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赵仙泉写浙江卷
浙江卷 【适用地区:浙江】
试题内容: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论得失
得与失,也许是某种事实或者境遇,但与心态密切相关。那些把得与失看成终点的人,显然过于悲观;把得与失看成新起点的人,比较乐观;而把得与失看成过程的人,可谓达观。
患得患失,可能是常人较为普遍的一种心态。这实际是境界不高的表现,不仅影响幸福感,也难成大事。假如是为名利的得失而烦恼,就会心有焦虑、面带愁容,人际关系也可能紧张。相反,看淡得失,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反而会水到渠成、事业成功。在学习上,一次考试失败了,不等于就没有希望了,只要继续努力,一定会取得进步。即使高考失败了,也仍然可以重新开始,发扬“铁杵也能磨成针”的精神,完全可能达到自己的愿望。尤其是我们青年人,人生道路还很漫长,经不起得与失的考验,将难以走向远方。有些学生遇到考试受挫就气馁,遇到“失恋”就轻生,应该是没有领悟得与失的道理,轻易就选择了“绝望”与“终点”,令人惋惜。
我曾经看到一张让我震撼的照片。有一家人的房子失火,火势凶猛已经不能施救,他们居然就在大火面前拍照留念,脸上还带着笑容,一点也没有沮丧之感。也许他们觉得房子失去了,还可以重建,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人不绝望就有希望。我很钦佩这样乐观的人。
面对意外的损失,选择淡定,是一种健康心态。而那些能够领悟“舍得”真谛的人,主动或者敢于失去一些东西,那就是大智慧了。有舍有得,不舍不得,一切都围绕某个高远的目标而取舍,此乃战略上的格局。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将领胡宗南的几十万大军扑向延安,毛主席与党中央毅然决定主动放弃延安,让胡宗南得到一个空城。仅仅几年后,共产党就赢得了北京和中国。这难道不是战略上得与失的例子吗?它对我们的启示在于,要获得最后的胜利就必须失去一些坛坛罐罐,不要计较暂时的得失,眼光要放长远。
我们在平凡的人生中,虽然不一定有战略上的得失选择,但应该铭记一句话:“笑在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的。”斤斤计较,得到的是蝇头小利和他人的轻蔑;只有具备平常心,才能够得到切实的幸福。试看那些什么都想得到的贪腐者,最后失去了一切,难道不发人深省吗?
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就是我们应该修炼的“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