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中医经验集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骨及软骨的退行性变为主的疾患。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女性体胖者,且随年龄增长而症状逐渐加重。病因学通常将本病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两大类;临床又分无症状性骨性关节炎(即放射学骨性关节炎)、症状性骨性关节炎。本病一般属中医学“痹症”、“骨痹”等范畴。
(一)辨证论治
l. 寒湿阻络
(1)主症关节冷痛重着,或肿胀,局部畏寒,触之不热,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舌淡苔白,脉弦紧或弦缓。
(2)处方威灵仙15g,制川乌、当归、苍术、白术、黄芪、白芍、干姜各9g,细辛3g.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湿热阻络
(1)主症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局部触之发热,口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处方苍术、白术、赤芍、丹皮、黄柏、防风、川牛膝各9g,桑枝、忍冬藤各30g,滑石、威灵仙、薏苡仁各15g.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3.肝肾两虚
(1)主症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肌肉瘦削,屈伸不利,畏寒喜暖,手足不温,腰膝酸软;舌红或淡,苔薄白,脉沉细。
(2)处方生地、熟地、山萸肉、丹皮各9g,淫羊藿、独活、桑寄生、杜仲各15g,牛膝6g.
(3)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4.瘀血阻络
(1)主症肌肉关节疼痛剧烈,多呈刺痛,部位固定不移,局部肿胀可有硬结或瘀斑;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2)处方威灵仙、当归各15g,丹参、红花、制香附、川芎、赤芍、白芍各9g.
(3)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二)名医经验
1.诸方受诊治经验
(1)辨证论治①寒湿痹阻型:膝关节疼痛乏力,活动及受寒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病初疼痛呈发作性,以后疼痛间歇期逐渐缩短,发作时间逐渐延长,最终疼痛发作呈持续性,且双膝萎软,畏寒喜暖,得温则舒,行走易跌;见膝关节不肿,活动正常,皮温不高,髌周或膝关节内外侧压痛,苔脉多无异常。治当温肾养肝以强筋骨,祛寒除湿而止痹痛。药用附片、山萸肉、天麻、桂枝、制狗脊、炒白术、木香、泽泻、生甘草各10g,茯苓12g.薏苡仁15g,细辛6g.②痰瘀互结型:膝关节肿胀疼痛,行走困难,跛行明显,不能下蹲;膝关节肿胀,屈伸受限,皮色不变,局部皮温微高,关节周围广泛压痛,浮髌试验阳性;舌淡苔薄滑,脉濡细。治宜化痰利湿,温经通络。药用雷公藤、鸡血藤、地龙、羌活、仙灵脾、炒白术、当归、丹参、生甘草各10g,生薏苡仁15g,制南星、白茯苓各12g。
(2)功能锻炼诸老认为,急性期应以内服中药、卧床休息为主;慢性期则应适当锻炼,以强壮筋骨,滑利关节。锻炼的方式有站立位、坐位和平卧位。站立位练功常用活膝撞击法,适合于绝大多数中老年本病患者,且疗效最好。方法是面对一树站立,双手抱之,患侧肢体足跟抬起,足尖着地,膝关节略屈曲,以膝关节疼痛部位轻轻撞击树干,同时行膝关节屈伸旋转活动,以疼痛能够耐受为度。坐位和平卧时膝部不承担体重,简单舒适,适合于中老年体质较弱者,包括以下方式。①直腿抬高:患者仰卧,患膝伸直位抬高30^40cm,股四头肌用力收缩,尽力维持在这一体位,实在坚持不住时,可放下休息。②负重直腿抬高:动作同上,只是在抬起的小腿上负担一定的重量,从1kg开始,逐渐增加到5kg。③屈伸划圈练习:患者坐于床边,患膝下面垫一枕头,使之屈膝90°练习屈伸摇转划圈活动。④负重划圈练习:动作同上,只是在划圈活动时足踝前负重从2kg开始,逐渐增加到5kg.以上各姿势,每次共锻炼5~10分钟,如体力好,可适当延长时间。每天早晚各做1次,并可酌情增加锻炼次数。
2.刘金华诊治经验
(1)中医治疗刘教授对本病的治疗以补肝肾为主,常选用怀牛膝、淫羊藿、金毛狗脊、女贞子、锁阳等药物。在组方中非常重视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原则的运用。并注意肾阴虚、肾阳虚与肾精虚的区别及其兼证。在补肝肾的同时注重健脾与补气血治则的运用,常选用白术、黄芪、茯苓、当归、川芎等药物。使气旺、血生、脾健而肝肾自补。在驱邪方面,四诊参合,有针对性地驱除有形之邪,并十分重视驱邪通络方法的运用,常选用僵蚕、地鳖虫等药物。
(2)西医治疗①非手术疗法:以抗炎镇痛、润滑营养关节软骨为纲。抗炎镇痛方面,常选用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及关节腔冲洗两方法。关节腔内注射通常选用利多卡因、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关节腔冲洗以灭菌生理盐水为主,并强调关节腔冲洗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另外,甾体类药物有加速关节软骨退变的作用。对此,刘教授认为,只要掌握好药物剂量,在发挥缁体类药物强大抗炎作用的同时,能扬长避短,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润滑营养关节软骨方面: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在施行此疗法时,注意观察患者全身情况,以防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口服氨基葡萄糖类药物,促进关节软骨面的修复;在非负重情况下,嘱患者做膝关节屈伸运动和股四头肌等张收缩,加强关节液对关节面软骨细胞的营养。②手术疗法:包括外展支架的运用、膝关节清理术、人工关节的运用等三个方面。
3.张方建诊治经验
(1)辨证分期①初期:以外邪入侵为主,多有外感风、寒、湿邪病史,临床表现为痛有定处,膝关节屈伸不利,局部可出现肿胀,行走时有无力等。②中期:邪盛正虚,主要表现为疼痛缠绵不绝,痛有定处,活动受限,部分患者伴有腰膝酸软,肢体渐痿。③后期:以肝肾亏虚的表现为主,患者自感膝部隐隐作痛,或久治不愈,喜按喜揉,遇劳则甚,肌肉萎缩,畏寒肢冷,脉象多以弦细为主。
(2)辨证治疗根据“体虚受邪”、“不通则痛”、“不松则痛”的病机,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原则,治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通络止痉。基本方:独活、白芍、川芎、牛膝各12g,骨碎补20g,续断、熟地各15g.如风邪为甚者,可酌情选用防风、秦艽、羌活等以祛风除湿;寒邪为甚者,可加桂枝、黄芪、麻黄等温散寒邪;湿邪为甚者,可选苍术、黄柏、白术、薏苡仁;X片检查示骨质增生明显者,加威灵仙以治骨鲠;局部触及有肿胀者,可加木瓜、泽兰、防己等以利水消肿;肌肉痉挛者,可佐伸筋草、鸡血藤舒筋通络;血瘀明显者,可用红花、桃仁、赤芍、炮甲等活血化瘀;疼痛为甚者,可用白芍、川乌、延胡索以止痹痛。临床上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病情的轻重、季节的不同、地域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男性患者可偏于补益肝肾,女性患者可偏于补益气血,早期治疗多偏于散邪,后期多偏于扶正等。
(3)辅助治疗张教授认为,除药物治疗外,本病最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是减少关节的负重和避免剧烈的运动,同时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疾病,改变不良作息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充分睡眠等。
4.刘德玉诊治经验
(1)中药内服①肝肾两虚型:治宜补肝肾,强筋骨,祛湿通络。药用生地、熟地、山萸肉、丹皮各9g,淫羊藿、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各15g,泽泻、鹿角胶、当归、丹参、生甘草各10g.②寒湿痹阻型:治当温肾养肝以强筋骨,祛寒除湿而止痹痛。药用附片、山萸肉、天麻、桂枝、制狗脊、炒白术、木香、泽泻、生甘草各10g,细辛6g,茯苓12g,薏苡仁15g.③痰瘀互结型:治宜化痰利湿,温经通络。药用雷公藤、鸡血藤、地龙:羌活、仙灵脾、炒白术、当归、丹参、生甘草各10g,生薏苡仁15g,制南星、白茯苓各12g.
(2)中药外用刘寄奴、独活、秦艽、川断各15g,川乌、草乌、大黄、花椒、白附子、干姜、红花、樟脑各10g,冰片3g,黄丹、伸筋草各30g,艾叶、当归、桑寄生、牛膝各20g.每剂药加入葱白小段30g,用食用醋400ml,拌匀,用2个纱布袋包好,放锅内蒸热20分钟,然后放于髌骨表面热敷。为了防止烫伤局部,开始时可于膝关节表面垫一条毛巾,直至药物温热时,可去掉;为防止药物散热过快,敷药后,局部可裹一小棉被。2个药袋可交替使用,每次30-50分钟,早晚各1次,每剂药可用2天。
(3)功能锻炼①研磨推移髌骨:先以手掌鱼际沿髌骨周围顺时针画圈按揉至皮肤发热,再以一手拇指、食指捏住髌骨,内外推移和向上提升,以增加髌骨的活动度。②直腿抬高:患者仰卧,患膝伸直位拾高30~40cm,股四头肌用力收缩,尽力维持在这一体位,实在坚持不住时,可放下休息,如此反复多次。③负重直腿抬高:动作同上,只是在抬起的小腿上负担一定的重量,从lkg开始,逐渐增加到5kg。以上各方法,每次共锻炼5~10分钟,每天早晚各做1次,并可酌情增加锻炼次数。
5.董清平诊治经验
(1)针灸治疗取穴内外膝眼(犊鼻)、阳陵泉、鹤顶、足三里、梁丘;气血亏虚者配血海,水湿停留者配阴陵泉。患者平卧伸膝位,取75%乙醇常规消毒,以上述穴位为主,沿髌骨边缘向髌骨中心进行环刺(每针间距l寸),针刺得气后留针20分钟,进针1寸,不进行提插捻转。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2)推拿治疗①松筋:患者仰卧位,膝关节伸直,医生用双手由上至下捏揉患肢股四头肌肌肉,反复约15次左右。②抓髌:患者膝部伸直位,膝部放松,医生用右手扣住髌骨向上抓提10次。③点按:患者屈曲膝关节,医生用右手拇指由髌骨下缘至曲泉连线反复点按约3分钟,点按连线压痛点约2分钟,点按梁丘、血海、内外膝眼约1分钟。④点按胭窝:医生双手握住患者膝关节,用双手食指按揉腘窝、点按委中约1分钟。⑤屈伸膝关节: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握住膝关节,屈伸患膝5—10次,极力屈曲患者膝关节,坚持15秒,逐渐伸直膝关节,医生一手按住膝关节,一手握住患者踝部向上提拉,持续30秒。各手法力度适中,以患者能耐受为限。每日1次,每次约8分钟。
(3)外用熥药透骨草、红花、当归、制乳香、没药、艾叶、香附、甘草、荆芥、威灵仙各1 5g.湿热痹阻者加土茯苓;寒湿痹阻者加狗脊;肝肾亏虚者加补骨脂、骨碎补;痛甚者加莪术、延胡索;瘀血痹阻者加川牛膝。将上述诸药纳入布袋中,扎口,置人凉水中泡30分钟,煮开15分钟,然后先用热气熏蒸膝关节10分钟,取出药袋放置于膝关节上10分钟,煮药水疱脚20分钟。膝关节的过程与泡脚同时进行。
(4)内服中药丹参、香附、木瓜、川牛膝、伸筋草各15g,威灵仙、骨碎补各20g,甘草9g.湿热俱盛,肿痛甚者,加茵陈蒿,重用苍术、薏苡仁;寒湿痹阻者,加青风藤、独活;肝肾亏虚者,加熟地、肉桂、杜仲;瘀血痹阻者,加血竭、当归。
(5)功能锻炼①股四头肌静力训练:患者仰卧,在患肢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股四头肌用力收缩和舒张。重复练习20次。②屈膝屈髋训练:患者仰卧,患肢单腿尽力屈膝屈髋,然后缓缓伸直。重复练习10—20次。③直腿抬高训练:患者仰卧,患肢直腿抬离床面30cm持续30秒钟,放回床面休息片刻。反复10次。功能训练的过程中,以患者能承受为度。
(三)内服效验方
1.健膝汤
(1)处方鹿衔草、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老鹳草各20g,骨碎补12g,牛膝、木瓜各15g,鸡血藤30g,路路通10g。寒湿甚者,加制川乌(先煎)、桂枝、苍术;湿热甚者,加生薏苡仁、黄柏、苍术;肿甚明显者,加天仙藤、丹参、地龙。本方有固本祛邪,舒筋止痛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蠲水汤
(1)处方白花蛇舌草、土茯苓、泽泻各30g,黄柏、赤芍、夏枯草各15g,车前草、透骨草各20g,刘寄奴、王不留行各12g,全蝎9g(研末冲服)。阴雨寒冷天气关节肿痛加重者,加独活15g;经药物治疗肿渐消而疼痛不减者,加川牛膝、红花各20g,地鳖虫10g.本方有清热解毒,祛瘢蠲水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ml,分2-3次温服,连服6天,停药l天。
3.骨炎灵汤
(1)处方当归、地龙、炮山甲各6g,丹参、生地、牛膝各15g,杜仲、络石藤各12g,土茯苓30g.疼痛甚者,加延胡索12g,乳香、没药各6g;偏寒湿者,加炙川乌、炙草乌各5g(先煎);偏阴虚者,加制首乌、桑寄生各15g;偏阳虚者,加仙灵脾、鹿角霜各12g;后期肿痛减轻明显者,加炙黄芪、鸡血藤各20g.本方有补益肝肾,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15天为1个疗程。
4.通络寄生汤
(1)处方独活、防风、怀牛膝、秦艽、当归、白芍、杜仲各9g,桑寄生10g,细辛4g,川芎6g,桂心3g,炙甘草5g.膝痛畏寒重者,加制附片8g;瘀血重者,加桃仁、红花各8g疼痛绵久者,加全蝎4g,地龙10g.本方有活血祛风,除痹通络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5.益气通络汤
(1)处方黄芪、鸡血藤各30g,独活、当归、川芎各9g,桑寄生、牛膝、骨碎补、白芍、茯苓、秦艽各15g,熟地12g,细辛3g,甘草6g.风邪盛者,加防风9g,威灵仙、海风藤各15g;寒邪盛者,加鹿角胶(烊化)、制川乌各10g;湿邪盛者,加防己9g,泽泻、五加皮各15g;瘀滞明显者,加三棱、莪术各10g,丹参20g;湿壅化热者,去细辛、熟地,加黄柏10g,忍冬藤15g;痰瘀互结者,加白芥子9g,生牡蛎、地龙各20g.本方有益气活血,壮骨通筋之功。
(2)方法每天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7剂为1个疗程。
6.黄芪乌龙汤
(1)处方黄芪30g,乌梢蛇、威灵仙、杜仲、桑寄生、延胡索、补骨脂各15g,田七、当归各12g,鹿角霜、地龙、甘草各10g.气血不足者,加党参、熟地;阳虚较甚者,加肉桂、干姜;风寒偏盛者,加川乌、草乌;伴有肢体麻木抽搐者,加木瓜、僵蚕;便秘者,加肉苁蓉、火麻仁。本方有益气补肾,活血通络,除痹止痛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7.补肾健膝汤
(1)处方鹿角胶、甘草各10g,枸杞、杜仲、续断、熟地、牛膝各15g,骨碎补20g,当归12g,鸡血藤、桑寄生各30g.痛甚者,加威灵仙30g,细辛10g;阴雨天症状加重者,加独活、秦艽、防风各10g,细辛6g;肿胀明显者,加大腹皮、茯苓皮各30g,萆薢12g;病程日久者,加三棱、莪术各10g.本方有补肾强筋,通络除痹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8.益肾宣痹汤
(1)处方制川乌、炙甘草各6g,制附片12g,狗脊、骨碎补、独活、地龙、当归、秦艽各15g,生地、防风、川牛膝、威灵仙各10g,全蝎、蜈蚣各3g(均研末冲服)。本方有温肾通络,除痹止痛之功。
(2)方法 以上方药制川乌、制附片先煎1小时,再人他药文火浓煎取汁,分2次加全蝎、蜈蚣冲服,每日1剂。
9.祛瘀化痰汤
(l)处方川芎、鸡血藤各15g,丹参、红花、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各10g,牛膝12g,白芥子6g.疼痛甚者,加制川乌、制草乌各6g;肿胀甚者,加泽兰、泽泻各10g;偏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5g;偏血虚者,加当归、白芍各10g;寒盛者,加威灵仙15g,桑寄生10g;湿盛者,加薏苡仁、虎杖各10g。本方有活血化瘀,祛痰利水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2周为1个疗程。
10.羌独痹痛汤
(1)处方羌活、独活各20g,桑寄生、秦艽、防风各12g,细辛3g,茯苓、白术、地龙、桂枝、川芎、牛膝、丹皮各10g,威灵仙、木瓜各15g.气虚者,加黄芪30g;湿重者,加防己15g;肾阳虚者,加杜仲12g;瘀血重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10g.本方有祛风湿,益肝肾,调气血,止痹痛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15天为1个疗程。
11.益肾通络汤
(1)处方熟地30g,当归、牛膝、鸡血藤各20g,川芎、枸杞子、黄芪、桑寄生、威灵仙各15g,地龙、独活各10g.关节肿胀明显者,加防己、萆薢以除湿止痛退肿;痹久肢体拘挛疼痛者,加全蝎、细辛以通络止痛。本方。有益肾强筋,通络除痹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12.桃红木瓜汤
(1)处方桃仁、红花、牛膝、木瓜、苍术、白芍、甘草各10g,威灵仙、延胡索、独活各12g,泽泻、车前子各15g.疼痛重者,加制乳香、制没药各6g,桑寄生15g,附片10g;肿胀甚者,加木防己、泽兰各10g,茯苓20g;关节怕凉者,加川乌、桂枝各lOg;关节灼热者,加知母12g,黄柏10g;膝软无力者,加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5g;屈伸不利者,加丹参30g,地鳖虫10g,伸筋草、鸡血藤各15g.本方有活血通络,除湿通痹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13.养血清润汤
(1)处方当归、薏苡仁、灵仙各20g,白芍、川芎、熟地、防己、秦艽、滑石各15g,防风、苍术、黄柏、川牛膝、栀子各10g,忍冬藤30g.肿胀明显者,加泽兰15g,泽泻30g;体态肥胖者,加制半夏30g,制胆星15g;下肢酸沉重着者,加木瓜、桑枝各15g;腰膝酸软者,加杜仲、寄生、川断各15g;膝关节怕冷明显,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者,上方去栀子、薏苡仁、黄柏、忍冬藤,加熟地、补骨脂各15g,细辛6g.本方有柔肝养血润筋,清热利湿化浊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15天为1个疗程。
14.二仙四物汤
(1)处方仙茅、仙灵脾、骨碎补、牛膝、伸筋草各15g,丹参、威灵仙各20g,木瓜10g,炮山甲、当归、川芎各9g.寒湿较甚者,加川乌、草乌各10g,桂枝6g;湿热明显者,加苍术10g,黄柏6g;肿胀严重者,加防己15g,生薏苡仁30g.本方有舒筋通络,行气止痛,益肾强筋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15. 寄生血藤汤
(1)处方桑寄生20g,鸡血藤15g,独活、秦艽、云苓、当归、威灵仙、川芎、防风、牛膝、杜仲各10g.疼痛较甚者,加川乌、草乌各3g,王不留行10g;关节积液明显者,加泽泻、猪苓各10g.本方有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连服7~10剂。疼痛缓解后用六味地黄丸或肾气丸调理以巩固疗效。
16.增生消痛汤
(1)处方炮山甲9g,皂刺、西红花、熟地各12g,蒲公英、金银花各24g,赤芍、独活、王不留行、鹿衔草各15g,薏苡仁20g,地鳖虫10g,川牛膝18g,三七粉2g(冲服)。关节肿胀明显,伴有关节腔积液,去熟地、鹿衔草,加黄柏12g,车前草20g,防己、炒水蛭各9g.本方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17.加减补肝汤
(1)处方熟地黄、木瓜各20g,白芍40g,鸡血藤、桑寄生各309,麦冬、枸杞子、丹参各15g,川断、牛膝各12g,川芎、当归各990兼风寒湿者,加制川乌、制草乌、独活各9g,细辛4g;兼风湿热者,去当归、熟地黄,加忍冬藤50g,石膏30g,知母15g;兼瘀血者,加红花、桃仁各9g.本方有补益肝肾,滋养筋骨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5天为1个疗程。
18. 地鳖杜仲汤
(1)处方炙地鳖、蕲蛇肉、生甘草各9g,白蒺藜、骨碎补各15g,厚杜仲、红梅梢、生薏苡仁各30g,生黄芪12g.肿胀甚者,加泽泻15g,白茯苓9g;疼痛甚者,加鬼针草30g,络石藤12g;骨赘明显伴有骨质稀疏者,加补骨脂12g,怀牛膝9g.本方有活血逐瘀,除痹通络,补肾壮骨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19.附补寄生汤
(1)处方炙附子10g,补骨脂、炮山甲、狗脊、五加皮、路路通、白术、甘草各15g,桑寄生、党参各20g,鸡血藤30g.气血不足者,加黄芪、熟地;阳虚较甚者,加肉桂、干姜、鹿角胶;风寒偏盛者,加川乌、草乌;肢体麻木抽搐者,加木瓜、僵蚕。本方有温肾祛寒,养血荣筋,祛瘀通络,散风化湿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0.杜仲狗脊汤
(1)处方杜仲、熟地、骨碎补、白芍、狗脊、香加皮、木瓜、秦艽、牛膝、姜黄各10g,甘草6g.有口渴咽干、舌红、脉细数等阴虚证者,改熟地为生地,加知母、菊花、黄柏等;病位在上者,改牛膝为桑枝;关节肿胀,疼痛甚者,酌加制川乌、地龙、地鳖虫。本方有补肾壮骨,活血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21.通络强筋汤
(1)处方熟地黄、杜仲、桑寄生各I5g,茯苓、当归、党参各12g,白芍、狗脊、牛膝各20g,防风、独活、川芎、甘草、鹿角胶(烊化)各6g,细辛3g,威灵仙、仙灵脾各1 8g.肾阳虚者,重用杜仲、仙灵脾;肾阴虚者,加女贞子、龟板;外伤瘀滞者,重用当归,加鸡血藤;病位在上者,改牛膝为桑枝,加葛根;病位在下者,重用牛膝,加何首乌。本方有补益肝肾,祛风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2.乳没寄生汤
(1)处方当归、川断、杜仲、羌活、炒乳香、炒没药各15g,蜈蚣2条,细辛、甘草各6g,熟地20g,桑寄生30g,乌梢蛇、丹参、川牛膝、制附子各12g.气虚明显者,加黄芪30g,党参15g;血虚明显者,当归加至30g,加鸡血藤20g;阳虚者加肉桂12g,干姜10g;局部发冷疼痛剧烈者,加制草乌(先煎)15g;湿邪偏盛者加防己20g,苍术15g;顽痛不已者加地鳖虫、磨虫各1 0g.本方有益肾壮骨,活血化瘀,祛风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3.痹痛消肿饮
(1)处方薏苡仁45g,萆薢、虎杖各15g,威灵仙、透骨草、汉防己各30g,川牛膝10g.热偏重者,加黄柏lOg;肿痛甚者,苡仁、汉防己分别加至60g、45g;瘀血明显者,加川芎、红花各10g;肝肾亏虚者,加续断、桑寄生各15g;气血不足者,加黄芪15g,党参、当归各10g.本方有利湿清热,蠲痹活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1周为1个疗程。
24.壮骨化瘀酒
(1)处方皂刺609,炮山甲、当归、丹参、制乳香、制没药、熟地、骨碎补、杜仲、续断、狗脊、怀牛膝各30g,麻黄、制川乌、制草乌各15g.阳虚寒凝者,加桂枝30g,细辛15g;肾精亏虚者,加菟丝子、桑寄生各30g;湿热郁滞者,加苍术、黄柏、防己、忍冬藤各30g.本方有温经活血,散寒通络之功。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为粗末,以1 000~1 500ml 45 °白酒浸泡10天后,纱布过滤。每次5ml,每天3次口服,30天为1个疗程。属于肝阳上亢,头痛急躁失眠,血压偏高者慎用。
25.消炎止痛散
(1)处方黄芪30g,当归、红藤、制乳香、制没药各10g.金银花、紫花地丁各15g,天花粉、赤芍各9g,陈皮、生甘草各6g。本方有补益气血,消炎止痛之功。
(2)方法按上方剂量制成散剂,每次服用15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连续12周。
26.活血止痛胶囊
(l)处方当归、黄芪各20g,白术15g,羌活、独活、云苓、牛膝各12g,薏苡仁、制乳香、制没药、地鳖虫、地龙、赤芍、陈皮各lOg,甘草6g.本方有益气活血通经,利水消肿止痛之功。
(2)方法将上方诸药研制成胶囊,每粒含生药0.5g.每次5粒,每日3次,温水送服,连服4-8周。
27.补正续骨丸
(1)处方何首乌25g,枸杞20g,煅自然铜40g,续断、片姜黄各30g,鸡血藤、合欢、乌贼骨、菟丝子、鹿茸各15g.本方有补肾壮骨,强筋通络,活血除痹之功。
(2)方法 以上方药按比例常规制成蜜丸,每丸重9g.每次服用l丸,每日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8.骨痹通药丸
(1)处方熟地220g,白芍、鸡血藤各260g,肉苁蓉、骨碎补、鹿衔草、淫羊藿、威灵仙、秦艽各145g,杜仲175g,莱菔子、桂枝各85g,乌药、甘草各130g.本方有补肾壮骨,强筋通络,祛风除痹之功。
(2)方法 以上诸药按常规制备成水丸,每次6g,开水送服,每日2次,连服4周为1个疗程。
29.软骨丹
(1)处方熟地、鹿角胶、龟板各40g,当归、川芎、红花、麻黄、桂枝、防风各30g,炙马钱子、蜈蚣、地鳖虫各10g,炙川乌、炙草乌各5g.本方有补肝肾,壮筋骨,活血散结,祛寒止痛之功。
(2)方法上药炮制后研为细末,调和均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日早晚各服1丸,1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猪肉、鱼肉,禁止房事,减少重体力劳动,避免精神刺激,纠正不良姿势。体质虚弱及伴有其他病症者用量酌减。
30.骨金丹
(1)处方炙马钱子、田三七各3g,赤芍、郁金各10g,延胡索、木香、没药、乳香、红花、血竭、怀牛膝、桂枝各5g,秦艽、独活各20g.本方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90每次服1丸,早晚空腹内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四)中药外治方
1. 祛痛消肿汤
(1)处方透骨草、乳香、没药、独活、车前子(包煎)各30g,泽泻20g.若关节红肿热痛,加黄柏15g,土茯苓30g,防己20g;若膝关节肿胀而皮色不变,无热感,加桂枝、川椒各15g.
(2)方法 以上方药先用500ml水浸泡1小时,文火煎取汁300ml,二、三煎各加水350ml,文火各煎取汁250ml,三煎药液混合后加温至沸。药液较烫时先熏蒸患侧膝关节,待温度降至皮肤能耐受时再用药液泡洗膝关节,每次熏洗30分钟,每天3次。每日用药l剂,10剂为1个疗程。
2.活血舒筋方
(l)处方生大黄40g,透骨草、鸡血藤、伸筋草各30g,三棱、川牛膝、骨碎补、片姜黄、莪术各15g,全当归12g,穿山龙、威灵仙各20g,桂枝10g,食盐80g.如有损伤者,加乳香、没药各10g,苏木20g,刘寄奴30g;如肿胀甚伴有滑膜炎,湿热者,加苍术、黄柏、泽泻各15g,生薏米30g;寒湿者,加川草乌各15g;兼风湿者,加青风藤、海风藤、千年健各15g.
(2)方法将以上方药放在25cm×15cm布袋内包好,放在盆内加水浸过药包2cm,将药物浸泡1小时,然后把盆放在火中煎沸15分钟后取下,先熏洗后热敷30分钟。夏季将治疗后方药再煮沸后放在阴凉处,防止药物发霉变质,下次用再煎沸10分钟熏洗。每日2次,每剂药熏洗3日,3剂为1个疗程。注意勿烫伤,如皮肤过敏则停药。
3.熏洗湿敷方
(1)处方制川乌、制乳香、制没药、桂枝、麻黄各30g,细辛、独活、透骨草、伸筋草、海风藤、苏木、大黄、威灵仙、栀子、花椒各20g.
(2)方法将以上方药装入备好的布袋内(不宜填得太紧),将药袋放入铝锅内加水2500,-3000ml,煎至沸后20分钟取下,将患膝置于药锅上15~20cm处,膝上用塑料布或毛巾遮盖,使药水蒸气上熏患膝而不外溢,待水温降至40℃左右,取出药袋敷在患膝上用药水反复泡洗30-60分钟,洗后擦干患膝,避其风寒。每剂药用2天,每天熏洗2次,10天为1个疗程。
4.中药热熨方
(1)处方伸筋草、透骨草、威灵仙、当归、红花、川芎、赤芍、白芍各15g,独活、防风、乳香、没药、续断各10g,粗盐20g.
(2)方法将上药1剂混合,用白酒250ml拌潮拌匀,装入缝制好的布袋。同药同法,制备另一药袋。使用时,将上述两药袋放入蒸笼,蒸热后,用毛巾包裹放于患膝(温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10分钟后,换另一药袋敷用,2个药袋交替使用。一般每日热熨2次,每次1小时左右即可。1个药袋可用3-4天,10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1—2个疗程。
5.中药外敷方
(1)处方地鳖虫、胆南星、血竭、川芜、川芎各15g,没药24g,马钱子10个,龙骨、当归、螃蟹骨各9g,南红花、石菖蒲各10g,三七3g,冰片5g.
(2)方法 以上方药研末备用。治疗时取外敷中药面适量,用一层无纺布包成四方形(6cm×6cm)贴于胶布(lOcm×lOcm)中央,再取中药酒(52 °白酒lOOml,红花、樟脑、制川乌、制草乌、鸡血藤各20g;浸泡人酒中l周)5~8ml浸于药包上,贴于患处固定。用红外线或周林频谱仪照射20分钟效果更好。每贴敷3天后揭去。
6.平乐郭氏方
(1)处方当归、川芎、川断、木瓜、川牛膝、艾叶、透骨草、赤芍、红花、大黄、五加皮、防风、白芷、灵仙各159,鸡血藤、伸筋草、制乳香、制没药各30g.
(2)方法 以上方药用布包好,加水3000ml,煎沸约半小时后取出药包,把药液倒入盆内,加入芒硝30g,食醋250ml搅匀。熏洗时先以热气熏蒸,并用毛巾蘸药液交替热敷痛处,待水温降至50-60℃时,将患膝浸入盆内浸洗,若水温下降可加温再洗。每次熏洗约1个小时,每日1—2次,次日仍用原药液加热再洗。冬季l剂药可熏洗3-4天,春秋季3天,夏季2天。治疗7天为1介疗程。
7.中药腾熨方
(1)处方伸筋草、透骨草、当归、川芎、威灵仙、骨碎补、牛膝、独活各30g,乳香、没药各50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为粗末,以食醋、白酒各150g拌匀,装入20cm×80cm棉布口袋内缝妥备用。每次腾熨时用上述药袋两个,放入蒸笼内蒸热后轮换敷在患肢周围,每日1次,每次1—2小时。
8.中药雾化方
(1)处方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乳香、没药、虎杖、川续断各15g,伸筋草、透骨草、牛膝、料江石各20g.
(2)方法采用SBX-P型热雾治疗仪、局部热雾治疗器(北京福黎医电科技公司生产)进行中药雾化治疗。患者平卧体位,将一次性热雾垫覆盖于患膝关节表面,局部热雾治疗器置于热雾垫之上,并导联于热雾治疗仪,通过电流作用产热,将热雾垫中的有效中药成分雾化成微粒状态,使药物经皮肤渗入体内,而直达病所。每日1次,每次1~1.5小时,12天为1个疗程。
9.穴位贴敷方
(l)处方附子、桂枝各30g,细辛、威灵仙、炮山甲、透骨草各15g,白芥子20g.以上方药共研细末,黄酒调敷备用。
(2)取穴:第一组取阿是穴、犊鼻、膝阳关、膝眼;第二组取阳陵泉、髀关、内膝眼、梁丘。
(3)方法上述两组穴位交替使用,治疗时取药物1~2g,贴敷于选定的穴位,外用胶布固定。每次贴敷2—4小时,如患者可耐受,可适当延长时间,以局部皮肤发痒发红但不起泡为度。每日1~2次,10日为1个疗程。
10.二乌芎归液
(l)处方川乌、草乌、川芎、当归、赤芍、乳香、没药、丹参、鸡血藤、秦艽、川牛膝、伸筋草、透骨草、胆南星、白芷、羌活、独活各30g,灵仙60g.
(2)方法 以上方药加水2 500ml,煎煮40分钟后滤出药液约1000ml,将药布浸泡入药液中待用。使用时把药液加热约40℃,将药布取出,加上增效剂,放入治疗机的极板下面,开机后,病人感觉有热、麻、柔感为好。每次治疗30分钟,完后用TDP治疗机照射30分钟0 10天为1个疗程。
11.活血消痛液
(1)处方马钱子1g,川乌、草乌、雷公藤、透骨草、伸筋草、红花各20g,细辛10g,威灵仙、苍术、木瓜各25g.
(2)方法 以上方药用纱布包裹后加水1 000ml,煎取600ml药液,趁热熏洗患膝,并按摩患处。每日2次,每剂5天,5剂为1个疗程。熏洗液温度以皮肤发红而无烫伤为度;急性炎症及皮肤溃疡者禁用,皮肤过敏者不要再使用;只能外用不可内服。
12.离子透入液
(1)处方当归尾、赤芍各15g,,红花、川断、独活、羌活、透骨草、防风、狗脊、路路通、牛膝、桂枝各10g.
(2)方法 以上方药加水500ml,浸泡2—3小时后用文火煎煮40分钟左右,用纱布过滤药液,使用时加温至30-40℃。将8cm×12cm的8层绒布垫两块,药液均匀浸湿在药垫上放置于病变部位,上面再放6cm×lOcm导电硅胶电极。选用K8832T型电脑中频电疗仪,连接输出导线,两极板上压绝缘布及沙袋,然后开机治疗。每次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3.外敷宿伤散
(l)处方生川乌、生草乌、制乳香、制没药、白芷、紫荆皮各114g,山柰、甘松、当归、独活各759,樟脑粉、香附、母丁香、细辛、牙皂、赤芍、石菖蒲各38g,檀香、西月石、公丁香、飞雄黄各150g,散红花88g,血竭214g,木香188g,肉桂117g,飞朱砂300g,冰片60g,麝香30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混均备用。治疗时取药末30g用开水调成糊状,摊于牛皮纸上,外敷于患膝关节疼痛之处,用绷带包扎,每2天换1次药。
14.乌蛇皂刺散
(1)处方乌梢蛇、细辛各10g,白花蛇1条,皂角刺、豨莶草、透骨草、炮山甲、生没药、杜仲、威灵仙、仙灵脾各15g,五灵脂20g,生川乌、生草乌各9g.
(2)方法以上方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将上药末置瓷碗内,用陈醋或米醋(如局部疼痛发冷者可用白酒或黄酒)调成糊状。以杏核大小药膏置胶布中央,贴于增生部位或相应穴位上。隔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15.骨痛散
(1)处方生牡蛎309,冰片、铅丹各0.03g,麝香微量,血竭、乳香各0,3g,延胡索0.2g,枯矾3g.
(2)方法先将牡蛎研成细粉,入水中浸泡24小时后,晒干研面过细筛。用醋浸泡延胡索1天后晒干,再炒后研为细末。取7层草纸衬于锅内,然后把乳香放于纸上,用微火焙干。并入少许麝香、冰片、血竭混合,人擂碗研为细面。最后将3组药粉同铅丹、枯矾面和匀,装瓶备用。根据骨质增生所在部位,找出痛点,按疼痛部位大小选用胶布(一般胶布即可)。
(3)敷法①先将药粉均匀地撒在胶布中央,然后将胶布中心对准痛点贴上,并加以固定。②取0.5cm~1cm宽的胶布,将压痛点四周围起来,再将药粉撒在该痛点区,然后用一块与痛点区大小相仿的胶布覆盖,稍加固定即可。每次药敷贴7天,10次为1个疗程。
16.灵仙膏
(1)处方威灵仙60g,生川乌、生草乌、生马钱子、麻黄、延胡索、鹿衔草各30g,细辛15g,肉桂8g,蜈蚣、地鳖虫各15g,全蝎、乳香、没药、骨碎补各20g,麝香少许。
(2)方法生马钱子放在凉水中浸泡5—7个月,每天换水1次,然后刮去外皮,切成薄片晾干。将上药共研细末,按黑膏药传统熬制法制成膏药。每贴重309,内含生药12g.贴药前用小火将膏药熏烤适度,然后贴在症状最明显的部位。10天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17.蠲痹膏
(1)处方生川乌、生草乌、灵仙各50g,透骨草、红花、当归、葛根、三棱、生乳没各30g,皂刺lOOg,骨碎补、生穿山甲40g,白芥子、牛膝、姜黄、细辛各20g,生马钱子60g,全蝎、蜈蚣、冰片、樟脑、丁香、肉桂各15g,麻油1250g,铅丹粉350g.
(2)方法将生川乌等14味粗料药(生乳没、全蝎、蜈蚣、冰片、樟脑、丁香、肉桂等8味除外),用水煎2次,滤过后浓缩为稠膏备用;将生乳没等8味分别研成粉备用;将生马钱子、生穿山甲置入麻油中浸泡3日,然后加热熬油至油冒黑烟,待生马钱子呈外黑内黄,山甲炮起时,将药渣捞去,继续加热熬油至滴水成珠时,加入黄丹粉制成膏药基质,基质入冷水中浸10余日,每日换水以去火毒;将去毒后的膏药基质加热溶化后,按适当比例加入水煮稠膏,稍冷加入生乳没等细粉充分搅匀后,再加入二甲基亚砜,充分搅拌后即成黑漆色粘膏,然后摊涂或制成膏药丸备用。用时根据增生部位贴敷,每3天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
18.乌鸡膏
(1)处方乌鸡1只,白花蛇2条,蛤蚧1对,蜈蚣30条,甲鱼1个,炮山甲、海桐皮、千年健、贯众、当归、川乌、天麻、红花、细辛、枸杞子、地骨皮、苍耳子、枳实、五灵脂、海马、秦艽、荆芥、良姜、乌药、阿魏、桔梗、威灵仙、桃仁、五味子、皂角刺、生地黄、补骨脂、阿胶、藁本、牛膝、地鳖虫、钩藤、公丁香、血余炭、儿茶、狗骨、沉香、象皮、熟附子各60g,商陆、鹿茸、琥珀、三七、马钱子各30g,干姜、乳香、没药、陈皮、全蝎、桂枝、肉苁蓉、川芎、防风、防己、透骨草、巴戟天、地风子、杜仲、紫草、五加皮、血竭、苍术、木瓜、苏木、自然铜各90g.
(2)方法以上方药按《中药制剂手册》规范制成固体硬膏剂约30kg,每次每膝应用100g.治疗时将100g膏药放入80~90'C水中烫5~10分钟,膏药粘软后将其摊于白布上,厚约0.3cm,面积约为20cm×25cm,包裹患膝。 2周更换1次,少者只用1次,最多不超过3次。
19.灵脂膏
(1)处方五灵脂109,制南星、川芎、白芷各5g,冰片3g,松香100g,麻油20g,蜂蜡9g.
(2)方法①将上述五灵脂等4味中药粉碎过80目筛备用;②将冰片研细过80目筛备用;③将麻油、松香、蜂蜡一同熬炼至滴水成珠,出现白色浓烟时,离火;④降温至120℃左右时,在不断搅拌下徐徐加入五灵脂等4味中药粉(注意:加入药粉不宜过快,以免药油外溢),充分抖匀后即成膏;⑤将制成的膏药徐徐倾入冷水中,每天换水1次,连换7天,以去火毒;⑥将膏药阴干,除去水分,水浴加热溶化后,加入冰片粉拌匀,摊涂于牛皮纸或厚布上备用,每贴重约7g.用时选准患者最痛部位或压痛点明显处,将膏药加温软化的同时,用乙醇或白酒棉球擦洗患处,晾干后,再用鲜生姜片擦至皮肤略发红色,即可贴药。每贴贴敷时间4天,5贴为1个疗程。贴药期间所有患者停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及激素药等治疗。避免过量活
动,预防重复损伤。
20.通痹膏
(l)处方独活、生川乌、生草乌各50g,马钱子60g,桑寄生、防风、当归、牛膝各30g,肉桂、木香、血竭、藤黄各15g,冰片20g,麻油2 000g,广丹1 000g.
(2)方法上方药除藤黄、血竭、冰片待制成膏后下外,余药如法熬制成膏药。用时让患者仰卧屈膝,对内外侧痛点及髌骨上缘痛点按压,同时内外旋转小腿6-7次后最大限度屈膝,。再把膏药贴敷患处0 5-6天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
(五)针灸治疗法
1.毫针法
(l)取穴鹤顶、膝下、膝眼、梁丘、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
(2)操作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隔日1次,病情较重者,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其中,膝眼可直刺,从前向后内直刺,或从前内向后外刺人,深1.5~2寸,针感为局部发胀,有时可向下扩散;亦可斜刺,自外膝眼对准内膝眼透刺,进针2~2.5寸,针感为局部酸胀感。阳陵泉可向胫骨后缘斜下刺入,深l~3寸,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并向下扩散,亦可透阴陵泉。
2.电针法
(l)取穴鹤顶、膝下、梁丘、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
(2)操作每次选用2个穴位,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用密波5分钟,再改为疏密波。每日1次,每次10-15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3.温针法
(1)取穴 主穴取犊鼻、内膝眼、鹤顶;配穴取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绝骨。
(2)操作令患者取仰卧位,患膝屈曲成60 °~80 °,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28号1.5~2寸长毫针,直刺1~1.5寸,犊鼻、内膝眼需向膝中斜刺,手法平补平泻,各穴以局部酸胀为度;然后留针30分钟,并在针柄上插一段长约2cm艾条,点燃温灸,艾条燃完后除去灰烬,连灸2—3段。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4.齐刺法
(1)取穴大轮穴(经外奇穴,相当于股骨内上髁上缘,膝内侧压痛点)、膝阳关穴。
(2)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取40mm毫针,穴位正中直入1针,两侧旁开各1寸向正中斜刺2针,以得气时酸麻感觉至膝部为宜,留针20分钟,必要时加艾柱灸3壮。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5.膝三针法
(1)取穴 阳陵泉、阴陵泉、梁丘。
(2)操作患者仰卧,患侧下肢半屈曲位(胭窝下用软物支持,以使下肢肌肉放松)。常规消毒穴位,取30号2寸不锈钢毫针,阳陵泉直刺1.2寸,阴陵泉直对阳陵泉刺1-5寸,梁丘直刺1.2寸。手法为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3穴均于针尾插艾条段温灸。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一5天进行下1个疗程。
6.苍龟探穴法
(1)取穴 阿是穴、内外膝眼。
(2)操作患者取坐位,患侧膝关节屈曲90°,在膝关节周围找压痛点或穴位。取28号3.0寸毫针,沿皮进针,将针刺人穴位得气后,先退至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上、下、左、右多向透刺,如龟入土探穴,四方钻剔,不留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7.透刺治疗法
(1)取穴足三里透合阳、阳陵泉透阴陵泉、内外膝眼相透、曲池透少海;膝关节内侧痛加三阴交透悬钟。
(2)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近90 °。用直径0.45mm,长75mm的针灸针,双手持针快速透皮,缓慢进针,直达相透的穴位,应用小幅度快速捻针半分钟,不提插。留针时间根据病情而定,疼痛严重者留针40分钟,轻者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8.针刀疗法
(l)术前准备参考X片找准压痛点。用泼尼松液5ml、维生素B12 500-1000μg、2%利多卡因Sml、注射用水5ml,配制成混合液备用。病人取仰卧位,常规消毒皮肤。
(2)施术方法①双膝眼:位于髌韧带两侧中段,若肿胀,先穿刺抽出积液,每点注入混合液3ml后,刀刃与韧带平行刺人,在脂肪垫上髌骨下横切滑膜2—3刀,入关节腔左右分离2下出针。注意不可伤脂肪垫相连的滑膜皱襞。②膝内外侧压痛点:以内侧为例,先注射混合液2~3ml后,刀刃平行于内侧副韧带刺入,达股骨或胫骨内侧髁,在半月板上或下方横切该处增生骨刺数刀,退针于韧带下,上下左右分离韧带下滑囊2下出针。注意不可伤及隐动脉。外侧痛点治疗注意腓总神经走向。③胭窝内外侧压痛点:以外侧为例,多在股二头肌腱内侧lcm~1.5cm处,在腓总神经内侧切压痛点,并作内外拨动无触电感,拇指向外推挤股二头肌腱,刀刃平行于神经血管走向,刺入皮下后,如遇触电感,应略退针,达股骨外踝后缘时,纵切腘后韧带2~3刀,并纵行横行各分离2下。注意切割时不可离开骨面,禁横切。出针后再注射混合液2~3ml。内侧痛点多在半膜肌、半腱肌肌腱外侧,针刀法同外侧。④其他治疗点:小针刀达相应的局部骨面,如髌骨内外缘后作切开分离2~3刀,并将相应处之滑膜囊贯通即可。单膝治疗首次不超过5个痛点,皮质激素用量不超过2ml为好。术毕做被动伸屈关节数下,术后适当配合休息。一般5~7天1次,3~4次为1个疗程。不愈者半月后可开始第二疗程,最多两个疗程即可。
9.银质温针法
(1)定位患者取仰卧位,选患肢双膝眼穴及髌骨下缘正前方凹陷处。
(2)操作术者取2根14.5cm长银质针,先后从患肢双膝眼穴进针,斜刺交叉透过髌骨深面至对侧表皮。另取一根11.5cm长银质针从髌骨下缘正前方凹陷处进针,直刺约5cm深,捻转,使患者有酸胀痛感,针感上达臀部,下抵足趾,留针。在针柄上装上艾绒,点燃。以3壮为度,患者在银质针温灸过程中有温热行窜之感。每周针刺温灸1次,3次为1个疗程。
10.火针治疗法
(1)取穴 以阿是穴为主,配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犊鼻、血海穴。
(2)操作取屈膝位,常规消毒后,选用细型贺氏火针,将针体、针尖烧至通红,快速在阿是穴处散刺2—3针,尔后选配穴2~3穴快速针刺。火针未选取的穴位可再用毫针针刺,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膝关节积液者令其绷紧膝关节,用细火针点刺犊鼻、膝眼后,可有血液或液体顺针孔流出现象,此时挤压穴周,令血液、液体自然流尽,再用干棉球压堵针孔。当日不可洗澡。隔日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
11.穴位注射法
(1)取穴膝眼、阳陵泉、足三里、梁丘、阿是穴。
(2)操作将患肢上述诸穴严格消毒,用当归或威灵仙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针刺得气回抽无血后,推注药液,每穴0.5~lml。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12.天灸治疗法
(1)取穴内外膝眼、鹤顶、曲泉、阴谷、阴陵泉、血海、梁丘、膝阳关、阿是穴。
(2)操作将斑蝥、白芥子、马钱子、血竭、甘遂、肉桂、三七按比例研粉,用姜汁或凡士林软膏调匀,制成直径约lcm大小药饼。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将药饼贴敷在穴位上,医用胶布固定,对胶布过敏的患者用绷带固定,贴敷4~12小时后将药饼除去。施灸时间长短因人而异。灸后可见局部皮肤发红、水疱,用消毒针刺破水疱,将水疱液排尽,用碘伏消毒。嘱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每日2次消毒排水。天灸治疗间隔时间在10天以上,3次为1个疗程,一般在夏季三伏天治疗。
(六)推拿治疗法
1.点按法
先用拇指、食指或中指分别卡握在髌骨关节内、外侧间隙处,两力相挤持续l—2分钟,然后点按内外膝眼、髌骨下极、鹤顶、血海、梁丘及风市穴,对痛点明显者可持续点按2分钟。每次20~30分钟,每日2次。
2.捶击法
双手握空拳在髌骨周围快速捶击50次,速度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要有反弹感。可促进关节积液的吸收。每日操作1次,每次5~10分钟。
3.推揉法
患者仰卧或坐位,术者立于患膝外侧,一手扶按患肢固定,一手拇指压推揉患膝,沿膝前关节囊、髌韧带、双侧副韧带、胭后关节囊等部位行指压推揉治疗,指力由轻到重,以局部酸胀为度,每次5—10分钟,每日1次。
4.拨筋法
患者仰卧或坐位,术者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相对分置于膝外、内侧,先把拇指自外向内弹拨捏提膝外侧肌筋数次,再用其余4指由内向外弹拨膝内侧肌筋数次,最后术者将右手置于膝后,弹拨腘后肌筋数次。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
5.松筋法
患者仰卧于诊断床上,先行拿揉、攘等手法放松患肢肌肉,一助手握患者股骨下端,术者握患足进行对抗牵引,然后在持续牵引下进行患膝屈、伸、内、外旋活动,并重复1~2次,最后以拿揉及叩拍法放松患肢,结束手法治疗。
6.推髌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双手拇、食指相对捏握髌骨,先横向推运,再纵向推运,最后环转推运髌骨,反复数次。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7.扳屈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一手扶按患侧胭窝部,另一手握患踝,向后扳屈小腿,逐渐加大膝关节屈曲度,以患者能忍受为限。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8.屈伸法
病人仰卧位,术者一手握住患侧大腿下端向下按压,另一手握住足踝部向上提拉,使膝关节过伸,到最大限度时停留数秒或同时轻微震颤数次,放松后再重复1~2次;患者俯卧位,术者一手放在大腿右侧,另一手握患踝部尽量屈膝关节到最大限度时停留数秒,放松后再重复1~2次。行上述手法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
9.牵引法
患者俯卧,患肢上踝套,牵引装置的滑轮架安放在床头侧,行屈膝牵引,床头侧摇高,以体重对抗牵引力量。牵引时医者扶按患膝紧贴床面固定,随屈膝度增大,小腿前侧垫枕,以稳定牵引。牵引重量为10一15kg.牵引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次。
10.弹拨法
病人俯卧位,患侧大腿下段前方垫枕,使膝前悬空。术者立于患侧,先用拇、中指按压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三阴交等穴,然后弹拨膳绳肌和腓肠肌,其中胭绳肌肌腱重点弹拨。每周行手法弹拨2次。每次每膝10—15分钟。
11.推拿练功法
(1)推拿手法①病人仰卧位,膝下垫薄枕。用推、拿、攘等手法于大腿股四头肌、胫前肌,着重于膝髌上部,以按、揉及弹拨法交替用于髌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及关节间隙,重点在内外膝眼、鹤顶、梁丘、血海、伏兔、阳陵泉等穴处。②病人俯卧位,用攘、拿、按等手法于股二头肌、腓肠肌,并弹拨胭窝处的肌腱,点按委中、委阳、阴谷等,然后最大限度的屈伸膝关节5次。③患膝伸直,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在髌骨下缘的髌韧带上,由下向上推按髌骨数次,然后左右推按髌骨数次,再用手指扣住患膝髌骨向上提起,并用拇指在髌骨缘下做不同方向的刮或点按手法反复数次。④将患膝屈曲90°左右,术者用双手拇指点按双膝眼30秒,休息1分钟再点按,反复3—5次,点接力量逐渐加大,以病人能接受为度。然后双手抱住小腿拔伸5次,再作屈膝摇法,被动活动膝关节,其范围和角度由小逐渐加大,当达到最大限度时,再反向旋转。最后在膝关节周围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康复训练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病人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主动收缩牵拉髌骨向近心端移动,开始缓慢收缩,逐渐用力到用尽全力,持续3^一10秒,每次中间休息2~3分钟,反复3~5次。②直腿抬高运动:病人仰卧,下肢伸直,直腿抬高至最大限度,每日次数不限,以肌肉发酸为度。③站桩、蹲起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关节微屈曲,静止站桩,时间10-30分钟。然后做下蹲、站起练习,20次为1组,反复2—3组,每组间休息5分钟。膝屈曲及下蹲的角度依病情而定。
12.自主活动法
(1)膝关节自主活动锻炼法①患者坐于床边,双手扶床,膝关节屈曲90°。首先膝关节缓慢伸直至最大限度,停留2—3分钟,然后再逐渐屈曲至最大限度,连续重复20—30次。②患者仰卧床上,双下肢伸直。首先直腿抬高患肢,足跟离床面10cm左右,停留2—3分钟,然后逐渐放下,连续重复20~30次。再双手环抱膝部,极度屈膝屈髋,再伸膝伸髋,连续重复20~30次。③患者俯卧床上,双下肢伸直,患肢膝部垫一枕头,使小腿悬空。首先逐渐屈曲膝关节至最大限度,然后用力伸直至最大限度,连续重复20~30次。④患者在坐位和俯卧位做完膝关节屈伸活动后,均要接着做膝关节回旋活动,即先顺时针回旋,再逆时针回旋。以左膝为例,膝关节伸直,然后外展→屈曲→内收→伸直,连续做20-30次。再反方向回旋,即膝关节伸直→内收→屈曲→外展_伸直,连续做20-30次。
(2)辅助手法①痛点按摩法:患者用拇指指腹和手掌的大、小鱼际肌部位在压痛点,交替用按法和摩法约3~5分钟。②拿揉法:主要在股四头肌、胭绳肌和腓肠肌部位及膝关节周围用拿法和揉法约3~5分钟。
(3)操作程序患者先行痛点按摩法,然后进行膝关节的自主活动锻炼,最后行患肢的拿揉法。每日1~2次,7天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