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技术发展前景的三要素——“为啥专家对科技发展的预测会出错”精华分享

2001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做了一项调查,让很多权威专家们评选出他们当时认为最重要的10项技术。20年过去,我们会发现这10项技术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发展得不错,有三分之一有一定的发展,还有三分之一现在可以说是无足轻重了。三分之一的准确性其实并不低,能够把成千上万个可能性缩小到小范围的几个,仍然是有意义的。

我们回顾过去的专家预测,最重要的不是看预测的结果,而是看专家预测的逻辑和标准。也就是要搞明白,专家究竟是如何做出这些判断的?为什么会发生预测不准确的情况?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2001年评选出的最重要的技术共有10项,在这10项技术中,有7项涉及到信息科学,3项涉及到生命科学,3项涉及到材料科学。其中有一些技术是同时涉及到两个以上的学科,比如脑机接口技术。如果我们给这10项技术的发展情况打分,以10分为满分,6分作为及格,3分算是有一定的发展,那么在这些技术中,发展最好的就是数据挖掘技术,可能可以打9分。接下来是自然语言处理和生物识别技术,可以打6分,剩下的都不及格。其中脑机接口、机器人设计和柔性晶体管技术还可以打3分,算是有明显进步,其他的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进展了。

为什么20年前权威专家的判断会出现这样不准确的情况呢?这就要了解当时的专家究竟是如何做出这些判断的。专业人士判断一项技术的发展前景,主要会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是重要性,也就是相应技术突破后,会产生多大的社会效应和经济利益,能解决多少问题,推动多少相关技术的发展。

要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这项技术发展所需要的技术条件能否很快成熟。

第三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这项技术的发展空间如何。

以上这三个因素,我们也可以概括地理解为一项新技术发展的动力、条件和空间,2001年的专家们在考虑了这三个因素之后,对柔性晶体管技术未来的发展相当看好。

今天柔性晶体管技术发展的情况究竟如何呢?实际上还是取得了不少成果的。比如今天的折叠屏手机就是运用了柔性晶体管技术。在2001年之后的20年中,半导体技术在这一发展维度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而其他维度的发展就暂时被忽略了。这就像是一个长跑运动员,有1500米、3000米、10000米三个训练项目,当他发现自己在10000米这个项目上训练效果很好、进步很明显,就会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这个项目的训练上,相应地在另外两个项目上就不会投入太多精力了。

在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中,20年前,专家们判断扩大应用范围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没有预料到,后来市场上其实更重视降低处理器能耗。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是让“制造高性能低功耗的移动设备”成为了半导体器件制造中最重要的需求。而通过柔性晶体管技术拓宽应用场景的必要性,也就没那么强了。

以柔性晶体管技术为例,我们会发现尽管发展动力这一因素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由于技术条件和发展空间这两个因素出现了问题,最后这项技术的发展就比较有限。

另外还有一些在2001年被看好的技术,后来发展受限,是因为它们带来了一开始没有预想到的许多负面效应,以至于在这些负面效应解决之前,人们对于这些技术只能持谨慎的态度。

今天速读分享的好书是《中国为什么有前途》。中国的经济奇迹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外资、外贸和外汇政策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中国人为此付出了多大代价?中国获得的经济资源如何通过和平手段转变为国际影响力?本书就上述问题,借助对鼓励外贸、吸引外资、控制外汇“三外路线”的归纳与阐述,从跨学科和整体性视角解读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各个方面,并为读者勾勒出未来的政策演进趋势。

长按关注我们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