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坐堂 五官科病诊治绝招30 外耳湿疹
外耳湿疹
外耳湿疹是指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多发性皮疹,以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多因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受药物或一些湿、热、毛织品、化妆品、喷发剂、耳环及鱼、虾、牛奶等容易成为致敏因素的物质刺激所致,外耳道长期脓液刺激可诱发本病。小儿多见,一般双耳发生。
外耳湿疹是指发生于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多发性皮疹,以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为主要特征。多因耳廓、外耳道及其周围皮肤受药物或一些湿、热、毛织品、化妆品、喷发剂、耳环及鱼、虾、牛奶等容易成为致敏因素的物质刺激所致,外耳道长期脓液刺激可诱发本病。小儿多见,一般双耳发生。
有哪些症状?
1.急性湿疹:多见于婴幼儿,以极痒为主要症状,常伴有烧灼感,有继发感染者常有疼痛发烧,婴幼儿常因瘙痒难忍出现烦躁不安。外耳皮肤红肿,有小水疱,溃破后可流出黄水样分泌物,表皮糜烂,有时被黄色痂皮覆盖。如因搔抓而继发感染,则病灶扩大,渗液增多,还可出现小浅溃疡。
2.慢性湿疹:除瘙痒外,外耳皮肤增厚,表面粗糙不平,有时表皮脱屑、皲裂、结痂,局部颜色加深,甚至形成外耳道狭窄,鼓膜表面受累可引起耳鸣及轻度的听力减退。
1.急性湿疹:多见于婴幼儿,以极痒为主要症状,常伴有烧灼感,有继发感染者常有疼痛发烧,婴幼儿常因瘙痒难忍出现烦躁不安。外耳皮肤红肿,有小水疱,溃破后可流出黄水样分泌物,表皮糜烂,有时被黄色痂皮覆盖。如因搔抓而继发感染,则病灶扩大,渗液增多,还可出现小浅溃疡。
2.慢性湿疹:除瘙痒外,外耳皮肤增厚,表面粗糙不平,有时表皮脱屑、皲裂、结痂,局部颜色加深,甚至形成外耳道狭窄,鼓膜表面受累可引起耳鸣及轻度的听力减退。
如何治疗?
苦参6克,柴胡6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0克,蒲公英10克,当归10克,车前子(包)15克。
*风重而痒甚者,加白蒺藜10克,防风6克;
*热重痛甚者,加赤芍10克;
*湿热者靡烂甚者,加泽掰10克。
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苦参6克,柴胡6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0克,蒲公英10克,当归10克,车前子(包)15克。
*风重而痒甚者,加白蒺藜10克,防风6克;
*热重痛甚者,加赤芍10克;
*湿热者靡烂甚者,加泽掰10克。
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有哪些单验方?
1.菊花60克,蒲公英60克,水煎,待微温外洗患部并湿敷。
2.紫草适量,捣碎成茸状,浸泡于香油中制成紫草油,涂患处。
3.轻粉、炮穿山甲、铅粉、黄丹各等份,将轻粉置于硬纸上,加热焙至微黄后研极细末,将山甲碾碎过细筛,然后诸药混合,研匀备用,流黄水者敷以干粉,渗液少者加适量麻油调涂,每日2次。
1.菊花60克,蒲公英60克,水煎,待微温外洗患部并湿敷。
2.紫草适量,捣碎成茸状,浸泡于香油中制成紫草油,涂患处。
3.轻粉、炮穿山甲、铅粉、黄丹各等份,将轻粉置于硬纸上,加热焙至微黄后研极细末,将山甲碾碎过细筛,然后诸药混合,研匀备用,流黄水者敷以干粉,渗液少者加适量麻油调涂,每日2次。
特别提示
1.采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厦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患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痴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蔬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3.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滴在痒处。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4. 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蕻、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1.采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厦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
2.患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痴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蔬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3.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滴在痒处。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
4. 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蕻、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