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赘语——旧文重拾聊高考

三    坔    夜   话

一方水土有一方文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写在高考结束后的多余的话

李长贯(杏园秋雨)

六月是考试季,是人生的博弈季。高考的季节里没有花香没有恋爱,太多太多别人的享受只能独自融化在思维中理解,登上高考这条船就是要扬帆要破浪,自然也注定了要历经磨难。走进考场,不仅有一种“大风起兮云飞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气,甚至有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现在,高考的帷幕已经降下,莘莘学子离开了考场,告别了母校,此时此刻又该是怎样的别绪情怀呢?

情怀何问?其实,莫说学子的情怀,即使我的情怀此时也是五味杂陈啊!虽然我是挂鞭了的一名老园丁,但每年的高考都牵动着我的心;虽然我没见过今年的考场,但考场上那动人的一切我都非常的熟悉;虽然人生大半,我上过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无数个考场,也曾以老师和家长的名义怀着期待与希望送过各家与自家的孩子迈进考场,我本人更是经历过无数次的考试,解答过无数份的试卷,然而却未曾有机会以一名高中毕业生的资格和身份参加这样的科举般的全国性的高考,未能到这样的考场去一显身手,去进行关乎一生命运的最精彩、最激烈,甚至也是最残酷的人生一搏。这无疑是我一生的最大遗憾,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无奈。也许正是这种遗憾与无奈,这种经历与阅历,才使我与高考有了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有了一种别样的情怀和牵挂及更多的体验。

从小就跟泥巴打交道,就接受着“标准老贫农“父母教育的我大概还不能算是接受了贫下中农的“正规教育“,所以仍然要以“回乡知青”身份回乡去,回家去,去再次接受教育,再滚一身泥巴,复磨一手老茧,重炼一颗红心。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我以为幸运实成不幸的是,回乡后干上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双重锻炼的民办教师,两年后被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且算是进了一回滑稽的走过场的“高考考场“,轻松过关而被南京大学新闻系录取,可一夜间我竟然受诬告说是我做民办教师是为了逃避接受再教育,而由此戴上了”三门生“(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校门)的帽子,上大学的资格就这样过山车般的给生生的剥夺了。这个打击对我来讲几乎是致命的,对我的影响则是一生的。我欲哭无泪,我的本可大有作为的人生轨迹也因此被永远的定格在了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

1977年冬恢复了停止了10余年的高考,给多少人点燃了希望,让多少人从此改变了命运。可时不济我,我因为两位母亲的身体原因,又因为我是父母老年得子的独子,家中无劳力,无帮手,而”早婚“了,这”早婚“对我而言便意味着我没有资格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这第一红利,我不是老三届(1966年至1968年三年毕业的高中生)毕业生,结了婚便没有资格参加高考。我只能眼泪汪汪地望着我的学兄学姐们走进考场,我只能在考场外偷偷地大哭一场。

后来我虽然与我的学生同场参加了大学的进修考试,且"宝刀不老",胜过了学生,被南京师范大学录取,读了三年的本科,但终究在我的心里仍存不甘,仍有遗憾。再后来就是我送我的一双龙凤胎儿女进高考的考场了,那时我特别的激动,我真的觉得了这是我的希望与生命的延续。儿女参加了这神圣而庄严的高考,并双双考取了大学,这不仅是如了他们的愿,也同样圆了我的梦;不仅成就了他们的人生,也因此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家的”身份“,使我的家成了名副其实的”书香之家”。

所以,非常坦率地讲,追梦才是我对高考的真正情怀。此时早已离开了考场,告别了母校归来的学子,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是花木兰那样的“壮士十年归”的感觉,还是刘长卿的那种“目极雁门道,青青边草春“的回望?我不知道,但可以想象到。只是我要说的是,无论怎样的情怀,人生的路上都应该留住初心留住梦,梦在,希望就在,就会从容地去应对人生的各种各样的考试,并最终交出一份满意的人生答卷!

2019年6月12日于乡轩书斋

(0)

相关推荐

  • 《人生第一次转折》一一 写给参加高考的学子

    月下听花语 文中赏雅音 人生第一次转折 一一 写给参加高考的学子 作者:怡阳翎霖 朗诵:张超 风请你轻轻的吹 车请你缓缓的行 脚步请慢慢的放 千万别惊扰今天的考场 十年寒窗苦读 学子们走进考场 一张张 ...

  • 【刘老师话教育】乾州蕞娃:人生处处是考场 ——高考之日说考试

    [前言]2020年高考,因为受疫情影响,延期举行.每年到高考的时候,人们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感慨.只是,不要火上浇油,要引导人们透过表面现象看实质,要正确认识高考,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科学合理地做好自己 ...

  • 特别策划 | 高考季:再见,高考!

    学海无涯,往事十二年. 高三,这段藏着无数青春回忆的日子,在今天画上了最后的句点,飘摇的大雨淋不灭家长和孩子们的激动,迅疾的凉风吹不散两代人的情意-- [长日漫漫,雨中见真情] 6月8日下午四点,远空 ...

  • 旧文重拾:脱 鞋

    麦穗老师     ★全国小学语文学科名师,20多年一线作文教龄,多年来在语文教学方面做了很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被誉为语文指导的"行家".学生作文的点评"高 ...

  • 旧文重拾 | 执行《建筑法》相关问题处理意见的建议(下)

    欢迎咨询朱树英主任团队 电话:13585810610 邮箱:zhshyzl@jianwei.com 编者按 9月7日,本刊<建纬观点>栏目已经刊出朱树英担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业务委员会( ...

  • 【旧文重贴】回忆高考

    高考结束了,想一想自己高考已经是45年前的事了.真快! ===================================== 那是77年,邓 小 平昭告天下:恢复高考.我正在食品加工场(连厂都不 ...

  • 旧译重拾|世代政治学(1994年)

    上世纪翻译出版的文章,虽然时隔久远,读来仍有新意,可见经典著作之魅力所在.社会科学的概念(话语)体系有其约定俗成的规律,无法随意更改,正是取决于受众的广度(世界范围).理解的深度(历史纵深),及其对研 ...

  • 旧译重拾|权利: 人类必不可少的属性(1995年)

    上世纪翻译出版的文章,虽然时隔久远,读来仍有新意,可见经典著作之魅力所在.社会科学的概念(话语)体系有其约定俗成的规律,无法随意更改,正是取决于受众的广度(世界范围).理解的深度(历史纵深),及其对研 ...

  • 旧译重拾|现实政治:生命进程论与世代继替论的观察(1994年)

    上世纪翻译出版的文章,虽然时隔久远,读来仍有新意,可见经典著作之魅力所在.社会科学的概念(话语)体系有其约定俗成的规律,无法随意更改,正是取决于受众的广度(世界范围).理解的深度(历史纵深),及其对研 ...

  • 《朱爷》|旧文重翻

    朱爷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就有人这样称呼他了,一个可能是朱爷常年累月地奔波在风沙中面相老,另也含一点对他喜欢的味儿.有的说,朱爷打结婚时起,就没在家住过几夜,却能一连串生出七个儿子,更有人玄乎,说他掐好了朱 ...

  • 《高叔》|旧文重翻

    高叔是天木镇的外来户. 乍迁过来时,高婶怀里抱着一个女婴,女婴瘦得皮包着骨头,头大得象曝干的葫芦,眼睛更是奇大,让人担忧眼珠会一不小心被倾出来.由于女婴与高叔夫妇毫无相似之处,天木的人就此论谈过好久, ...

  • 《西天的白色渐渐萎缩》|旧文重翻

    三年前回家探亲,闲聊时弟弟说了句"路翎死了",我的心里突地被撞了一下,心说终于出事了,好象我一直在等着却不希望发生的事发生了. 路翎是我们天木镇上长我几岁的女子,关于她我大多留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