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大师教你涨棋最好最快的办法
《象棋打谱技巧》代前言
和青少年朋友谈谈打谱
(代前言)
打谱是学棋的一个重要途径,无论是专业棋手还是业余爱好者,要想提高棋艺都必须打谱学习。作为科学家的牛顿曾讲过:我是站在巨人肩上,才有今天的成就。作为棋手,打谱就是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吸收前人的精华的过程。换句话说,打谱就是我们在学棋路上,向巨人肩头攀登的过程。
如何打谱我想强调两点:一、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我常常看到有的人,打谱十分刻苦,一天能打许多盘,而谁的谱都打,只是最新的比赛,总是通打一遍。我不敢说这种方法毫无效果,但从我的切身体会来看,效果不会很大,进步起来不是很明显。无论是我在辽宁队作教练的时候,还是在辽宁队解散后我在少年宫教棋,我都主张打谱要因人而异。
何为因人而异?一是根据打谱者棋风选择和自己棋风相近的棋手的棋谱,进行系统的研究,比如喜欢攻杀棋手可以选择柳大华先生的棋谱或者于幼华先生的棋谱;力量型的棋手可以选择赵鑫鑫先生和王天一先生的棋谱;攻守平衡型的棋手可以选择徐天红先生的棋谱或许银川先生的棋谱……。每一位特级大师都有自己的风格,都形成自己的棋风,以及在这个棋风下形成的理论体系。进而在战略战术,局面判断上都形成自己独有特质,这是我们要学习的。青少年朋友们要找一个棋风和自己接近的“模版”,择一而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人而异还有一个讲法,就是根据你学棋的情况与发展阶段来选择性打谱。棋谱是记录完整的一盘棋,是一个整体性记录。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我们学习的内容不同,把一盘棋分成开局、中局、残局,有选择来学习。残局功力弱,可以侧重残局方面的学习,中局功力弱,可以侧重中局技战术方面的学习,等等。甚至,可以对同一中局进行反复的研究,找到形势判断的方法、战术的划分、得子谋势的办法、弃子抢攻的手段等等。并不是一盘棋通盘打下来效果一定就好,这也是因人而异的打谱方法。
我要强调的第二点就是打谱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可以提高打谱的效率,效果自然提高的非常明显。关于这一点,我要讲五个问题:
1、要挑毛病、找问题。对每一盘棋谱要钉住,反复研究,力争完全弄懂。如果打谱时你能钻进去,每个新发现都会让感觉“棋”乐无穷。打谱时要全力以赴地猜测对局双方的意图,找出其中的破绽,再高明的棋手也不会着着都是妙手。所以你要时刻去“挑毛病”、“找问题” 即是要找对局者的问题,又要查到自己的问题,这对棋力的养成是一个好的办法。
2、不迷信,有自己的心得。不要迷信棋谱中的解说,更不要死记硬背钻牛角尖。记得胡荣华先生在谈陶汉明先生学棋时经历时曾说过,陶先生最早打的胡荣华对局是没有评注的,胡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因为他在打谱时可以不受评注者的束服,快速形成自己的心得。有些人很在意大师的评注或者名家的讲解,把这些东西当成教科书背下来(其实青少看朋友在打谱时,对那些没有注解的着法更要细心学习,因为这些内容是评注者认为你必须会的,因此没有去评注,而这些往往是棋局的基础,青少年朋友必会的内容。而评注的内容往往是复杂的变化,甚至是大师们临场也没的搞清楚的东西,这是棋局的升华部分)。下棋时的随手走出来的都是“某某某哪哪年比赛的着法”,言外之意,这是特级大师、大师下的着法,你还认为不好?我不能说这些着法不好,但是这只是在特定环境形成的妙着。如果你没有把这些妙着吃透,奉行“拿来主义”,这些妙着也不见得好到哪去。这不是不尊重这些全国冠军或者强大师,而是在你拿来即用的情况下,你的思维被局限住了,或者说你很容易地犯了教条主义错误,这是很可怕的。因此,学棋必须要有自己的心得,仅仅模仿前人的一招一式的打谱是不可取的。
3、多同他人研究。不要总是一个人闷头打谱,适当地进行集体研究是很有益处的。辽宁队曾经两队夺得全国团体赛的冠军,这与孟立国老师带领下,发挥集团研究是分不开的。“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集体研究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对青少年棋手尤其适用。
4、打谱很重要,但是千万别忘记要去实践。不怕输棋,特别是和水平比自己高的棋手下“顶手棋”,只有这样才能检验自己的认识和想法是否正确。我主张下棋和的打谱的比例应该是七比三、甚至是八比二。有些棋手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打谱上,却很少下棋,未免有点本末倒置了。这样的棋我称为“书房棋”,棋的力量明显偏弱,这对提高棋艺水平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