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如果不治疗会怎样
一、什么是帕金森
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000/10万,随年龄增高,男性稍多于女性。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及减少、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为主要特征。帕金森病又名震颤麻痹,这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平衡障碍为主要特征,由英国医生詹姆斯·帕金森优先报道以及系统描述,因此命名为帕金森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性死亡,随着医学对帕金森病认识的不断加深,目前将这种疾病分为原发性帕金森病、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以及遗传变性病性帕金森综合征、多系统变性,也就是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原发性帕金森病目前病因仍不清楚,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的病因与感染、药物、毒物、血管性病变、外伤,以及各种内分泌疾病有关,遗传变性病性帕金森综合征则与基因、遗传有关。
二、帕金森的临床表现
(1)震颤:多自一侧上肢远端开始,逐渐扩展到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及头部一般均最后受累。上肢的震颤常比下肢重。手指的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在本病早期,震颤仅于肢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出现,做随意运动时可减轻或暂时停止,情绪激动使之加重,睡眠时完全停止。
(2)强直:分别为“铅管样强直”和“齿轮样强直”。以颈肌、肘、腕、肩和膝、踝关节活动时肌强直更显著。注意让患者放松,克服其不自觉的“协助”。由于肌肉强直,病人出现特殊姿势。头部前倾,躯干俯屈,上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伸直,手指内收,拇指对掌,指间关节伸直,髋、膝关节均略为弯曲。疾病进展时,这些姿势障碍逐渐加重。严重者腰部前弯几乎可成为直角;头部前倾严重时,下颌几乎可触胸。肌强直严重者可引起肢体的疼痛。
(3)运动障碍(运动不能或运动减少):是帕金森病致残的主要原因。既往认为运动不能系肌强直所致。自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后发现,手术可减轻甚至消除肌强直,但对运动减少或少动影响不大。临床上肌强直、少动之间表现程度也不平行。目前认为运动减少与DA缺乏有关。
(4)姿势保持与平衡障碍:最初帕金森报道时就提出姿势与步态异常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可出现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起步困难、步行慢、前冲步态、步距小,行走时,启步困难,但一迈步后,即以极小的步伐向前冲去,越走越快,不能即时停步或转弯,称慌张步态。转弯困难,因躯干僵硬加上平衡障碍,故当病人企图转弯时,乃采取连续小步使躯干和头部一起转向,由于姿势反射调节障碍,患者行走常发生不稳、跌倒,尤其在转弯,上下楼梯更易发生,立位时轻推(拉)患者有明显不稳
三、帕金森的并发症
帕金森病的并发症有损伤。损伤是帕金森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僵直,协调功能障碍会逐渐累及运动功能,脚下遇到障碍物时,容易跌倒,甚至可发生骨折等损伤。冬天结冰及雨天湿滑的路面,厕所及浴室潮湿光滑的瓷砖地板,对于动作迟钝,步履不稳的帕金森病患者,都是危险的场所,要格外小心,避免摔倒。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营养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消化系统表现为食管扩张,胃排空延迟等。
四、中医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点主要体现在:
①有一定改善症状作用,特别对早期患者,中医历来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对于帕金森病早期的患者介入中药治疗,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目的。
②减少西药用量,对正在服用西药的患者,加用中药治疗后,可逐渐减少西药用量,而达到和中药治疗前相同的疗效。
③减轻西药副作用,长期服用多巴制剂等西药,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副作用,中药可兼顾其副作用进行治疗,减轻患者痛苦。
④增强西药疗效,在西药效果不明显时,加用中药后,往往效果显著。
⑤延缓病程,帕金森病是随衰老而加重的慢性退行性疾病,目前没有可靠的阻止其发展的方法,中药作为治本之法,对延缓疾病发展有一定作用。
⑥增强体质,增强抗病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尽管有时单从帕金森病症状评分看,中药有时效果不显著,但患者在体质方面,饮食、睡眠、智力、精神状态等方面有整体改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