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分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刀为百刃之首,是武术短器械中的一种。
杨式太极刀的套路又称太极十三势刀,是杨氏传统太极拳械中的著名器械之一,该刀法练习时间为2-3分钟,刀式不多但式式皆可用,化人攻人尤为神妙,有砍、剁、戳、划、刮、撩、扎、捋、劈、缠、扇、拦、滑等十三字诀,以及砍、剁、刺、扎、戳、豁、撩、腕等八种刀决,保持了刀术套路矫健、勇猛的特色,但又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其动作速度柔和平稳、行云流水,劲力内劲饱满、刚柔相济,气势中正舒展、敏捷轻灵,衔接进退相随、开合相接,适合大众学练和养生健身,符合竞赛的规范化要求,是一套经典的传统套路。
杨军老师演练杨氏太极十三势刀
1 七星跨虎交刀式
2 腾挪闪展意气扬
3 左顾右盼两分张
4 白鹤展翅五行掌
5 风卷荷花叶内藏
6 玉女穿梭八方势
7 三星开合自主张
8 二起脚来打虎势
9 披身斜挂鸳鸯脚
10 顺水推舟鞭作篙
11 下势三合自由招
12 左右分水龙门跳
13 卞和携石凤还巢
杨式太极刀是特制刀,是杨澄甫先生晚年定型的。该刀全长约1米左右,分为刀身、刀盘、刀柄三部分,刀身有刀刃、刀尖、刀背三部分。刀身形状似如倭刀,细长 呈弧形,长约80厘米,宽约3.5-4厘米,刀身前窄后宽,宽度前后变化不大。刀身上有两道血槽,刀身前10厘米处形状如剑头,两面有刃,与刀尖弧形相连,两侧面上剑脊清晰可见; 刀身后部约10厘米处无刃,厚约0.4厘米-0.5厘米。刀柄是直柄,长约20厘米左右,一端衔接刀盘,一端衔接刀环。刀盘为呈S形的弯头,刀背一侧弯头朝向 刀尖,刀刃一侧弯头朝向刀柄;刀环为圆形,直径大约4-5厘米。刀鞘是起保护刀身和佩带的作用,刀环上系着彩色丝绸方巾,称为刀袍或刀彩。现行的《武术竞赛规则》中规定,刀的长度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尖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刀的重量,成年男子用刀不得轻于0.7公斤,成年女子用刀不得轻于0.6公斤,少年、儿童不受限制。
杨式太极刀的基本技法
刀为一面刃的短兵器,其攻防主要体现在刀尖、刀刃、刀背和刀柄上。杨式太极刀的特点是刀身修长,刀头有如剑头,两面有刃,刀盘呈S形。刀尖锐利,主要用于扎(刺)、挑、崩、点、划等;刀刃锋利主要用于劈、砍、剁、斩、截、扫、撩、抹等;刀背厚钝,以刀背贴身可以缠头裹脑,运用磕、挂、格等刀法贴身近卫;刀柄同样可用以磕、击、挂、格等攻防变化。刀盘则用以护手及叉格、绞缠对方器械。杨式太极刀法每一招一势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由于各种刀法的技击方法不同,刀的握法,刀的运行路线,刀的着力点的部位都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不可混淆。演练杨式太极刀应力求姿势正确、路线清晰、刀法分明、力点准确、劲力充足、精神饱满。1. 砍:刀刃向左,右击敌为砍.分平砍,斜砍(即向左下或右下砍).2. 剁:以刀由上向下用力急落为剁.分刀身剁和刀头剁.3. 劈:劈的含义广泛,砍,剁亦可称劈,直下正劈为剁,斜下斩劈为砍.或以刀刃由后向上再向前,或由左向右4. 搠:以刀尖向前猛刺为搠.有直搠,斜搠.亦可称``刺'或``扎'.5. 搧:手心朝上,手背朝下,以刀刃由右下向左上横撩为搧.先搧脚,次搧胸,再搧头,类似太极剑的燕子抄水6. 刮:手心朝下,由上向右下平推为刮.或曰刀刃斜撩而上为刮.7. 推:右手心朝下握刀,以左手扶刀脊助右手向前或前上用力为推.8. 撩:刀刃由下向上抡击为撩,专制扎刺前伸之兵器.可由左下或右下向上撩.11. 捛:以掌心向左,刀刃向下斜拉为捛.常出左掌掩护刀身之蓄势待望,使敌高深莫测.12. 拦:刀尖下垂,用刀刃将对方来器挡出为拦,亦可用左手按刀背助力.有推拦,拉拦之分.13. 滑:用刀面平接对方器械化脱来势为滑.化后顺势反击.14. 截:以左手按刀背自上向下抽割为截.垂直向下为正截,斜向下为斜截.16. 缠:用刀面盘旋粘随进退,以封缠对方进攻之兵器为缠.18. 撇:以刀背上举,抵御锋刃攻击为撇与挡法义近.练习杨式太极刀要以太极拳的身型身法、步型步法、掌型掌法等基本技术要点为基础,再配以灵活多变的太极刀法。太极刀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步法配合,主要步型有:开立步、弓步、虚步、丁步、马步、独立步、仆步、跳跃步等,可参考杨式太极拳中的步型要求练习。同时需全身放松,顶头拔背,松肩垂肘,松腰沉胯,松柔沉稳,而且身法、刀法、步法上下相随,呼吸自然,内外相合,相连不断。练习太极刀时,右手(或左手)持刀,另一手应五指伸展成自然舒松掌型。古谚云:“双刀看走,单刀看手”,即手、眼、身法、步法与刀法互相配合,相连相随, 手掌的运行也需要和刀的运行配合恰当,一般是依据“顺领合击,反向对称”的要领,如在抹刀、撩刀适于顺领;劈刀、砍刀、挂刀适于合击;扎刀、分刀、截刀适于反向对称。刀与手的配合要有助于肢体在运动中的稳固和谐,便于动作间的衔接与发力。眼神要关注着刀的运行,举手投足中都应充分体现以意运刀,根据刀法的不同,劲达刀身或刀尖的不同部位。动作要慢而不懈,快而不散,在刀的运行中,要求随高就低,随曲就伸,侧正相生,随势进身,以柔中寓刚,虽快犹柔为练习的要领,应对方于四面八方。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