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志:做学问不是靠运气,要靠“四气”

做学问不是靠运气。靠什么?我认为要靠“四气”。

一要接地气。接地气就是要知民、为民。学术研究不是孤芳自赏,而是为了推进社会前进;不能搞空中楼阁,而是要脚踏实地地攀登科学高峰。

接地气是由学术研究的目的和使命决定的。人民群众的实践既是理论的源泉,又是理论的评委。人民群众的力量永远是强大的,有时看起来不怎么强大,那不是因为在客观上被扭曲,就是因为看的人主观上有眼疾,或近视,或斜视。别说是社会科学,就是自然科学也有个社会需要的问题。

很多人都知道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这无疑是正确的。殊不知,在瓦特之前千年,就有人注意到蒸汽的力量,可是,那时不需要它作动力。办事只需举手之劳就能解决,何必再劳蒸汽的大驾!到了纺织机出现、大生产需要大动力时,蒸汽机才被应用并推广开来。社会需要是“无字书”。感受了、理解了社会需要才有学术研究的动力。

恩格斯说得很明确:“社会的需要胜过十所大学。”我们身在大学里的人,一定要两眼紧盯着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众人拾柴火焰高。学者要有力,就应当靠人民群众给力。学术研究、学术成果要有影响力,那就少不了向社会需要借力。

当然,“社会的需要”并非“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必须经过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苦工夫。提倡接地气并不是主张俗气。因为只有那些从地气上提炼出来的、又能够指导地气的气贯长虹的理论文章和书籍,才能让人读起来荡气回肠。

二要有书卷气。“道成于学而藏于书”。“知书”尔后“达理”。历史告诉我们:今天的学人只有超过前人才是有出息的学人。而要超过前人首先要了解前人,学习前人。巨人的肩膀不是那么容易站上去的。巨人的肩膀是用书垒起来的。“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读书破万卷才能写出一卷。

因此,有书卷气的人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可能是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撒得开,收得拢,也才能让读者看得进,记得住,学得到。读书,要读今人的书,也要读古人的书,要读国人的书,也要读洋人的书。书卷气不同于浅薄的匠气,不同于迂腐的书生气,不同于倔头倔脑的“老子天下第一”。

书卷气是有所创新的才气、灵气。知识越渊博,越能知道学渊有多深,学海有多大,越能懂得对同道、不同道者要宽容。知道百家争鸣历史的人最能体会百家争鸣的可贵,了解气象万千的人最懂得百花齐放的美丽。

三要有学术勇气。抓不到真理则罢,抓住了真理一定要勇于坚持真理,这是做学人的起码的品格。学术不是学舌。学人不能没有风骨。

稍微读过中外思想史的都知道,发现真理往往是“推陈出新”,是对老道理、老观念的颠覆。“推陈”,“陈”要出来阻挡。颠覆必有反颠覆。批判难免出现“对批判的批判”。这就要求真理的发现者能够以气势磅礴、气壮山河的气魄去扬新的,弃旧的。在有人吹冷气时,千万不要低声下气,当然也不用恶声恶气。在遇到压力的时候,要记住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只有不畏险阻的人才能攀登上科学高峰”。手中有真理的学者一定要以学者应有的锐气、骨气、浩然之气来战胜冷气、官气,不趋炎附势,不搞逃跑主义。

当然,有勇还要有谋。智者更要会斗智,要学会掌握好廿四个节气。大气不神气,士气不斗气,骨气不生气,锐气不骄气,豪气不牛气。掌握节气不是古人瞧不起的那种“曲学”,不是曲解真理、委屈真理的曲学。不牛气是要换来学术的“牛市”。

四是要待人和气。学者对人,对任何人都和气,尊重别人的人格,口气不要有秽气。学者在意的是你的理论是不是让人服气,其它的皆等而下之。

因此,学者在生活上不要摆阔气,在物质利益上要有点傻气,对专业外的问题也要有点憨气,遇到冲突要能有点忍气,无论如何要少一点火气。这些似乎同学术没直接关系,但是和气会换来顺气、瑞气和义气。在你泄气时会有人给你打气,憋气时会有人来透气,闷气时会有人来通气,生气时会有人帮你消气,受夹板气时会有人带来喜气,垂头丧气时会有人引导你扬眉吐气。

一句话,待人和气会换来做学问的时间、氛围和好心情。对老板来讲,是和气生财;对文人来讲,是和气生“文”。不用说,宜学、宜人的学术生态环境仅仅靠学者单方面的和气是不够的,少不了全社会的和谐,少不了全社会的“和而不同”与“不同而和”。

(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

本文原载于2014年2月10日北京日报。

(0)

相关推荐

  • 丘成桐:天天讲成功学,小孩子当然不觉得念书本身有价值

    全现在,全球青年精品资讯 采写︱张弘 我父母对我的最大最重要的教育,放任我去念我喜欢的东西,使我一生受益. 在数学领域,丘成桐攻克了多个数学难题,并获得菲尔茨奖等多个世界级的数学大奖,其学术成就在世界 ...

  • 回眸寻踪: 邓伟志的“家庭社会学”和我的处女作

    文/孙嘉明 我读大学的80年代初,有不少当时社会上的"学术大腕"任我们的课程老师,邓伟志是我的"家庭社会学"老师.记得当时邓老师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上海分社编辑,在 ...

  • 新理念书柜|《和谐社会散议》 邓伟志 著 (2007年)

    <和谐社会散议>邓伟志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7年 <和谐社会散议>作者简介 邓伟志,生于1938年,安徽萧县人.1960年毕业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工贸系.后在上海社会科学 ...

  • 岁月如歌|《老夫老妻》——邓伟志张耀新五十周年金婚纪念册 (2017年)

    (本文内容选自非公开出版物<老夫老妻--邓伟志.张耀新结婚五十年>.以影印件形式发布,仅显示原出版物的部分影集画页,并非完整资料.如需要更多内容,可与原创者联系.) <老夫老妻--邓 ...

  • 英才辈出的上海大学 邓伟志

    . 新民晚报夜光杯2021-01-18 英才辈出的上海大学  邓伟志 .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在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合作时期,流行"武有黄埔,文有上大"的说法 ...

  • 我吃过的三次美味 | 邓伟志

    把海螺当饭吃 山东有个长岛,传说是"八仙过海"时歇脚的地方.20世纪60年代,那里的女民兵骑着自行车,左右两手各持一把短枪,能够百发百中.领导派我去了解.那时强调同吃.同住.同劳动 ...

  • 裘锡圭:做学问应有的态度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70年代以后,地下出土的古文字.古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发现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古代的书.古代的思想.古代的历史.古代的文字.古代的字体,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去年10月我从复旦大 ...

  • 谈读书做学问

    (来源:光明日报) 06-30 14:51 张立文先生 资料图片 <学术生命与生命学术--张立文学术自述> 资料图片 我5岁开始上学,现已85岁,八十年以来,对读书做学问有一些肤浅体会:做 ...

  • 读书学习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浮夸和急躁,脚踏实地才是成功之道

    0981-雨凡说易学 读书学习做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浮夸,脚踏实地才是成功之道.mp4

  • 邓正来丨做学问应与生命相关

    一个做学问的人,怎么可以没有一字不漏读书的劲头呢? 这种劲头是要靠"规矩"规范出来的,你真的要养成这种品格,要三年才有可能做到,做到看书真的一字不漏.否则你是不出大学问的,因为你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