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笠的压力看群体的暴力
去年,杨笠因在《脱口秀大会》吐槽男性而爆梗出圈,她的金句——“有些男生明明看起来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男人还有底线呢”——自然也激怒了不少男性网友。在过去半年间,网络上针对杨笠的围剿频频出现,几乎每次都指向性别议题。
近日,杨笠又因代言英特尔相关产品被推上风口浪尖。在推广视频中,杨笠说道:“英特尔的眼光太高了,比我挑对象的眼光都高。”这句广告词并无任何嘲讽男性之意,但微博一经发出就遭到虎扑等男性社群用户的强烈抵制。有人认为,杨笠在脱口秀中挑拨男女对立,没资格担任“以男性用户为主”的英特尔产品宣传者,“女性根本不懂电子产品”,另一边则是不少站在女性立场的网友对杨笠表示支持。迫于压力,英特尔随后将相关微博内容删除,并撤换掉了所有与杨笠有关的宣传海报。
然而,“英特尔事件”只是抵制杨笠的开始。一部分男性网友发现“打拳真的有用”,便开始进一步对杨笠的其他商务活动发起攻击。杨笠原定于24日晚参加电商平台的日化品牌直播活动推广液体卫生巾,没想到,当天下午就有大批男性网友冲到直播间发起抵制,要求品牌方撤下杨笠。与此同时,得知消息的女性网友不甘示弱,立刻向品牌表示力挺杨笠。在两股势力的交锋下,最终杨笠出现在直播间,让大家松了一口气。此前通常只有几千人观看的直播,也因为这场恶战引来了160万人的关注。
身为一个男同胞,看到这样的信息真是有一种惭愧的感觉。被戳中了痛点的我们不是反思自己的问题,而是用网络暴力群起而攻之,特别是当我看到大家是在用什么样的词汇在对一个独立女性进行攻击的时候,不由得目瞪口呆:难道男同胞已经无耻到这种程度了吗?
上课这么久以来,如果对学员做一个区分,简单的分一个男生和女生就可以,但是在努力程度上,我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女生的努力程度是明显优于男生的。
是的,比如那些自费掏学费学习的,大多数是以女生群体为主,比如上课主动提问并认真做笔记的,同样也是女生为主,如果再回顾我的求学生涯,在一个班级里,拉高平均分的只能靠女生,甚至在高中的时间,我们班在运动会上成绩也是靠女生的,男生在求学的认真态度上明显是逊色于女生的。
为什么女生们如此努力?通常比男生更努力?我想跟这个男权社会有关系,所以对女生的要求更高。通常来说,我们认为一个男生把工作做好,我们就会认为他很优秀,可是女生,工作做好是远远不够,我们会不自觉的把她的孩子教育、家庭管理甚至身材管理全部纳入其中,有一个没有做好,我们好像就有了嘲笑的资本,在杨笠的案例中,连安全期甚至都成了攻击的对象。
喜剧节目也不例外,过去,喜剧的表演者和观众都以男性为主导,女性表演者想要登上舞台,往往是通过毫无顾忌地扮丑和自嘲。事实上,国内的女性喜剧演员大多是靠自嘲走红的,无论是脱口秀还是各类喜剧节目,莫不如此。但杨笠却是一个例外,她选择单刀直入地冒犯男性,用最生猛粗暴的性别对调的方式,来解构性别的刻板印象。这种冒犯让很多男性感到不熟悉和尴尬,进而被视为一种威胁,也让杨笠被扣上了“男性公敌”的帽子。
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这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到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在杨笠的案例中我们看到这种群体的暴力被放大的极致的结果,好像这个世界上只分为了男人和女人,大家开始各自站队和约架,这像极了勒庞的研究,人们变成了“乌合之众”,只有了站队和情绪的发泄,用词也是越发大胆且直接。
任何的反馈都可以分为积极与消极的两种,积极的反馈是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观点上去争鸣,从建设性上给出反馈,消极的反馈则只有情绪上的发泄。对于网络暴力,我想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反思的空间,去思考,去呈现自己的真实观点而不是用情绪代替事实,用粗暴的用词来诋毁和污蔑。我们当期需要坦诚,但不要误会这样的粗暴就是坦诚,面对任何一个公众人物,甚至你组织中的任何一个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有表达的权利,但是这样的权利不要伤害到任何一个人。
提出反馈,接受反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组织中这需要专门的训练。
当然,这并不是说只有一味的赞美,在自由的环境中,批评的声音尤其另人珍惜,只是要减少情绪的发泄,学会用建设性的语言给出反馈的建议,是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学习的,这一点,在上一集的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时就已经完整的说过了。
Sans la liberté de blâmer, il n'est point d'éloge flatteur,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这是法国著名喜剧作家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博马舍)的一句名言,因法国费加罗报的取名来自他的戏剧--费加罗三步曲,所以法国费加罗报以他的这句名言为报头,这句名言也是费加罗报的精神--自由,批评,赞美。
彭信之
------------
子曰德鲁克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用走心的文字让东西方管理思想交流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