而对血压的影响是不明显的。

白蒺藜、天麻、钩藤三药相比,治疗头痛天麻不及白蒺藜;治疗头晕白蒺藜不及天麻。降血压天麻、白蒺藜不及钩藤;改善头痛头晕钩藤不及天麻、白蒺藜。

3. 关于治疗白癜风

白蒺藜治疗白癜风,《本草纲目》附方中已有治疗白癜风的验方。白蒺藜有增强光敏感的作用。如果将具有增强光敏感的中草药,集中在一起来治疗白癜风,如补骨脂、紫草、麻黄、白芷、白蒺藜等,外敷和内服同时进行,是能增加疗效的。

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也需要阳光和紫外线,将具有增强光敏感的中草药与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草药合在一起使用也能增效。

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疾病有光敏感的表现,需要避免阳光和紫外线。上述这些能帮助吸收阳光的中草药,应该是避免的。由于中药的作用比较弱,比较慢,短期使用其不良反应可能不太明显。如果长期使用就会逐渐明显,大剂量使用其不良反应会较快的出现。

4. 关于治疗男性病

《本草纲目》记载: 白蒺藜“补肾,治腰痛泄精,虚损劳乏。”“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苑蒺藜,或以熬膏和药,恐其功亦不甚远也”。说明白蒺藜、潼蒺藜二药古代都用以补肾的,至后世才分开。白蒺藜以平肝祛风为主,潼蒺藜以补肾固涩为主。

现药理报道,白蒺藜具有提高性欲的成分呋甾醇二糖苷类,可促进雄性大鼠精子形成,增强性反射和性欲。白蒺藜补肾壮阳功效得到了证实。但临床效果比较弱,可以在复方中用于男性性功能减退症,与鹿茸、仙茅、淫羊藿等同用。

【保健与食疗】

1. 白蒺藜的食用与食疗

汤液带有苦味,淡色,清香。

食疗可制作药膳、菜肴、汤肴、火锅、药酒、饮料、颗粒、胶囊等。甜、酸、咸、辣、苦五种味道均可相配。用以增强内分泌功能、增强性欲、协助治疗男性性功能减退症以及头晕头痛的患者。

2. 药膳

白蒺藜单味可制作药膳菜肴,如与鱼类、肉类、禽类等相配,或放入火锅。

3. 保健品

白蒺藜制作保健品,需调味矫味,增强性欲需达到一定剂量才会有效。

4. 文件规定

白蒺藜在有关文件中没有收录。

【不良反应】

1. 传统文献

《本草纲目》:“无毒”。《药性论》:“有小毒。”

2. 临床观察

白蒺藜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刺蒺藜植物含硝酸钾,食入体内后被酶还原成亚硝酸钾而有毒性,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但这是指其植物茎叶。

【禁忌证】

白蒺藜没有禁忌证。

(0)

相关推荐

  • 现代中医免疫病学沈丕安   常用中药(四)安神药

    (四) 安神药 这里谈的安神, 还包括宁心. 平肝. 熄风. 开窍几个方面. 都是针对中枢神经系统 病证的治法. 神经系统免疫病有重症肌无力. 多发性硬化症等. 免疫病中枢损害, 如红斑狼疮脑损害提示 ...

  • 黑芝麻的功效作用与主治,黑芝麻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黑芝麻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黑色种子.又名: 脂麻.黑脂麻.胡麻仁.巨胜子.处方名: 黑芝麻.黑脂麻.胡麻仁.巨胜子.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甘,性平.功效: 滋养肝肾,润肠通便. 主治 ...

  • 麦芽的功效作用与主治,麦芽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麦芽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加工而发芽者,又名大麦芽.麦蘖.处方名: 麦芽.生麦芽.炒麦芽.焦麦芽.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甘,性平.功效: 和胃消食.回乳. 主治食积不化.胃 ...

  • 地肤子的功效作用与主治,地肤子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地肤子为藜科植物地肤的果实.处方名: 地肤子.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苦,性寒.功效: 清利湿热. 主治湿热下注.小便不利.皮肤湿疮.痢疾.目糊等病症. [传统方剂] (1) 地肤子 ...

  • 桑叶的功效作用与主治,桑叶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树的叶.处方名: 桑叶.冬桑叶.霜桑叶.以深秋采集者为好.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甘.苦,性凉.功效: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主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肿痛;头晕.目糊 ...

  • 牡蛎的功效作用与主治,牡蛎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大连湾牡蛎的贝壳.处方名: 生牡蛎.煅牡蛎.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咸.涩,性微寒.功效: 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主治神志不安. ...

  • 石决明的功效作用与主治,石决明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石决明为鲍科动物九孔鲍和盘大鲍的贝壳.处方名: 石决明.生石决.九孔决明.煅石决明.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咸,性微寒.功效: 平肝潜阳,清热明目. 主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肝火上炎 ...

  • 骨碎补的功效作用与主治,骨碎补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网蕨以及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的根茎.又名申姜.毛姜.猴姜.处方名: 骨碎补.毛姜.申姜. [性味.功效与主治] ...

  • 狗脊的功效作用与主治,狗脊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狗脊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的根茎.又名金毛狗脊;处方名: 金狗脊.制狗脊.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苦.甘,性温.功效: 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 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冷.腿软乏力以及风 ...

  • 续断的功效作用与主治,续断的保健与食疗

    [科属与别名] 续断为川续断科植物川续断或续断的根,又名接骨草,处方名川断,川断肉,炒川断,炒续断. [性味.功效与主治] 味甘,性微温.功效: 补肝肾,壮筋骨,调血脉. 主治肝肾不足.腰膝酸软.伤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