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作家于艾平的一封信

给作家于艾平的一封信     杨连山

于作家艾平先生:您好。

我这两天一直在浏览您填补空白的鸿篇巨著《原谅,但不能忘记》,此书原载:卷一《白土地》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 10),卷二《在特殊监狱里》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 7),卷三《车前草》香港天窗出版社(2015. 3),卷四《大荒原》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1)。书出版后,《书市周报》、《齐鲁晚报》、《济南时报》。上海文艺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侨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先后进行了连载和选载。凤凰网、新浪网连载后点击量逾200万,因而作者当选中国网络红人,这是您自己说的。是有意炫耀,还是故意炒作,唯有您自己心里门清。

您还列出了一长串要感谢的著名人士的名单:感谢老前辈季羡林先生,于病中挥泪题写书名;感谢作家野莽先生,欣然作序;感谢作家张炜先生、作家杨争光先生、理论家徐友渔先生,向读者推荐本书;感谢作家许晨先生、评论家刘喜录先生,撰写评论文章;感谢画家王进先生,为本书插图;感谢作家、汉语言学家张港先生,评论家赵宪臣先生,作家安晓霞女士,作家刘伟女士,新华社记者于春美女士,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校对1——4卷修订稿。我细细地读了您的上述文字,我咋觉得有扯虎皮拉大旗之嫌。是的呀,您是深谙此道的啊。《原谅,但不能忘记》卷一《白土地》由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后,反映平平啊,现在炒作的热起来了,真的热起来了,这正是您推销的艺术奥秘所在啊。

此书通过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在那个特定时代的经历,欲再现文革的时代大潮,对于每一个人的冲击。我们都是时代的一片树叶,时代的大潮裹挟着,任其飘落,碾轧成泥。看了此书,我还是有一种隔靴挠痒轻飘飘的感觉。您咋就像一个江湖郎中,在路边吆喝一群人,忽悠着说真方,买的却是假药。您只看病,却没有开药。您并没有像挖井一样挖到最深处,而是只揭开了黑幕的一角,是冰山之一角,甚至冰山一角还不到。剩余的呢,还有很多仍然遮盖着的吧。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作家,一个码字人,应该守护着文化和文学的标高。创作出文学精品,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光荣的使命,需要我们的作家用铁肩担起来,用妙手描绘时代的画卷。

于作家呀,你的任重而且道远啊。您说,我早已原谅他们,况且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些人活得可悲可怜可叹,将一辈子受到良心的谴责和折磨。而对于这些人,我们也应该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这些人也是时代失误的受害者,他们也是无辜的啊,他们作为时代的一片树叶,能超脱时代的局限,能抗拒时代的裹挟吗?他们的天性也不是生来就是恶的呀。那么他们的善为什么在他们的心里消失的无影无踪,荡然无存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反省,我们愧对时代没有,我们愧对国家没有,我们愧对民族没有,我们愧对人类没有?是历史的悲哀,也是每一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浮沉和悲哀,而不是哪一个人所能左右的。帮助他们反思自己以往有心或者无心的错失,应该是时代和历史赋予人们的责任和使命。

就拍到这里吧,此致撰安。                               二零二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易大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