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收音机

人们都说每个人的世界是走出来的,我的世界却是分了两个步骤:先是听出来的,后来才去一步一步走的。

在我还小的时候,应该是读了初中吧,家里买了一台收音机。收音机像枕头那样大小,是凯歌牌的,上海生产。

就像赵本山春晚小品所说,收音机是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我们全家人都给疼惜的不得了,母亲缝制了一个布套,只露出开关部分;我们凡有空闲时间,就要给它细细地擦洗。

全家人吃饭的时候,收音机就被稳稳地放在炕台上,相声啦,评书啦,戏曲啦,就哗哗落落的洒满了屋子里。秋忙时节剥玉米的夜里,收音机会摆放在窗台上,我们听着牛群冯巩的相声《小偷公司》,哈哈哈的笑声在月亮底下传出老远老远的夜空里。

那时候,每天中午12:30的长篇评书联播,吸引着大人小孩所有人的心思。刘兰芳的《岳飞传》、《杨家将》,单田芳的《三国演义》,勾得大人们刚到收工时间就扛了锄头往家跑;小孩子更是厉害,放学铃响第一下,人就飞出了教室,撒了脚丫子往家奔,到家呼哧呼哧地喘着气儿,先要把收音机打开,放到中央广播台,瞪着眼睛等着评书开始。

我那时候的心情,更是急迫得不得了。为了把握时间,干脆用了油笔,在左手腕上画了一块儿手表,指针固定指在12:30那个地方,自己的心思紧紧地系在了评书里……

这收音机,其实我占有的时间最多,放在炕头的窗台上。我常常借了做作业的名头,很小声音地偷偷放开了收音机,欢畅地听,磨蹭着做作业。

那时候,收音机里最流行的节目广播连续剧、评书和相声。我们现在很容易就可以观看的电视连续剧、电影和其他文艺节目,在当时却都是要通过收音机听的。

我那时候经常听的电影有英国电影《虎口脱险》、法国电影《巴黎圣母院》、南斯拉夫电影《桥》,和国产的《骆驼祥子》、《铁道游击队》、《夜幕下的哈尔滨》等等等等,最熟悉的配音演员有童自荣、乔榛等大师。我当时还很纳闷,怎么外国人的声音都是同一个很有磁性的中国人声音呢?

在没有视觉欣赏的年代里,我的听觉被开发出了奇妙的功能,我的想象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开发。——如果说我的想象力还不错,那一定是那台收音机的功劳。它让我凭借着声音的翅膀,遐想到了无边无际美妙绝伦。很多后来看到的电影,跟我很早时候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无比精彩的展演比较起来,居然逊色很多。很多时候,我觉得眼睛看到的演员的表演,远远没有我借助听收音机的配音和自己的想象精妙,有趣儿。

在听过的电影里,《骆驼祥子》这部电影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在我后来在银幕上看了电影的时候,我很失望,我感觉完全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好,待我再后来读了老舍先生的原作之后,我发现无论广播剧还是电影,已经把老舍先生的作品,破损了许多,距离老舍先生的风格有了那么大的距离。

正是从那个时候,我真真正正地关注老舍先生的作品,从《骆驼祥子》,到《四世同堂》,再到《茶馆》。我被老舍先生纯正的京腔京调儿、短小碎词的幽默风趣语言所折服。

九十年代我工作以后,一次无意之中在《收获》杂志上看到了余华先生的中篇小说《活着》,我的想象力与作品达到了完美的契合,我完全沉醉在了作品之中。我为作品所震撼,在细细研读数遍之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这部小说手抄了一遍,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被写完了三分之二。

后来,听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福贵》。我从来不敢看一眼,我只怕编剧的蹩脚和演员的浅薄,破坏了我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那种感觉,就像我对于一个钟情的姑娘,都不愿意让别的任何一个人看她一眼,仿佛那样也会玷污她在我心目中的圣洁与美丽。

在我上了大学之后,家里给买了一台单卡录音机,我常常用来听英语磁带,但也时常听听收音机里的东西,尤其是在独自静坐的时候,听着听着,思绪就回到了附耳听评书的情境之中。

大学的时候,我经常做的事情是泡图书馆和逛古旧书市,往往会淘到很多很多老版本的好书,然后便缩在教室里或者校园僻静处啃读。那些文字,带着我的思绪飞到了我从来没有去过,今生可能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地方,但仅仅是凭着想象的游历,也让我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机,那台收音机已经很过时了,妈妈把它还珍惜地保存在一个盒子里。每年过年的时候,家里打扫卫生的时候,我常常会打开盒子,久久地望着它出神,摸着它已经被磨得光亮光亮的外壳,追忆那些逝去的岁月。

小时候,我最大的梦想是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这梦想,就是从那台收音机里开始萌发的。那时候,听着收音机的时候,我的心里暗暗树下了一个志向:一定要出去到外面的世界走一遭,去看看,去闯一闯,即便不能满载而归,起码可以满意而归。——我告诉自己:经历过,就是最大的收获!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惠安中学教师,省诗联协会会员。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

(0)

相关推荐

  • 万安峰‖散文:遥远的收音机

    遥远的收音机 文/万安峰 三十多年前,电视机还是大多数家庭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但收音机却是家家必备的. 记得我五岁生日那天,父亲风尘仆仆从省城赶回来,连汗都来不及擦一下,就把手上的旅行包放在桌上,然 ...

  • 那时候(二):收音机

    现在想听歌的时候,非常方便的打开手机就会实现,不像那时候,非得等收音机里播放才能听,由此,很自然地就想起那时候的收音机-- 父亲特别喜欢听单田芳讲的评书,每到中午吃饭时,父亲都会按时收听,我们不喜欢, ...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聆听评书大师们的艺术风采

    我最喜欢五位评书大家的评书,分别是被称中国四大名家的袁阔成.单田芳.刘兰芳.田连元,外加张少佐. 这五位的评书我格外喜欢,每天都听,从童年时代一直延续到现在.他们的评书陪伴我度过了无数美好的时光.以前 ...

  • 滕跃堂‖收音机

    收音机 "嘀嘀嗒,嘀嘀嗒,小喇叭开始广播了!"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弦律,对60后和70后来说太过亲切,那时的收音机让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着迷和依恋,很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收音机在 ...

  •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为粉丝烹饪一道记忆中的葱烧香菇,能让你念念不忘的味道是什么呢

  • 你记忆中的韩国音乐? 来自 李家焕

    #好音乐# 在你记忆中,韩国音乐或许仅仅是男团和女团,偶像组合,又或是唱功平平,作品表面的三流歌手,本贴带你探究真正的韩国乐坛. 首先,韩国或许是世界唯一一个在流行乐坛拥有完整体系的国家.我们先从喜闻 ...

  • 家乡的味道丨停留在记忆中的“弹棉花”。

    说起弹棉花,不禁让我想起在农村的生活,只是,弹棉花你还记得吗? 01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如今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部分农村还保留着弹棉花的老手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慢慢被机器或者其他材料给 ...

  • 农村人记忆中的诚信——赊小鸡,曾经的那声吆喝是最淳朴的乡音

    小时候的农村虽然不富裕,物质短缺,但那是真正的乡风淳朴,人人都讲诚信,邻里之间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即使是对外村不认识的人,也是客气热情.那时候的村民们除了种好自家的地之外,还偶尔做些小生意,走街串巷 ...

  • 老照片:记忆中的安徽马鞍山,带你重温这里的旧时光

    图为昔日商业大厦一带的城市街景,这个留有马鞍山人很多回忆的大厦在2013年被拆除了.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马鞍山市的商业综合体也是越来越多.昔日马鞍山的老牌商场,你还记得哪些? 图为昔日马鞍山火车站站台 ...

  • 孜叶日·努斯别克 || 记忆中的采棉季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孜叶日·努斯别克,来自中央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喜欢绘画. 记忆中的采棉季 前段时间,"新疆棉事件"闹得很厉害,唤起我关于家乡采棉季的一些 ...

  • 文学百花苑第六届全国文学大奖赛 049 记忆中的“代销点” | 赵玲霞

    作者 记忆中的"代销点" 赵玲霞 提起代销点,只有生活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人才会记得. 我们村的代销点在二道街正中央,紧挨奶奶家.草顶.土墙,门前是一条宽阔的土路,下雨天泥泞 ...

  • 记忆中的新华百货人

    <口述宁夏> 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新华百货的前身-新华街第一百货门市部,那时我们都习惯叫"新华百货一".尽管那时在平房里的商店不是太大,栏柜间的距离有限,但是只要进到 ...

  • 记忆中的小时光

    长按封面扫码播放高清MV幻灯 器材: Canon EOS 5D Mark IV 焦距: 39.0 mm 光圈: f/2.8 作者:^_^Da欣·· 糖粉编号:112799 成都糖粉 微博:@你两都叫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