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圣地江西鹰潭,有哪些名人墓呢?
江西鹰潭,历史悠久,坐享“道都”“铜都”之美誉。境内龙虎山,更是以丹霞绝美、道宗绝圣、古越绝唱、阴阳绝妙享誉海内外。
鹰潭龙虎山
鹰潭,“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相传,在信江边龙头山有许多大樟树,而山麓之下有一深潭,老鹰盘旋于此,故得名鹰潭。
道都--鹰潭
自扬州之域、百越之地,到九江、鄱阳郡,再到饶州府、豫章道、贵溪县、鹰潭市,鹰潭在千年之间,悄然绽放,地灵之处更有人杰。
从天师张道陵、虚靖先生张继先、翰林学士吴武陵、内阁首辅夏言,到救国记者邹韬奋、国民革命军将领桂永清、革命家江宗海、工程院院士朱伯芳等等。鹰潭设市时间不长,但是这边土地的人杰地灵之处依旧闪耀赣鄱大地。
那么在江西鹰潭,又有哪些名人墓,哪些名人长眠于此呢?
玄教创始人张留孙墓·贵溪
张留孙祖师
张留孙(1248-1321年),字师汉,贵溪人,元朝龙虎宗支派玄教创始人,北京东岳庙的开山始祖。他幼时随伯父张闻诗学道于龙虎山上清宫,师从李宗老。
龙虎山天师府内张留孙碑
后游学江淮间。至元十三年(1276),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应元世祖忽必烈之诏去大都,张留孙从行。次年,张宗演返回龙虎山,张留孙留在大都,忽必烈授予其江南诸路道教都提点之职。
文革期间,张留孙墓被掘,张留孙圹志《道祖開府玄教大宗師张公壙记》得以面世。
张留孙后又经历成宗、武宗、仁宗、英宗四朝,领导玄教四十余年,备受宠遇,故其所得头衔长达四十三字,为“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上卿、辅成赞化保运玄教大宗师、志道弘教冲玄仁靖大真人、知集贤院事、领诸路道教事”。此头衔既有勋号,又有实际职掌,可见张留孙政治地位之高、道教权力之大,居当时道教诸派首领之冠。张留孙自己则称:“天师有世嗣,臣不可称天师。”于是,乃以宗师为天师别号。
贵溪彭湾乡溪源村张留孙墓
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张留孙去世,皇帝为他大办丧事,将其遗体送回龙虎山(今彭湾乡溪源村)安葬。
张留孙墓
张留孙墓
张留孙墓位于鹰潭市贵溪市彭湾乡溪源村南山组以南0.5千米处南山罐半山腰。该墓建于元至治元年(1321)后,明崇祯年间(1631)进行扩建。
夏言墓·信州
夏言
夏言(1482-1548年),字公谨,号桂洲,江西广信府贵溪县(今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人。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授行人,摧兵科给事中。机敏善论,廷辩刚直。
嘉靖十五年,擢升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不久为内阁首辅。嘉靖二十七年(1548)议收复河套事,弃市死。
夏言墓
夏言诗文宏整,又以词曲擅名,著有《桂洲集》《南宫奏稿》。
夏言墓
夏言墓
其实夏言墓并不在鹰潭境内,而是在临近的上饶信州境内,具体墓址在信州区秦峰镇五石村莲花山。墓穴坐西朝东,前有一道溪水,为信江支流,墓处一方宁静之地,简单普通。
桂萼墓·余江
桂萼(?~1531年),字子实,号见山,饶州府安仁县(今江西省余江县锦江镇)人,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地理信息学家。
1511年,中辛未科进士。累迁翰林院学士、詹事府兼学士、礼部侍郎,官拜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创立一条鞭法,厉行改革,均平赋役,屡忤官吏,抑制豪强,政绩颇著。
嘉靖九年八月卒于家,加赠太傅,谥文襄。桂萼墓位于安仁七都杨源塘(今余江县锦江镇铁山山底邱家村)
夏润珍墓·贵溪
夏润珍烈士墓
夏润珍(1909-1955),贵溪县文坊乡岭西村人。1932年担任岭西村苏维埃主席,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在闽北红军五十八团、闽北独立师团任事务长和党支部书记。1949年4月任中共贵溪地委委员兼民运部长。1949年7月-1953年3月,任中共上饶地委委员兼中共贵溪县委书记。1953-1955年3月任上饶地委城工部长, 1955年3月27日因病去世。
夏润珍烈士墓塔位于原贵溪县老革命招待所后山(现贵溪市民政局后),座东朝西,建筑面积448平方米。夏润珍烈士于1955年3月27日因病去世,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62年追认夏润珍为革命烈士。
白田乡革命烈士陵园·贵溪
白田乡革命烈士陵园
白田乡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鹰潭市贵溪市白田村白田组王子源山,修建于2014年,占地面积20亩。
园内共长眠1000余名主要牺牲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烈士。
其中年纪最小的是一名13岁的儿童团团员,职位最高的是时任贵溪、余干、万年县委书记兼中心县苏维埃主席的赵梓明烈士。
赵梓明(1897—1935) 原名赵水生,江西贵溪县白田乡人。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任贵溪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2月任中心县委书记兼中心县苏维埃主席。同年5月,由于叛徒告密,中心县精干连被困贵溪吞头山,突围时,腿部中弹被捕。7月牺牲在贵溪县城西门外。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碑·贵溪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碑
周坊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68年兴建,1995年被贵溪县(现贵溪市,下同)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碑在原塔身周围浇铸混泥土,花岗岩贴面砌成,碑身座北朝南,碑身正面镌刻着毛主席手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碑身正下方描绘了周坊暴动后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连的场景。
画桥人民英雄纪念塔·余江
画桥人民英雄纪念塔
画桥人民英雄纪念塔位于鹰潭市余江区画桥镇红都居委会,1952年为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千余名烈士而建,塔身正面刻有“人民英雄纪念塔”七个大字,庄严肃穆。
61代天师、62二代天师墓·龙虎山
六十一代天师、六十二代天师墓
第六十一代天师张仁晸,字炳祥,号清岩。正一派第六十一代天师。同治元年(1862年)袭天师位。《补天师世家》称其性格正直温和,以孝顺而闻名。精研道教经典,道法深妙,多次灵验。六十三岁时羽化。光绪三十年(1904年)诰赠光禄大夫。
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
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1862—1925年),字松森,号晓初,亦号小岩,张炳祥(仁晸)长子。生于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八月初七日,乃清光绪庠生。道貌岸然,风仪峻整。精于道法,并善文章。
民国伊始,张元旭同张勋相来往。张勋笃好道术,遣使往龙虎山,迎接张元旭移驾军府,建坛设醮。
民国十四年(1925年)乙丑正月廿二日于沪羽化,享年六十三岁,在位二十一年,葬扬家后山(天师府北约2公里)。
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
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1904—1969年),字鹤琴,号瑞龄,谱名道生 (又名岩生),为天师道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字晓初)之长子,1969年在台湾羽化。
龙虎山崖墓·龙虎山
龙虎山的悬棺
龙虎山崖墓一直都是一个不解之谜。相信很多来过龙虎山旅游的朋友都看过龙虎山的“升棺”表演。
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宋代理学家朱熹就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宋人王文卿有诗云:“昔人骑鹤上天去,不向人间有蜕蝉。千载玉棺飞不动,空江斜月照寒烟。”
龙虎山崖墓
龙虎山的崖墓大多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古越人的崖墓悬棺,其葬位离水面20-50米以上,高的达300余米,大多选择朝阳的一面。
龙虎山崖墓
崖墓葬盛行崖洞合葬和群葬。在水岩、仙岩、仙女岩、谷子岩等处,每处都有十几座到数十座不等的崖洞墓。
龙虎山崖墓
这崖洞墓中,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和联洞群葬等几种类型。其中一崖墓,洞宽50余米,墓室规模巨大,内置十副棺木,显然是大家族几代人的聚葬之所。悬棺的棺具有扁圆形、圆筒形、长方形、顶盖式和屋脊形等几种,多用巨木刳割挖空而成,木料多为楠木。
水浒传中洪太尉从上清宫内的镇妖井,放走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后,闯下大祸,遂成梁山一百零八好汉。惟妙惟肖的描写,正是在鹰潭龙虎山上清宫。
小说《水浒传》里能降妖除魔的张天师,原型正是江西龙虎山天师府的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
上清古镇
这些故事的刻画让龙虎山又披上了一丝神圣的外衣,同时也给鹰潭历史传说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道都鹰潭,她的神圣正如她本身一样,哪怕有人说她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但无需这些,她自身的天赋异禀,就已经足够他在赣鄱大地,在华夏大地拥有独有的身份。
中国道教圣地-上清古镇
这就是鹰潭,她不大,她设市也不久,但是她的历史足够悠久与传奇。她的名人与江西其他地级市相比可能略少,但丝毫不影响她人才出鹰潭的本性。
龙虎山
龙虎山象鼻山
好了,以上就是位于江西鹰潭的名人墓,若有遗漏,欢迎补充!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