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商陈老亭发迹之谜

凤凰宅主

巨商陈老亭发迹之谜

他曾是淇县的风云人物,至今仍有人对他的发迹津津乐道;他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商机;他家大业大,有钱有势,建造了九门相照大庄园,还曾控制了天津一周的粮价;他连娶九个老婆却仅生一女,辛苦打拼来的家业落入远房侄子手中,他叫陈老亭。陈老亭,原名陈金堂,淇县董桥村人,生于清道光十六年(1838),卒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终年70岁。陈老亭是一个精明的地主和商人,他的发家史充满了传奇色彩。

陈老亭庄院航拍图

有年春天,当麦子正在扬花的时候,陈老亭一大早坐马车到县城自家的粮行办事,走到半路突然肚疼,便钻到路边的麦地里方便。刚刚蹲下,手触麦子感到冰凉,他顺手捏了一下麦穗,发现麦穗霜冻了,便意识到今年麦子要减产。他脑子一动,心想,这可是个发财的机会,趁别人都不知道霜冻的情况,我将淇县所有粮行里的粮食全部买下,囤积起来,今年一定能卖个高价钱。一上车,他就对赶大车的说,快马加鞭进城。到了城里天还未亮,就叫醒粮店掌柜说,你赶紧出去跑跑,把所有粮店里的粮食全买下,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不还价,我有大用场。掌柜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一一照办了。事后人们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悔之晚矣。陈老亭抓住麦子减产的机会,狠狠地捞了一把。

陈氏庄园内景

陈家大院陈老亭每年春天都要去天津卖一次粮食,有一年曾控制天津市一周的粮价,大发横财。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年,陈老亭把粮食装上船,从淇河经卫河直运天津市。但粮价行情不好,比河南的还便宜,不能卖。粮船在运河一停就是两三个月,可是粮价仍不上涨。到天津贩卖粮食的不只陈老亭一家,陆续到天津的,仅河南的就有几十家,都停泊在运河,不敢上岸,想等个好价钱。可时间一长,河南的不少商家受不了啦。这岂不是坐吃山空吗?有几家商量,想把粮食都给了陈老亭。陈家的生意大,本钱大,不怕拖。他们就跟陈老亭的掌柜说了。掌柜想这可是个大事,不敢擅自作主,迅速回去向陈老亭汇报。陈老亭沉思片刻,十分高兴地对掌柜说,要,都要了,但不给现钱,等什么时候卖了,再给钱。掌柜回到天津一说,把这些小粮商们高兴坏了。这样一来,运河里停泊的大批粮船渐渐地都走了,只剩下陈老亭一家了。因为买卖大了,陈老亭也拿不准能否赚钱,十分担心,便放下家中的一切事情到天津亲自坐镇。一连又等了数月,天津的粮食供应逐渐紧张,粮价有些抬头。天津的粮商们就去找陈老亭,请求陈老亭卖粮。这时陈老亭腰杆一挺说,不卖。粮食供应更为紧张了,粮商们便天天去和陈老亭协商,最后达成一个协议,天津粮商卖粮陈老亭不卖,陈老亭卖粮天津粮商不卖,即不同时出售。轮到陈老亭卖粮时,陈一下将粮价抬高了许多。民以食为天,粮食再贵也得吃,陈老亭整整垄断天津粮食市场一个星期,又一次大发横财,也完成了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

陈家大院外景

陈老亭发财后,开始大造庄园。他在天津请人设计了一个三层四合院转脚楼,仿照天津洋楼建造。大宅院左边还建有一个大偏院,为几十号仆人、长工、打杂的住处。另外宅东边还有一栋三层楼房。建造时一砖一瓦都非常讲究,据说墙上垒一块黑颜色的砖也不行,陈老亭也得叫人扒开重砌。房子的门窗设计别致,每个门窗的周围都有S”形或菱形的石刻花形装饰。落成后,整座大院在村中如鹤立鸡群,威严地俯视着这片土地。除此以外,陈老亭还置买粮田数十顷。分别在董桥村、淇县城(朝歌老街)和道口镇开钱庄3个。当时道口十分繁华,有小天津之称。因为有钱,陈老亭还买了清朝的道台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市厅级。在封建社会,面对官府、军阀、土匪的倾轧和盘剥,一个地主没有靠山,也是个受气包,陈老亭非常有远见,他不但要钱,还要有势。陈老亭又是建豪宅,又是置田地,这样一来,家道有败落之嫌,有人趁机煽动说,陈家的钱庄不行了,要崩盘,都快去取钱吧。客户害怕了,纷纷前去取钱,闹得人声鼎沸。一时弄得钱庄掌柜招架不住,掌柜派人飞马报告陈老亭。陈老亭先是一愣,又转念一想说,马上给道口钱庄送钱。可是钱库里也没有多少钱,陈老亭叫伙计们用泥搓成银元一样的泥墩子,然后用红纸一墩一墩地包好,从外面看跟真的一样。陈老亭命令四辆马车都装半车假币,然后上边再装银元,车满满的,一切都按吩咐准备妥当,陈老亭又让每辆车都套上清一色的骡马,再有几十号持枪护押车,从董桥出发浩浩荡荡地直奔道口。四辆满载银元的马车往钱庄门口一停,看热闹的人倾城出动,不少人竖起拇指说,还是人家淇县陈老亭。急着取钱的人一看这阵势也不取了,反而存钱的人更多了,这样,陈老亭不但稳住了钱庄,而且生意更加兴隆。

清末民初的天津码头

陈老亭富得流油,许多人都盯上了他,但因他有钱有势,却也奈何不得。而且陈家的防守非常严密,四合院转脚楼上住有家丁团练一二十人,院门安有千斤闸,白天用辘轳把千斤闸绞到三楼上,晚上再放下来,将门堵上,非炮轰难以打开。但就是这样固若金汤的陈家四合院也被盗过。据说盗贼是用独木杆(比三层楼高的杨树)缠上白布,当夜深人静之时,搭在房上,赤脚悄悄爬上去,然后用熏香将房中的人全部熏倒,手脚麻利地盗出陈家许多金银珠宝。走时将银元、铜钱撒得满街都是,大概是为了麻痹人,湮灭逃跑踪迹。当陈老亭等人醒来时又惊又怕,惊的是,竟敢偷到陈家头上来,怕的是杀害他的家人。还好,人都安全。陈老亭愤怒地说,我多年的积蓄就这样完了,不行,明天我找县官赶快给我破案,追回我的银子。次日早上,陈老亭穿上官府,带着随从到浚县,浚县知县热情接待了这位上司。他却气呼呼地用烟袋敲着县官的头说,限你三天给我破案,破不了案,拿你是问。县官只得连连答应。陈老亭又到淇县、汲县县衙,也都是如此。据说此案最终在浚县侦破,是浚县某村给陈老亭盖四合院的瓦匠们所为。

陈家钱庄(同时期参考图)

陈老亭还是一个很仗义的人,一言九鼎。据说,他的大宅院原来不够齐整,前排是7间房,后排是5间,按民间的说法是棺材头形状,不吉利。陈老亭就找后排的邻居,想商量买下来。但邻居也是一个殷实户,左右不同意。陈老亭就许下重诺,说你要是痛快答应,我用银元把这两间地皮摆严,不留空隙,无论最后是多少,都是你的啦。不料邻居却不为所动。这件事一时就僵到这里。没停几年,邻居家道败落了,想出售这两间地皮。陈老亭没有趁人之危,说,我过去说过的话还算数。就让家人去给邻居的地皮上摆银元。

就是这样一个叱咤商界的风云人物,却落了个死后无人送终的凄凉与落寞。陈老亭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寿终正寝,他虽一连娶了九个老婆,可仅生有一个女儿,女儿嫁到浚县后不久便去世。因其没有儿子,大姨太要为陈老亭选过继儿子。偌大的家业引来族人的觊觎,一时竟选不出继承人,棺材便在家中放着,一年用桐油油漆一遍,再用生白布裹上一层,再用桐油将白布油漆一遍,年复一年,棺材在家一放就是12年,这样油漆了12遍,裹了12层。大姨太虽耗费了不少心思,继承人却迟迟定不下来。此时已进入民国,陈老亭的家业最终由他一个非常有势的远房侄子继承,而且结尾颇有闹剧色彩。民国六年陈老亭出殡时,因先前发生了12年的争执,附近村子的人都去看热闹,看到有警察持枪站岗,这位继承人一手拄哀仗,一手拿枪看着老盆(当地风俗,谁摔老盆,谁就有继承权),剑拔弩张,生怕被人抢走。陈老亭的大姨太于民国十四年(1925)去世,终年九十岁。

陈家粮行

解放后,陈老亭的大宅院全部充公,一代商界巨贾陈老亭花费心血建造的庄园,就此成为普通村民的民房。1966年,当地群众将陈老亭的坟墓伐开,陈老亭在棺材里的小床上躺着,如同睡觉一般,面色安详,穿着崭新的清朝官服,拖着一条长辫,身上还挎着一把东洋大刀。死了60年的陈老亭一时成为全县街头巷尾的奇闻。

陈老亭墓地

再后来,陈家庄园的一院、二院陆续被拆除,如今仅留三院和一栋长工楼。因为许久无人居住,院中已长满杂草。曾叱咤风云的陈老亭和他的传奇故事,仍在这片土地上口口相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