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雪:河流之上

王利雪的文字细腻,有刻痕,有力量,有思想。

作者王利雪,安徽阜阳人,散文作家,现工作于临涣。

河流之上 

河流之上,没有犹疑,我极其信赖我的眼睛,以及每一个由瞳孔而传达于我内心的视像。流动的河水,与我不断波动的内心,在同一个频次里振动,起伏。

河流之上,没有围墙,没有封闭,没有隔绝,没有粉饰,没有抵触,甚至没有因孤独、哀伤需要从河流之上得到契合于内心的苍茫、阴郁。五月之尾,河流之上,所有的一切都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呈现:无边无际的绿色,浅绿、深绿、鹅黄绿、葱绿、油绿,层层叠叠,高高低低,勾勒出绿的生命线;自然生长的一切,比如飘浮的水草,飞掠的水鸟,平静而深邃的流水;人类的活动,比如那些绵延不绝麦芒金黄、即将收割的麦田,一艘正在缓缓行进的船。

船是开放的,让视线与心情恣意放松。尽管木质的游船,设有古朴的船舱,古朴的窗,还有那雕刻精致的船头。通往船头与船尾的门打开,每扇窗子都打开了半扇,风在船舱里自由出入,旋转。

通透,即可纵目远眺,或者只紧盯近在咫尺的流水,专注于每一个细小的涟漪,每一个像山脉与山谷般起伏不断的波纹。涌动,平复,起伏,沉落,一艘船引发着河水的游戏,又给予着它生命中从不缺少的激情。

这是时间之河,每一滴透明的水珠里包裹着透明的、有质感的时间。微甜、清新、明媚、自由,河流之上的一艘游船改变了时间的样子,掠过我眉间、眼角的风改变了时间的样子,那些沉重的、灰暗的、禁锢的时间印迹,在这一刻通通隐遁了。

在河流之上,无需抵制与对抗。我们所能做的,所须做的是对话。尽一切努力与船上的时间对话,去看,去听,去感知,去记取,甚至那些突然飞来的回忆的碎片,与这条河流有关的,我都觉得太奢侈。我放空着,又充盈着。

船先在浍河之上缓行,又转而掉头,行进于泡河之上。我并不能准确说清这艘船的航线,甚至不清楚两岸所行经的村庄。但并不妨碍我以一个行者的身份,以一个游客的身份去享受浍河与泡河的美,去感受自然的力量,以及它强大的抚慰与疗愈能力。

弱水三千,我独取一瓢。在这艘于临涣古镇的古南阁遗址边出发的游船上,我并不是独行者,除去开船的帅气小伙,还有几个朋友同行。但是只要我愿意,谈笑之余,我依然可以忘记所有存在于周围的声音。

河流之上,我囿于自己狭小而阔大的世界。我以思想的质点囊括着一条河的所有,它的走向,它的曲线,它的时间,它的不断变幻的生命……

曾经的无数次,我远望这条河,或依水近观它,或追逐着它的河岸线步行,走过青葱的麦田,走进全然陌生的村庄,走到双腿如铅。我曾从此岸走到彼岸,看见落雪覆满河岸,冰层凝结河面,两个男人破冰行船于河中心,在黄昏的寒凉里垂钓,如在寺庙里打坐般一动不动。我在积雪厚厚的杨树林里看那仿佛冰刻一样的静止风景,许久不见他们扬竿,也不见他们交谈。此种垂钓的乐趣何在,我说不清,也许能懂。

那是两个男人与一条河的对话,我知道有些对话只发生在说话者与倾听者之间,别人无法融入。对话无关乎物质,无关乎晚餐时的鱼汤,或者冰冷的双腿。冰上的黄昏苍茫,洁白;两男子,黑冬衣;渔船斑驳、暗红。

蒙田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我知道,渺小的我们于河流而言,自始至终,难以改变过客的身份。但如果能做河流之上一段时间的主人,也是伟大的。我记不清那天几时离开,我一定没有他们更执拗,因为我在他们的时间之外看风景。

浍河之上的时间,被我一次又一次装进行囊里,又被风刮破,吹散。秋日黄昏,在浍河古码头段,在浍河的一小段延伸出的方塘里,有一个身穿黑皮衣皮裤的女子,划着一条铁皮船,捡收水中的渔网。她先是缓慢地将船驶进塘中的一条水道,然后停下,熟练地从水中捞出一条渔网,双手交错折叠收取,那些渔网以南北的方向悬垂于水中,但她常常只是熟练地收叠,然后扔进船舱里。那些渔网大多空空如也,只有湿淋淋的水气。

我不说话,只看着她。她不说话,只看着水,看着渔网。那些我看上去平静的空空的水面,她却像变戏法一样拾取出十几条鱼网绳。静默的空气间,水滴声时时响起,水流声轻轻涌动。她一直低垂着头,重复着相似的动作,我无法看清她的眉眼,只能看见她在不停地打捞生活的河水,捕捉鱼与虾。那是与晚餐与早饭,与孩子的吃喝玩乐有关的一种打捞,在浍河之上,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渔人驾驶着一艘小船忙碌于晨昏风雨之中。

我常在鱼市上买到的浍河大鲤鱼、浍水小河虾,大多就出自他或她们之手吧。

我从未走进泡河,蛰居临涣二十年,泡河于我而言依然是一个传说。记得十年前,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诵读《临涣中学赋》,读到那句“泡浍流琼”时,会下意识地停顿一下,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

所有关于泡河的想象在这个五月之尾,以游船之上的眼睛旅行,改写了泡河的问号之疑。曾数次远观的泡浍交汇处宽阔的水面,被一艘船划出了长长的航线。

河流是大地的眉眼,是涌动的秋波,我想把人世间一切最美好的词语一股脑地献给河流,均不为过。我无法想象一片土地没有河流泽被的干涸,我也无法想象一个人一生从未走近一条河,被河水滋润的单调。一条河泽被一方百姓,也是一个地区的名片。无疑泡河与浍河是古镇临涣的标识,是一种荣耀,是临涣的一条柔软衣带,是一种恒久、温柔的守护。

五月之尾的阳光从15000万公里的高空跳下来,在河流之上凌波微步。暗流涌动的河面上,不可思议地撒满了硬币般大小的金光,晶莹、灿烂,逐流水的曲线起舞,变幻着舞步。一时间河面上像有成千上万朵金色的小花盛开着,笑意盈盈而又矜持不语。一种迷离、奇异的梦境般的美一时让我词穷。

船只依然在泡河上缓缓行进。在我的前方出现了一个水中小岛,高出水面不足一米的一个太阳形的土丘上,有两棵枝叶婆娑的树,是桑树,开船的小伙子告诉我。“是因为开发旅游,才栽的吗?”“不是,是自然生长的。”与土丘隔水相望的几十米远处,另有一片孤立于水中的月牙形土坡,平坦而狭长,立于其上的桑树,像极水中的隐士,遗世独立,每一个夜幕降临之后,被附近村人称为“太阳岛”与“月亮岛”上的几株桑树,会在星光之下对话吧。

土丘、桑树、太阳、月亮、天空、流云,还有人类无穷的想象力,在这里都以泡河的背景存在着,烘托着一条河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智慧。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一条河,我也是。我只能看到河流所呈现出来的表面,也足以庆幸。河水波潋滟,湛蓝澄澈,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像是河水倒灌了进去。水流洗心,美景悦心,一时间,被多日连轴转的生活绷得紧紧的心彻底放松了,洗净了。

曾有多少人穿梭来往于环古镇而过的泡河与浍河。不同的是,我两手空空,只为游船,而他们或许背着生活重重的行囊。他们在河流的某个岸边跳上船,然后又在这条河,或是这条河融入的另一段上岸。那时,水运比陆路发达,人们习惯于通过一条河一艘船抵达远方,他们船上的一段时间里,有酒有茶,亦有诗。

我们可以从流传下来的一首诗里,去推测一段往事:

《临涣裴明府席遇张十一、房六》

河县柳林边,河桥晚泊船。文叨才子会,官喜故人连。

笑语同今夕,轻肥异往年。晨风理归棹,吴楚各依然。

孟浩然来临涣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坐着船傍晚停泊,早晨离开的。与友相聚,交语爽朗。他所停泊的码头,正是如今已不复存在的南阁城楼前的码头。一座码头,人来人往的聚集地。它被寄予着关于生活的厚望,一趟船的船资,一碗茶的茶钱,一船货物的利润,还有无数人的前程、命运。

随着水运的落寞,昔日的码头被弃用。而古城的南大门南阁城楼,听老辈人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因年久失修,城楼的颓圮之态让人心生安全之忧。于是推倒拆掉。那时,人们尚没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也没有留存古建筑来见证古城历史的意识。旧的去了,新的来了。城门消失了,流水依旧。但多少时间之印都在瞬间倾颓,在无知无痛中磨灭。百年千年的时间,一座古城的正大门,连一张有形的图片都没有留下,如今只能凭年岁已大的老人去回忆,描画。而我们这些后来者,抓住别人回忆中的枝叶,凭空想象,然后唏嘘不已。

船穿过陈彦庄与刘洪庄的河流段,抵达了外桥。同行的朋友说,这里曾经有临涣的四大古桥之一,在当地有石爷爷石奶奶的传说。但是,古桥早已拆了,条石不复存。远远看去,新桥极具现代大桥的特色,如虹一样轻盈的身体横跨泡河两岸,桥上车流不断。古老的历史与现代生活的便利,有矛盾也需融合统一。

与从前的城墙城楼不同,鲜活的河流从古到今永远活着,它曾经的灌溉功能,孕育鱼虾功能,怡养性情的功能,运输功能,仍然延续着。

河流之上,一切都是簇新的。从这艘木质船开始,从打造的浍河与泡河水上旅游开始。每一棵芦苇,每一株水草,每一株风中舞动的树,天空中的云,无影无踪却又无处不在的风,饱满而又湛蓝的河水,以及永远不会平直如一,柔软有弧度的河岸线,还有那些关于河流的古老故事。

在游船内听古琴,喝棒棒茶,品尝临涣本地的特产,船上的时间里身心皆愉悦。我的视线划过岸边停泊的几艘渔船,还有两三艘具有居住功能的大船,那些属于岸边的村庄。成片的荇莱丛聚着,黄色的小花星星点点散布其间,有几只水鸟停下来,啄食,散步,又点着水蹭蹭地飞远。我用极快的速度用相机把瞬间凝固。

河水在耳畔汩汩哗哗低语。一时世事皆忘。

昨天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上一个五月已经不复存在,耳边的风与眼晴里的时间转瞬即逝,我正在选择记忆,或者是铭记。从浍河出发,行经泡河,再复回泡河合流处。我见证着浍河无言地接纳着泡河的生命,然后合二为一体,继续向前,流向南坪,再奔向怀洪新河,最后归依于洪泽湖。我已分不清船下的水珠里,哪些叫泡河,哪些叫浍河。

但它们分明都是时间之印,印证着许多人的足迹与悲欢。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明代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的感慨,在如烟海般的文字中并不鲜见。难的是做,而不是说。河流给我们提供了心灵纵横的空间,它以足够的绵长与宽阔包容我们,倾听我们的诉说。

一艘船开启一段时间之旅,如果不能独行,那就同行。渔船或者游船,只是方式的一种,它无关乎我们的内心。逝者如斯,夜以昼继。船行处,是绿色之河,是生命之河,是回归之河。在时间之河里,我们努力放空一切,努力紧握自己的命运,努力找回自己。

相关文章

诗人木子:组歌临涣里的浴火重生

古镇的水韵流芳:老余的神曲

关注马尔的视觉

(0)

相关推荐

  • 【灵璧美文】拖尾河糗事

    忆童年囧事---之拖尾河糗事! 文/浍沟草根 如今这社会,常见说明星大腕受访忆童年,总结一下大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矫揉造作卖萌型,都已经奶奶级人物了,还努力在娱乐圈中撒娇,采访回忆录多是妮家小时候好 ...

  • 春水已暖

    点击音乐  静心聆听 春天,从一条河的歌声里开始流动. 阳光清亮亮的,微微有些温度.刚度过一个寒冬,它还来没来得及把心房升温.河流并不介意,舒展着波纹,牵过阳光的手,在风里优雅地和它共舞,于是整条河都 ...

  • 【故园梦寻】河流

    前言 人们从童年出发,总以为未来有更好的东西在等待我们,匆匆度过流年.望尽天涯路,却发现我们在童年已经遇到最美的风景. 很多人的童年回忆里都有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我的家乡也有一条这样的河,岸上有树,水中 ...

  • 王利雪:一杯茶的情缘

    作者王利雪,安徽阜阳人,散文作家,现工作于临涣. 一杯茶的情缘 一 认识王士宏二十年,他有着诸多我所熟悉之外的陌生. 我所熟悉的是他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文昌宫义务讲解员.茶馆讲解员的身 ...

  • 王利雪:文字的温暖

    作者王利雪,安徽阜阳人,散文作家,现工作于临涣. 文字的温暖 2019年的初秋,某个周末.我与女儿走进灯塔西约三十米路北的一家板面馆,想吃碗板面. 门口招呼我们的妇人热情的笑容中,有一种说不出的熟悉感 ...

  • 王利雪:土生土长的临涣人

    一 与季哥约在城隍庙茶楼喝茶,选在一个我们都有空档的时间. 这样的时间实在不容易找,一则是我的工作性质受限,坐班时间不得校园之外的自由.而季哥这一段时间正忙着四年一度的中国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工作,要忙着 ...

  • 【西南作家散文】王利雪 /一个人的旅途

    西南作家散文 一  个  人  的  旅  途   王利雪(淮北) 内心深处,一直藏着一个近乎疯狂的念头,想要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上,不管不顾地甩下手中的一切,去开启一次不问目的地的旅行,一个人去流浪.但 ...

  • 【远方】安徽《一封感谢信》作者·王利 主播·嫣然

    远 方 诗 歌 文 化 传 媒 参赛详情请点击 关于远方诗歌文化传媒和中国远方诗人协会联袂隆重举办首届"远方杯"全国诗文大奖赛的公告 作者 主播 一封感谢信 敬爱的王叔叔: 您好! ...

  • 【精品名家文学】隆重推荐 王利全先生《时代佳作 专辑》20210050604

    4 [中国当代杰出诗词名家百强榜]至尊荣誉 [比投网]和[神州文学<比投微榜>大赛组织委员会]联合推出 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  联合推送 当代优秀作品展示 乱云飞渡  文/天马 ...

  • 专访美创科技王利强:站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尖上,争做行业推动者

    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据 · 改变商业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2002年至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 ...

  • 张艺谋新片成五一档口碑王!《悬崖之上》票房4亿的背后,我发现了一个超惊艳的小细节

    作者:三石 编辑:萌萌 各位小叶子们,大家早啊~   又到了每日的学习时间,猜猜三石今天会带大家来偷师哪部电影的海报设计呢?   没错,就是近期评分贼高的一部电影--<悬崖之上>.   好 ...

  • 【精品名家文学】隆重推荐 王利全 先生《时代佳作 专辑》2021051105

    [中国当代杰出诗词名家百强榜]至尊荣誉 [比投网]和[神州文学<比投微榜>大赛组织委员会]联合推出会长:王世春   总编:卢春志联合推送 当代优秀作品展示 ------------ 生命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