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童年的小伙伴玲玲,你在哪里?
文字:赵颖
编辑:小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小河里的冰渐渐融化的时候,太阳的脸慢慢地红起来了,风也没有了原来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温暖,吹在脸上柔柔的,很舒服。但是我还不能甩下笨重的棉袄,因为我们大部分小朋友家里都比较穷,没有可替换的衣服,热了也只能解开最上面的两个扣子通通风,透透气。所以那时我特别羡慕玲玲,因为她能换上里边没有棉花的夹袄,有时候外面还套上一件小花卦,在那时这可是了不起的装束。
玲玲的爸爸妈妈是来自城里的文化人,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搬到来我们村来的,住着我家对面表大爷家的房子。她爸爸在镇里的化肥厂里上班,戴个眼镜,骑辆自行车,每次从我们身边经过时都会微笑着看我们一会儿,然后和他的宝贝女儿招招手,说:“玲玲!听姐姐的话,好好玩。爸爸上班了,再见!”玲玲也像她爸爸一样摆摆手,说:“爸爸再见!”这在我们村是特殊的,我们的爸爸是从来都不和我们这样的。记得小时候我除了妈妈让我喊爸爸吃饭从来没敢和他说过话,因为爸爸总是忙,到家也总是黑着脸。
玲玲的脑袋后边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每条辫子上还都有一个漂亮的蝴蝶结,脑门上那留海也和别的孩子不同,黑黑的,齐齐的,有时候阳光一照还能反射亮光呢!我是没有辨子的,连芳芳那样两边扎起的小散辫都没有,因为妈妈没空照顾我们,我们姐妹五个除了大姐一律是和男孩子一样的小子头。早晨洗完脸随便用手拢两下就行了。
玲玲很聪明,但胆子比较小,看到蛇和毛毛虫就吓得哭起来。不过她很大方,经常从家里拿些瓜子和糖豆给我们吃,当然我得到的是最多的,因为那时我是孩子王,男孩子性格,什么都不怕。她住我家对门,又叫我姐姐,我理应多照顾她一些,就是那些调皮的小男孩因为有我在也不敢欺负她,所以她对我有几分依赖。
玲玲很安静,很少和我们一样大喊大叫,说话轻轻的,柔柔的。虽然她比我小两岁,胆子也小,但比我懂得事情多,经常给我们讲些有趣的故事。为此我也很佩服她。记得有一次她讲的人物叫瓦特,还有一个叫爱迪生,我就奇怪地问她:“我们都姓赵或者姓曲,怎么还有姓爱的,姓瓦的?哈哈!那有没有姓盆的?姓罐的呢?”玲玲说她也不知道,那得等爸爸回家问爸爸,她说她爸爸有一本很厚很厚的书,那里边有很多好听的故事,爸爸是照着书给她讲的。厚厚的书?有多厚呢?那里边还有哪些故事呢?
玲玲的家是万万不能去的,玲玲也不可能把书拿给我看,因为妈妈说玲玲的父母特别好干净,从来不让村里人进她们家,她们也很少进别人家,有事也是在院子里喊一声然后把要办的事办了。我们这家里来客人了会到邻居家借用一下桌椅碗筷,可她家东西要么不借,借出去了别人还也绝对不要了,所以时间长了相互一传,大家就谁也不去她家借东西了。所以玲玲家对我来说是个禁地,彼此玩耍也是在院外喊一声,那本书就成了我心中永远的诱惑,永远的迷。我只能督促她让她爸爸给她讲故事,然后我再从她嘴里听到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后来我长大了,知道那书是本故事书,那里边有的人是外国人,他们的名字和我们不一样,和我们中国人的姓也不一样!再后来我上了大学,毕业当了教师,拥有了很多很多书,不过我结婚有了儿子之后立刻买了一本厚厚的书放在床头,我不想让我的儿子小小的脑袋里在这方面存有遗憾。儿子似乎很懂我的心,从他三个月起就喜欢听我讲故事,只要我讲故事他就很安静地盯着我,有时还忍不住格格地笑,不讲故事了就哭闹,为此我可没少费口舌。可以说他是听着我的故事长大的。也许如今他对书的爱好也来源于此吧!
亲爱的玲玲,四十多年过去了,我无从知道你们一家到底去了哪里,但是,多年来我一直在心里默默地想念你,并发自内心地感谢你,感谢你的的爸爸妈妈,是你们最先激起了我对书的热切渴望。谢谢你们,让不老的岁月捎去我最真诚的祝福,祝你们永远幸福平安!
作 者 简 介
赵颖,笔名晚风轻轻吹。遵化市第一中学教师,遵化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散文,喜欢用心灵感悟生活,发现生活之美,阐释人生哲理。曾在市级报刊上发表过散文《二娘》《故乡的小河》《孩子,你让妈妈汗颜》《慢慢啃》《三代同处其乐融融》等,另有多篇文章散见于各类网络平台。
顾问:韩布晖 张连福 范丽丽
张国印 希国栋 周祝国
刘新民 张全江
总编辑:纪惊雷
常务副总编辑:曹雪艳
小说、儿童文学主编:代文静
散文、报告文学主编:小愚
诗歌主编:王翠红
诗词主编:田玉竹
评论主编:梁淑艳
动态主编:陆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