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克服社交恐惧症
你是否体验过手机铃声一响,就额头冒冷汗的那种恐惧?你是否有过走在街上,有人从身边快速走过都能让你愤怒的经历?感觉整个人完全废掉了一样。
这是我接触的一位有社交恐惧症的学员对自己的描述。
你是否也怀疑过自己有社交恐惧的倾向呢?接下来看一下社交恐惧症的具体表现,真正的了解一下自己吧!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
首先,社恐的人会过度关注别人的眼光。
社交恐惧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他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不是这个事情怎么做,而是会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别人是不是会觉得我怎样怎样”这一类的想法,这回让社恐的人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情。
其次,社恐的人会对社交安排表现出拖延的倾向。
社交恐惧的人内心有一种矛盾,那就是即希望自己在社交场合能够表现完美,同时又在担心自己的缺点和不完美。
这种矛盾的心理会给人带来压力,让人认为社交场合是不舒服的,甚至是痛苦的,从而就会表现出社交恐惧。具体的表现就是对于社交的安排,能拖延就拖延,能不参加就不参加。
关键点在于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交的需求是不会磨灭的,那么这种痛苦就会长期伴随着有社交恐惧的人,甚至会越来越严重。
再者,社交恐惧的人会表现出过度反思的特点。
社交恐惧的人会认为社交里发生的一切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而且从来不会挑别人的毛病,总是在迎合别人的眼光,出了问题后就会过度的反思自己,从而陷入自责之中。
还有就是,社交恐惧的人会表现出过分的敏感。
具体的表现就是非常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影响和感染,总是表现的疑神疑鬼。
当怀疑自己不受欢迎时,就很容易把别人的行为表现解读为是不喜欢自己。
当自己内心尴尬时,就也会把别人的表情状态解读为也在尴尬,于是认为是自己影响了别人。
当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时,就会把别人无心的玩笑当成嘲讽和挖苦。
就这样总是会夸大事情严重性,陷入消极失落的情绪之中,觉得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那么这种社交恐惧的心理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把社交恐惧症的成因归结为“情感创伤”。也就是说,社交恐惧的心理是由于在某种关系中受到了情感创伤而导致的,这种情感创伤的经验会导致我们对特定关系产生恐惧心理,也会导致我们对其它社会关系产生恐惧心理,严重的话就是社交恐惧症了。
比如说,童年没有得到充分关爱的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但是内心又十分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这种相互矛盾的心理就会导致内心的痛苦,但是他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会进一步让这个孩子产生自我怀疑,比如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等等。这种心理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反应,从而让我们对所有社会关系都产生误解。
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仅仅这个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感情会出现问题,内心的矛盾和自我怀疑还会影响他理解其它社会关系,最终当压力来的时候,就会变成社交恐惧。
现在我们明白了社交恐惧的成因是某种“情感创伤”,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摆脱社交恐惧心理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社交恐惧的根源,也就是找到影响最大的“情感创伤”。一般是来自于不幸福的童年生活,可能是父母的不当教育方式,也可能是在学校受到的不好对待等等。
接下来,社交恐惧的人要想自救,就得化解这一段“情感创伤”,具体的做法是要通过回忆和梳理,给那些不幸的过往重新赋予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从而实现自我的理解和接纳。
比如之前认为父母的打骂是因为父母不爱自己,那么现在要尝试跟自己和解,父母打骂并不是因为不爱自己,而是因为他们错误的教育观念导致的。
这样一个自我理解和接纳的过程,一个人通常是很难完成的,因为这并不是认知层面的理解和接纳,而且也需要为期3周左右的刻意训练才能实现,所以通常得有一个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行。
最后,当化解了这一段“情感创伤”后,我们就会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对社会关系的错误认知也会得到刷新,自然就可以摆脱社交恐惧的心理了。这种感觉也想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根源的创伤修复后,就像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去一样,所有由此产生的错误认知和恐惧心理都会瞬间坍塌。
所以说社交恐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社交恐惧的倾向去不自知。
最后我要说的是,如果你有社交恐惧的倾向,请不要焦虑,因为一旦我们突破了社交恐惧,也就掌握了修复其它性格缺陷的能力,从而收获一个更加完整的人格。这就像有人大病一场或者经历的大的苦难后心态得到改变一样,并不是所有人的一生中都能有这样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