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则成语故事,寥寥数字,字字经典

01、囊萤映雪:形容尽管家境贫穷,依然勤学苦读。

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出自《晋书·车胤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正是借着这微弱的光芒和坚持不懈地苦读,两人都成为饱学之士。

02、东阁待贤:指接纳贤良、爱惜人才。

成语出自班固《汉书·公孙弘传》。汉武帝时期,平民出身的公孙弘被任命为丞相,他非常爱惜人才,特地在自家庭院的东边开一个门,广招贤人,请他们为国献计献策。

03、解衣推食:脱下衣服给别人穿,让出食物给别人吃。指对人器重而关怀备至。

成语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04、辩日炎凉:古人记载两个孩童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多以其形容儿童的聪明智慧。

《列子·汤问》记载:孔子游学,看到两个儿童争辩不已,就上前询问。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到正午的时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恰恰相反。

第一个孩子解释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的顶盖那么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外一个孩子反驳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05、伯俞泣杖:汉韩伯俞受母责打,感念母亲力衰而哭泣,后比喻孝顺。

成语出自见《说苑》。韩伯俞,汉代梁州人,生性孝顺。母亲教育他十分严格,会因他做错小事而用手杖打他。到了后来,母亲又因故生气,举杖打他,但打在身上一点也不疼。伯俞忽然哭了起来,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未曾哭泣。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伯愈忙说:“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因为知道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今天母亲打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疼,足见母亲已年迈,所以心里难受,才情不自禁地哭泣。”韩母听后,手杖掉在地上。

06、春秋笔法:写文章用词精练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

成语出自《史记》:“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孔子修《春秋》,后人认为他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来将其称为“春秋笔法”。

07、大笔如椽:形容作家笔力好,或者作品有深度又有文才,也说铁笔如椽。

椽,中国古代建筑构件,是放在檩上架着屋面板和瓦的木条,尺寸比一般的笔大多了。为啥要用“椽”来夸赞写作才能呢?此成语出自《晋书·王珣传》。东晋时有一文人叫王珣,一晚,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送他一支很大的笔,笔杆竟然有房屋上的椽子那么长,那么粗。醒来后王珣对人说:“最近会出现一桩需要大手笔的事。”不久皇帝去世,朝廷里忙着办理丧事,大臣们请王珣负责起草悼念皇帝的哀册和其他重要文件。王珣大笔一挥,写得又快又好。

08、高山仰止:意思是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诗经·小雅·车舝》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字面上看,整首诗都在写一个小伙子迎亲路上目之所见和心之所想。这两句直接翻译过来就是“高山崔嵬我仰望,大道平坦任我行”,景行(háng)就是指大路,这是写实的层面。这句诗还有更深一层的比喻义,东汉郑玄如此解释:“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它表达的是对崇高品德的仰慕,和对光明言行的践行。表示这一层含义时,读景行(xíng)行止更合适。

这一比喻义最著名的使用场景是《史记·孔子世家》的“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表达的正是司马迁对孔子品德与言行的赞美,在仰慕与追随之间,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09、柳絮才高:意思是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此成语出自《世说新语》。东晋的时候,谢安在一个大冬天把家人都叫来,给孩子们讲文章。没过一会儿,外面的雪下得又大又急,谢安看到这样的美景,便想考一考孩子们的才学,便问道:“大家看这纷飞的白雪像什么?”侄子谢朗说:“像是把盐撒在空中一样。”侄女谢道韫说:“还不如说是柳絮借着风在空中起舞。”谢安听了之后很高兴,认为把白雪比喻成柳絮非常恰当。

故事中的谢道韫就是谢安长兄谢奕的女儿,书圣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从那儿之后,她的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便被人们所传诵,大家都称赞谢道韫为才女,后来便将在诗文创作方面有才华的女子称作“咏絮之才”,或者用“柳絮才高”“咏絮才高”来夸赞她们。

10、莫逆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简单地说就是志同道合。

此成语出自《庄子》里的两个寓言故事,故事有着类似的情节,都是几个人在聊天,讨论要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前四个人认为“谁能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脊,把'死’当作尾,谁能知道生死存亡是一体的,我们就和他做朋友。”后三个人则说“谁能够相交而出于无心,相助而不着形迹,谁能超然于物外,跳跃于无极之中;忘了生死,而没有穷极。那我们就和他做朋友。”当时聊天在座的各位“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都觉得说得太好了!完全没有和自己内心的想法相逆,莫逆,就是不觉得抵触,于是他们就成为好朋友。

11、不系之舟: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涯,也比喻逍遥自在的人生,如同随水流浮泛的小舟,无拘无束。

成语出自《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认为,真正的大德之人,顺应环境与自然,通晓世事天理,不为结果所羁绊,尽人事而听天命。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竞争,充满诱惑,很多人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患得患失,压抑苦闷。实际上,过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既然人生短暂,载不动太多愁,何不看开看淡。正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

12、身无长物: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也喻廉洁。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东晋王恭官至刺史,清白自持,不治家产。王恭从会稽任职期满回到建康,族人王忱发现他用的竹席很好便讨要一条。王恭把竹席送给王忱,自己却坐草席。王忱说:我以为你回来,一定会有很多竹席,所以才向你讨要一条。王恭说:你不了解,我把这条竹席送给你,便“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了。

13、中流击楫:敢到水流危险的江中划船,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晋书·祖逖传》记载:晋时,祖逖看到北方国土沦陷,同胞遭受凌辱,非常痛心,决心收复失地。祖逖率其部曲渡江北上,至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4、甘之如饴:意为感到像糖一样甜,比喻心甘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宋史·文天祥传》记载,文天祥抗元被捕,张弘范劝他投降,文天祥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他在狱中写下了传诵千古的《正气歌》。诗中说:“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意思是说,为了坚持崇高的气节,即使把我放到鼎镬里去烹煮,我也会感到像喝糖浆那样甜!

15、书通二酉:意思是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

“二酉”指的是大酉山和小酉山,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北。相传两座山中藏书万卷,是秦人在此学习时留下的。后来就常用“二酉”一词代指丰富的藏书。盛弘之《荆州记》中有“访酉阳之逸典”的说法,这里的酉阳就是指二酉山。段成式写了一本志怪小说集,以家藏秘籍与酉阳逸典相比,书的内容又广泛驳杂,所以他就给书取名《酉阳杂俎》,取的也是二酉藏书之义。

书通二酉这个成语出自冯梦龙《古今小说》:“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酉。”一个人读的书贯通了这两座山所藏的书,听起来是不是比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有分量、有学识得多呢?

16、首鼠两端:意思是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此成语出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汉武帝时期,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不和,大将韩安国夹在二人中间,在一些事情上持中立态度。一次罢朝后,田蚡因韩安国没有在朝廷上附和他,想找他理论一番,于是招呼他坐自己的车子,生气地说:“我和你一起对付窦婴,你为什么这样首鼠两端?”

所以首鼠两端不是说人做事前后不一致,而是形容人做事像老鼠出洞时探头探脑左右张望的样子,犹豫不决,不够果断。有朋友对“首鼠”一词有疑问,“鼠”为什么和脑袋相对,表示两端呢?其实,“鼠”正是“尾”的意思。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的解释是:因为老鼠的尾巴很长,所以古人又称“尾” 为“鼠”。这个词义是因老鼠的形体特征而引申的。

17、空穴来风:意思是有孔洞便会进风,后用来比喻自身存在弱点,流言蜚语等得以乘隙而入,也比喻传言有根据。

空穴来风最早出自《庄子》,后来宋玉在《风赋》里正式说出了“空穴来风”。空气流过有孔的洞穴,会形成风。“空穴”和“来风”是因果关系,有了孔洞才招进风来,有了空穴才来风,后常用来比喻有迹可循,有来由有依据。白居易在《初病风》中有“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一句。但这一成语后来意思慢慢跑偏,很多人望文生义,把它误用为“毫无依据”。

18、沐猴而冠:本意是猴子戴上帽子,装成人样。比喻外表虽装扮得很像样,但本质却掩盖不了。常用来讽刺那些依附权势、窃据名位之人。

此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话说项羽占据关中后,他的谋士韩生建议他直接在关中建都,项羽见宫殿已被烧毁,又想着赶紧回乡显摆一番,就说:“富贵了之后不回乡,就像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间行走,谁会知道呢?”韩生听了项羽的话,就回了这句:“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大家都说楚国人虚有其表,果真如此。韩生用“沐猴而冠”来讽刺项羽目光短浅,而他也因为这句话惹怒了项羽,失了性命。

19、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此成语出自《世说新语》。尚书令满奋怕冷,一个深秋的早晨他进宫议事,谈话的房间装的琉璃窗,透明得像没窗户一样。满奋感觉冷风吹了进来,不自觉地把头缩进了衣服里。晋武帝司马炎笑得不行,满奋自嘲说我就像吴地的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忍不住地就喘起来。

《风俗通义》中提到“吴牛望月则喘”。这是为何?吴地是指我国古代江淮一带,这里的水牛叫吴牛。水牛怕热,因整天都在忍受太阳的照射,对在天空中圆的、发亮的物体非常害怕。到了晚上,水牛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就条件反射般地喘起来。这因此引申出“因疑心而害怕和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判断力”。“吴牛喘月”后来也直接形容天气酷热。夏天天热的时候,不妨说一句吴牛喘月。

20、蛛丝马迹:意思是说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留下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此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杨筠松《龙经·统说》中,是用来形容地脉:“引到平处如蛛丝,欲断不断马迹过。”那么,这个“欲断不断马迹过”中的马究竟是什么呢?此马可非寻常之马,而是指一种昆虫,体形很像蟋蟀,名叫灶马。中国古代,家家户户使用灶台烧火煮饭。天气暖和时,灶马生活在野外草丛中;天气转冷时,就回到灶台附近穴居。人们常说,灶台中有灶马的踪迹,是食物充足的征兆。

(0)

相关推荐

  • 105.成语趣读:马迹与雕虫

    105.成语趣读:马迹与雕虫 作者:gkgushiwen 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有些成语尽管我们经常使用,明白他所表达的含义,但却未必能追根溯源,指明其中的单字的含义,没准我们想当然的认为--还是错误 ...

  • 焦老师讲成语故事之三十三:过犹不及

    春秋时期,圣人孔子崇尚中庸之道,他认为做事过分和不足都不好. 一个春天的早晨,杏坛周围的杏树上,洁白的杏花,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争先恐后地绽放在枝头.远远看去,像飘飞的洁白云朵,似下凡的白衣仙子, ...

  • “首鼠两端”是什么意思?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与老鼠无关

    (历史释疑 第34期/奉天玉) 通过之前的文章,我们了解到很多成语脱离了原本语境之外,被世人误传多年,早就被遗忘了本义,例如"人尽可夫",有的成语则常被人们挂在嘴边,却少有人知道它 ...

  • 为什么做买卖叫“做生意”?10个趣味国学小知识

    Q: 为什么用"子虚乌有"来形容虚假的东西? "子虚乌有"出自汉代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子虚赋>,故事讲的是:楚王派子虚出使齐国,子虚在齐国大臣 ...

  • 二十四孝故事

    ​一:孝感动天,虞舜 唐尧时代,一个叫舜的人是瞽叟的儿子,瞽叟是个瞎眼老人,非常不讲道德,舜的母亲也爱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他的弟弟叫象,更是骄纵凶狠,对待舜非常不好,三人多次想加害于舜!舜在这样的家庭 ...

  • 第一百二十四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四封信

    清明: 克韦多的<卡斯蒂利亚的缪斯>第二卷有这样几行诗: "坚强的灵魂痛苦地反省, 大量的工作繁重而艰辛, 但压不垮高傲的脖颈." 一个常常思考的人,会在不幸的完美.精 ...

  • 第一百二十五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五封信

    清明: 今天打电话回家,照惯例以为会听到母亲的声音,但还是在听到父亲的语气时候嗯了一声.开篇父亲就问我吃饭没有,我说早就吃了.然后话茬不知道往哪接了,两个人沉默了几秒钟.我问母亲去哪了?父亲慵懒的语气 ...

  • 第一百二十六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六封信

    清明: 时间是什么?你们不问我,我是知道的:如果你们问我,我就不知道了. 现在我对时间是无可奈何的感到茫然,光阴就在某些东西已理我远去的时刻消逝,月亮在动,云也飞,我在走.过去的一小时的谈话,我正享受 ...

  • 第一百二十八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八封信

    清明: "每个人生来都是君王,但大多数在流亡中死去." 最近在读王尔德的书籍,也读了有关他的文学批评,一时之间很多东西难以接受,也又滞留心底.推翻一个人之前,所有的肯定都是否定的证 ...

  • 第一百二十九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九封信

    清明: 小时候学象棋,在父亲的教导下知道了些许走法,马走日,象飞田,卒子过河不后退,车横冲直撞,大炮要炮台,士护帅旗螳臂当--,第一个下棋的对手自然就是我的弟弟,可知那时输赢不定,常常为了一个子的事情 ...

  • 第二百二十四个故事——当我在打篮球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昨天测心跳,每分钟竟然超不过六十下,平均起来五十七八的样子.不知道是速率太过平缓,还是我天赋异禀,竟然被自己吓到了,瞬间脑补"我的天呐!"(岳云鹏表情包) 医生问我最近是否熬夜,我 ...

  • 第二百二十五个故事——年轻人的热血,真是可怕

    有时候在想笨鸟先飞是不是对的? 有时候在想早起的虫儿是不是被鸟吃? 有时候在想行百里者半九十差十里的人是不是傻子? 有时候在想做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累? 问题总有太多,是不是类型的题目在我想的时候就已经有 ...

  • 第二百二十六个故事——当我是“我”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第二百二十六个故事——当我是“我”的时候,我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