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里的烟火
买旧书,缘于最初的贫穷,继而成为习惯,渐成癖好。不独是因其便宜实惠,更多是因为旧书里留存的生活印痕。宋明版本不敢奢望,便是民国版,也须咬牙——究竟离生活太远,我的购买和阅读,多自普通人家流出,书里常是凡世烟火。
有时候,旧书里会夹着一片美丽的玻璃纸,或是蝴蝶、枫叶,有时候会有一张稚拙的插图,甚至“某某某大坏蛋”这样可喜的句子,都让我开颜,只希望当初的主人如今依然童心满满。那本我一直不敢拿给孩子看的《白帆船》,讲述了一个7岁孩子的悲剧性故事,富有寓意的神话,五色斑斓的幻想,严酷坚硬的现实,那么美,又那么凄迷。是孩子的父母买给他的吗?还是他自己选的?书显然看过很多遍,却无划痕,只在最后,这个禀赋异常的孩子写道:“妈妈走了,她生下我就走了。就像花,花开就是为了花落。”在深夜里,这些文字扑面而来,酸楚之余,也望他最终幸福。
喜欢读眉批,常有神来之笔。那本旧《汉书》,当初应是某位潇洒之士先读过,在张良伏击秦始皇不中处,他纵横驰骋地写道:“苏子美读到此处,大呼'惜乎击之不中!’,乃浮一大白,我为他浮一大白而浮一大白。”字迹风神俊逸,倜傥不群。这本书的第二任读者应该是个老先生,在这个钢笔眉批上,写着毛笔小楷:“子美骗老丈人酒喝,你凑何热闹耶?”读来粲然,不禁手痒,也题写一句“何日与二君相聚,叫上子美,打麻将何如?”如果有一天,这本书再流落到外,不知下一任主人看到此处,会添上什么样的批语?
一段感悟,一个夹注,一条波浪线,甚至一滴泪痕,都是曾经活生生的烟火,快乐或悲伤,都发自可感可触的心灵。如今,他们或长大,或变老,或故去,留在生活里的痕迹,或许早已消磨,回忆的触角亦有不及。阅读旧书,就如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脚印依稀,虽非同时,却是缘分,是共同经历的一段心路历程。何况,还有彼时彼人遗留的蛛丝马迹,在寂夜的更漏里,在时间的旷野里,遥遥相伴,熨我孤独。若是看到心有戚戚的眉批,怅然处,或有题写,遗下烟火,留给后人看。
链接:
典故“汉书下酒”由来:宋人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二有“苏子美饮酒”一节,说到名士苏舜钦“汉书下酒”的生动故事:“子美豪放,饮酒无算,在妇翁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正献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闻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正献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物,一斗诚不为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