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全集
傅山先生是前明遗民。反清,又渴望复明,不得。后来因此入狱,后又出狱。此次挫折,使其反清情结在思想上便更加洁癖了。自己如此守节,不屈,可想前朝的那些文人学士们,逢朝代更替,便做了顺民,后来居然还去给鞑子做官。就气得直想把这砚台咬一块儿下来。一想到这个赵孟頫,你字写得好又怎么,我看你就是人品差,索性连你的字一块儿骂了,字也媚俗,人没骨气,字也没骨气。
跋兰亭序,哎呦这个字,真是骚得不像话!
妖娆得不要不要的
老赵,这里是兰亭啊,你是来踢馆砸场子的吗?
后来董其昌也跟着起哄,大言不惭地以为赵孟頫就是练得多,我老董要是认真写,绝对比他写得好。如此厚颜无耻在整个中国古代画坛上也是少见了,你老董一辈子认真写字的时候常有,比赵孟頫写得好的时候没有。你确实有天赋,你的好可以学,老赵更有天赋,老赵的好你学不来。不过你骂归骂,要真的有一件赵孟頫的字出现在谁家被你听说了,你就说你要还是不要吧,估计那时候你跑得比谁都快是不是。再说说董其昌这个人,就是画坛的搅屎棍,智商都用在巧取豪夺和纵容子孙上了。他提的那个南北宗理论,真的搅和得中国画界五百年乌烟瘴气。正如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一样,南北宗论是明朝画坛派系斗争激烈,董为了给自己壮声势的产物,误人子弟,现代学者画家仍有深受其毒者。我想,董源,居然,郭溪他们听到这个什么南北宗论,要是他们还活着的话,一定会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历来书家画家,先是一个文人。也有从政的,但我们谈及字画,不谈政治。赵孟頫是做了顺民,我们要跟老赵学,不用学这一条。下次改朝换代,你喜欢就做遗民,你不愿意,就做顺民。我们要跟他学,是学他的画,他的书法。他的字画好坏,不必要追求政治正确。自元代下来还提赵孟頫的人,说白了都是搞艺术的,搞艺术的我们只谈艺术。一个人他是顺民也好,他是皇帝也罢,奸臣也没关系,我们今天只说艺术。比如宋四家苏黄米蔡,由于蔡太师是个奸臣,人品更不堪,那他的字也要被一竿子打翻是不是?若一个人,你以前不学写字,这样说也关系,要是你学过书法,并且以后仍要学,当然不是用扫把在马路边表演那种,也不是用鼻孔插个笔来写那种,就得知道这个蔡,肯定是蔡京不是蔡襄,蔡襄这在宋朝一抓一大把的水平实在没法能排到跟苏轼米芾这样的级别的队列中去。宋元交战之际,连朝廷都没法改变的事,你去抗元转瞬就死掉了,后来活着的都是顺民啊。可你傅山的意思是什么?老赵宁死不屈,壮烈牺牲了,大宋朝的江山就保住了?忽必烈就撤回草原了?为什么单单不放过赵孟頫呢?就因为他文人的代表,是你的精神偶像?你就容不得这点?再说了,老赵只是给元人做官,他没有做伤害汉人,为虎作伥的汉奸性事件好不好。(喂喂,写跑偏了,快回去!)
老赵自画像
傅山和董其昌,都是他们时代的代表人物,就算他们唾弃赵孟頫一辈子,也不会遭到后世质疑。尤其以董其昌在有清一代的影响力,把赵孟頫打得永世不能翻身也不是不可能。
但他们在晚年都承认,赵孟頫确实厉害。
傅山一向骂赵孟頫最狠,但一次晚上睡不着,点了蜡烛看赵孟頫的字,也是不得不服:“秉烛起长叹,奇人想断肠”。
赵孟頫出身宋朝皇家贵冑、为宋太祖十一世孙,据说元世祖第一眼见到他,便为其“神采秀异、珠明玉润”的容貌所吸引,以为“神仙中人”。估计是个貌似潘安的大美男。赵孟頫为好友田衍的母亲所写墓碑中也曾提到,田衍在大都街上第一次偶遇赵孟頫就认出了后者,问他为何,回答道:“闻诸鲜于伯机,赵孟頫神情简远,若神仙中人,衍客京师数年,未尝见若人,非君其谁?”仅凭别人的介绍就能在大都市的人群中认出赵孟頫来,足见其非凡的气质与风度。
自画像——神采秀异,珠明玉润,照耀殿庭。果然若神仙焉!
在宋代以后的书家中,赵孟頫是被研究过最多的人之一。赵孟頫的书法,兼擅各种书体体,不拘一格。其行书、楷书方面的成就最高。赵孟頫学书,除了勤习宋高宗、锺繇、二王、李邕等名家刻帖。他也在往来杭州与大都二大文化中心与遍览元内府秘藏书画的过程中,广泛临习古法,遂造就其堪与号称集古字的“宋四大家”米芾相媲美之书法功底。
归去来辞卷
卷首隔水是陶渊明像
湖州博物馆藏的归去来辞
小楷洛神页
行书洛神卷
真草千字文
行书千字文
秋兴八首之一
道德经
过蒙帖页
秋兴赋
前后赤壁赋卷
赤壁赋页
哦呦,还有好基友鲜于枢的跋
他在跋语中说:“《兰亭》诚不可忽”,昔人得古刻数行,专心而学之,使可名世。况《兰亭》是右军得意书,学之不已,何患不过人耶?“赵取法二王,对於王右军的得意之作——《兰亭序》,自然格外倾心。他一生的所临《兰亭序》当不下数十万本。
国画赵孟頫反对追随南宋遗留下来的院体画风,提倡“复古”,想要跳过南宋,往上追溯唐、五代、北宋的绘画传统。赵孟頫有一类重彩设色的《青绿山水》便是借用唐代李思训的传统,并且与李成、董源山水的元素结合在一起。赵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位置举足轻重,承上启下。在宋入元,绘画由绢变成了以纸为主要材料。赵画法的革新正在于纸上绘画充分利用了纸的特点,用笔松动潇洒,转折如意,结构严谨而虚实相生。由皴法多的宋人笔法逐渐转为皴少而擦多的元人笔法。纸本绘画在宋朝也有,如夏圭,其在《溪山清远》纸本上的,仍是用绢画的笔墨法。而赵此举正是开启了璀璨的元代画坛,对于他之后的“元四大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以及明代以文征明为首的苏州吴派、和以董其昌为首松江派,甚至是“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等人都有显著的影响。
水村图卷,不得不说,老黄还是跟老赵学了不少东西
著名的《秀石疏林图》
著名的那个啥,石如飞白木如籀
这一幅叫《疏林秀石图》上一张是《秀石疏林图》,老赵,你要搞哪样!
古木竹石图……
幽篁戴胜图
这个围脖好漂亮,不知淘宝有没有同款
哦呦,倪学士,您也来了
双松平远
老黄老黄,快来交学费了!
这个,我就不用多啰嗦了。
红衣罗汉
赵孟頫喜欢画马,可谓爱马士也。在中国画中,马的形象一直以来就备受画家们的青睐,而赵孟頫生活的元代,更是鞍马画的高峰。这与元代时,马被看成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标志是不无关系的,蒙古人对马有着天生的热爱。当然了,赵孟頫喜欢画马可不单纯是为了投其所好,而更有以物言志的意思,取材于当时流行的鞍马画,用复古的方式来和现实做抗争。
那赵孟頫又为什么能把马画的这么好呢?
老赵自己是这么总结的:吾好画马,盖得之于天。
换成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有画马的天赋。
多么精辟的总结,我等知道了也学不来!
当然,只有天赋也是不成的,还得要了解马,怎么了解呢?不仅要观察,还得体验啊。在赵孟頫画马的经历中,流传了这样一个故事。据说,他在构思《浴马图》的时候,日思夜想,一天午睡时,他的夫人管道升见他还没起床,就要进屋去叫他,没想到窗户缝里看到赵孟頫正在床上学马在打滚的样子。你看看,这是得有多痴迷啊。
明代王樨登在赵的《浴马图》跋语中就提到赵画马“尝据床学马滚尘状”。
老赵啊老赵,你画什么不好,非要画玛拉大便
花溪浴马图两局部
赵孟頫名下的《马乐图》
这马……这真是乱码,马赛克。老赵走过来,直接在画上写下“这是伪作”。
最后,来八卦一下老赵的私生活呗。
赵夫人墨宝
赵孟頫与妻子管道升,一生琴瑟和谐。管道升是一代才女,女书法家。元仁宗曾让她与赵孟頫同写千字文:令后世知我朝有善书妇人,且一家皆能书。管夫人曾有《渔父词》云:
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利浮名不自由。
争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风归去休。
老赵和云:
渺渺烟波一叶舟,西风木落五湖秋。
盟鸥鹭,傲王侯,管甚鲈鱼不上钩!
虽然夫妻和美,但是在一夫多妻的封建社会赵孟頫老先生也难免动点小心思,想纳个小三啊什么的。于是他给管夫人留了个条:
我学士,尔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云。我便我娶几个吴姬、越女,也无过分,你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然后呢,管夫人留下了一首千古诗篇!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拿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然后,将咱们两个一起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老夫老妻感情都浓到这份儿上了,即便是隔着上千年现代人都要感动得昏古七了。赵老先生当然没话说。纳妾之事也就呵呵了。
延佑五年(1318),赵夫人足疾复发。经赵孟頫多次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归。五月中旬,途经山东临清,管夫人病逝舟中。赵孟頫悲痛万分,相濡以沫的管夫人撒手西去,给了赵孟頫很大的打击,他对官场的虚名,也因此彻底看破。由于丧偶,长途跋涉,操理丧事,赵孟頫晚年的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延佑七年,仁宗特遣使臣赐衣缎,并召赵孟頫返京,但此时赵孟頫因病不能长途跋涉了。次年英宗即位,再次遣使召赵书写《孝经》,赵以年迈体弱要求致仕,终于得到朝廷的应允。此时赵孟頫耳鸣眼花,颓然老矣。但他倾心于佛、道之旨,以书写经文为乐,并写下许多书画作品和题跋。他认为“人谁无死,如空华然”,因而在平淡中度过光阴。英宗至治二年 (1322)六月,他逝于吴兴。临死还观书作字,谈笑如常。享年六十九岁。
——————————————————————————————————
编辑文本的时候,我发现上传后的图像会跟原图有偏色,可能是网络压缩的缘故,原图并无偏色。请大家放心下载!
这是文件列表,总共49G,159个文件。部分文件由于扫描时间不一,设备也不尽相同。不同版本在分辨率,色差有微妙差别的,我都留着了,供大家分析研究,差别大的,我会删其弱者。有一部分文件被压缩严重,只能观看,细部已很难分辨清晰,我会跟进文件的更新,和厂家保持联系,有更清晰版本会补上。
让大家久等了!
链接:http://pan.baidu.com/s/1nvfydbr 密码:v2hi
原文链接网站,是260DOC对赵孟頫全部作品的逐一解析,非常到位。推荐给大家!
最后,大家若需要某一张,朝代不限,作者不限,书法国画篆刻皆可,可以直接跟我联系索取哦。象之独家,高清,这次有马了,祝您看片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