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挟持了课外阅读

当你读了波兰尼有关“意会认知”的理论后,你会更加坚定课外阅读的“闲适性”本质。在波兰尼的相关论文里,他举了大量实例告诉读者:当我们明确知道自己在学什么的时候,其实是最不能学到“什么”的。明言的“学到”只是一串串符号或者一连串的动作,而真正“学到”的,则通过另一种方式进入了人的灵魂。

一个我觉得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是这样的:记者采访那位全世界知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运动员,问他是如何在那么高的钢索上保持平衡的。这位运动员说:“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走过去,走过去。”记者问:“难道你就没有想过,用怎样的技术最能保持平衡?”运动员说:“如果我想着如何平衡的技术,那我早就掉下来了。想着平衡反而会破坏了平衡。”

那天遇到我们县里年轻的图书馆馆长,我记得她好像在我们的老家乡镇工作过,她跟我提出了一个疑问:“陈校长,课外阅读可以考试吗?”

我无奈地耸了耸肩:“很多地方都会考的,他们认为这样可以督促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她说:“当我们考这本书里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具体的地方穿了一件怎样的衣服时,孩子便已失去了阅读的兴趣,而且可能终身都拒绝阅读。”

我感到在这方面,我与她是有共同语言的。

课外阅读的功能在于语言符号以外发生的事情,是一种“阈下知觉”,长年的阅读已经使我大略地读一本书也能深刻理解一本书了,这是因为我有另一种知觉与书本对话。如果要问我如何获得这样的一种体验或能力,我以为,就是阅读,阅读和阅读。

在课外阅读方面,学校要做的应该是阅读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操心孩子阅读了什么,或者读到了什么。阅读了什么,那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读到了什么,那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精细化地为孩子们提供阅读方面的帮助,能让孩子更加便利地读到自己想读的书。

课外课阅,是一件很慢的事情,需要一种闲适的心理状态,课外阅读这项活动,掺和不得任何功利性的目的。

所以,我甚至反对现在所谓的“课外阅读课堂教学”,虽然我也上过不少课外阅读课堂教学,但是我真的以为,课外阅读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即使要上所谓的课外阅读课堂教学,也是要基于一种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而不是采取“检查和测试”模式。

课外阅读活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整体,我们不能割裂了它,甚至挟持它成为我们评价学生的砝码,这些都可能导致异化了它,导致孩子不再喜欢课外阅读。

卢梭说:每一个正常的孩子其实都有足够的智力,是学校把他们教笨了。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END

【以下哪一类课程适合您或者您的孩子?】

适合3-6年级长册 | 针对本节课不同的问题,一对一对症指导训练

孩子阅读的速度很慢,考试的时候阅读题总是被扣很多分,真是愁死我了!刚好何捷老师的课出了!没有考虑直接拿下,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孩子阅读进步了好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