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经理话题】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田枫林:高技术客群金融服务是工行新优势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商银行对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企业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这份“硬核成绩单”再次彰显工商银行的科技金融实力。
从搭建10家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到建设100家特色支行,工商银行在支持科创企业领域已形成独特的服务经验。近日,工商银行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田枫林在接受《中国金融家》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工行致力于把高技术客群金融服务打造成为公司信贷领域长板新优势,通过制定全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丰富多元化科创金融产品供给,努力形成统筹服务大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家》:工行科创企业贷款余额和增量均保持同业领先。请您谈谈工行在服务科创企业方面有哪些举措与亮点?
田枫林:工商银行始终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提升对创新主体、创新链条的金融服务能力,致力于把高技术客群金融服务打造成为公司信贷领域长板新优势,强化战略的前瞻性和执行力,全面提升品牌影响力。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行对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技术领域企业贷款余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交出一份靓丽答卷,具体工作举措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提供专属金融服务。工行高度重视金融对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持,围绕“四个面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聚焦重大科技计划、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科技任务承担主体,加强资源配套保障,加大信贷规模倾斜,灵活定价授权,开辟绿色通道,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二是聚焦科创高地,打造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工行大力推进科创金融专业化服务机构建设,同业首家建立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 特色支行的科创金融专业化服务机构组织架构。目前,工行已经相继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科创较为活跃的重点地区组建了10家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全力将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服务科创企业的领头羊。同时,在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重要科技结点地区积极推进100家特色支行建设,致力打造横向覆盖新兴产业重点行业、纵向总分行分层管理的特色支行专业化服务体系,为科创企业金融服务注入了新鲜活力。
三是聚焦创新主体,开展专项服务工程。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科创企业的集聚地和重要群体。通过加强与高新区内投资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合作,工行为高新区内重点企业和优质人才提供专属金融服务。工行还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重点服务群体,开展专项服务工程,努力提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开户率、授信覆盖率和贷款覆盖率。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工行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7500亿元。
《中国金融家》:针对传统银行服务模式与科创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工行在金融产品、金融服务方面有哪些创新与特色?
田枫林:科创企业的金融需求有其自身特点,工行通过制定全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统筹运用贷款、债券、股权、租赁等多种金融工具,丰富多元化科创金融产品供给。比如,科创企业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而传统商业银行偏好成熟期客户。为此,工行推出“启航计划”,加强对初创期科创企业的支持,创新创业贷、投普贷等专属金融产品,与政府引导基金、创投基金等机构合作,通过股权基金投资和银行贷款协作的投贷联动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初创期急需的资金支持,助力科创企业快速成长。
针对科创企业核心资产是技术,但技术难以快速变现的情况,工行联合专业评估机构,为具有一定技术领先性和可控性,拥有市场化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科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服务,并联合政府机构、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开发科创知产贷等个性化产品,助力科创企业盘活智力资产。例如,工行基于企业的知识产权担保,为一批高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及时提供融资支持,解企业燃眉之急,获得政府、企业的一致好评。
此外,工行还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综合服务。例如,针对科创企业人才价值高的特点,工行创新服务手段,把握住科创人才这一核心要素,推出科创精英信用卡、科创人才贷等产品,配套科创企业专属个人金融服务和贵宾私人银行服务等一系列专属服务,助力科技企业人力资本充分运用。针对科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急需的资源导入,工行积极赋能,充分发挥自身客户资源、网络布局和技术优势,通过“环球撮合荟”平台、供应链金融、工银大学、工银科技、工银智库等平台或产品,为科创企业提供集商机发现、财务培训、咨询推介、技术导入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工行深圳分行通过科创中心为商汤科技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图为商汤科技展示的星云AI服务器技术。
《中国金融家》:科创型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高技术和高风险的特点,这对银行的贷款审核和风险控制提出了较高要求。工行如何在加大科创企业支持力度的同时,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田枫林:针对商业银行传统风控体系与科创企业不匹配的问题,工行重构了一套完整的科创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二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创新风险评价体系。围绕科创企业技术、人才、商业模式等核心要素以及科创企业的股权投资资金、政府补贴资金、可核实订单等未来确定性收入,在业内首创科创企业专属评级和授信模型,更加准确反映了科创企业的真实情况,助力科创企业更好获得商业银行信贷支持。
三是按照“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引入外脑,协助工行把控技术风险。工行与专业化评估机构开展合作,发挥其技术评估的专业和特长,协助工行在调查审查各环节对企业技术成熟度、领先度、适用度等关键要素进行评价,把控项目的技术风险。
四是按照“见微知著防患未然”的原则,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科创企业信贷风险预警体系。与相关政府机构加强合作,及时了解行业政策导向和项目投资信息,预防新兴产业投资风险,同时借助工行领先的信用风险监控平台和融安e信平台提前监测企业可能发生的违约事件,提高信贷资产的安全性。
五是按照“失职负责尽职免责”的原则,探索容错新机制。结合科创企业金融服务特点探索制定单独的尽职免责实施细则,明确在限定信贷投放总额和单笔金额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风险容忍度。
《中国金融家》:目前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虽取得明显成效,但科创企业的融资现实与实际需求仍存差距。您认为,商业银行如何提升服务科创企业的能力?工行未来有何规划布局?
田枫林:工行将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入科技创新领域,以更加创新的服务理念,更加适配的服务内容,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全力服务好科创企业,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一是明确支持重点。紧跟创新链产业链,布局资金链,努力形成统筹服务大中小型科技企业的金融体系。面向创新领域,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技术创新薄弱环节,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融资支持。面向创新主体,支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数字经济等新动能领域的高技术客群,满足其研发支出和成果转化项目资金需求。面向创新高地,服务综合性国家创新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建设,服务区域创新增长极、国家技术创新基地、国家实验室、创新联合体,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
二是强化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上,继续围绕盘活科创企业“人才”“智力”等资产,创新产品和服务方案,加大综合服务和全量融资支持。模式创新上,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增强对领军企业及其上下游科创企业的服务能力。围绕融资、融智、融创,搭建数字化场景,开展助企成长行动,推动科创与民营普惠金融协同发力。风控创新上,加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评级、授信、技术风险评估等方面应用,提高“主动防、智能控、全面管”风险防控水平。
三是健全保障体系。体制机制上,加快推进点面结合的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深化科创金融的业务授权、资源配置、风险管理、考核评价、统计核算等改革,更好地适应当前创新主体多元、创新路径多变、金融需求多样的新趋势。资源配套上,完善科创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定价授权、经济资本占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一系列差异化政策,引导分支机构加大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生态建设上,加强科创金融生态建设,更好发掘技术要素价值,积极促进创新企业孵化、创新成果转化和创新资本形成,支持企业协同优化创新功能布局,助推形成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制作:隗晨阳
中国金融家杂志
CHINA FINANCIALYST
主管:中国人民银行 主办:金融时报社
金融业智慧解读 金融家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