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老了,我将在哪里度过晚年生活?我是否有子女的照料?又是否可以自理家务?我将借助谁的帮助?将如何与同龄人相处?将如何被社会对待?或者,我是否还记得我的亲人、朋友和这个世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社区融入 #原居养老 #地标建筑
开设
时间 |
2016年
6月12日 |
设施
类型 |
综合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
用地
面积 |
1252.8㎡ |
总建筑
面积 |
2092.41㎡ |
建筑
层数 |
地上4层
地下1层 |
建筑
设计 |
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 |
运营方 |
双连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 |
|
|
双连新庄社会福利中心是一家综合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由双连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于2016年设立。该基金会旨在建设 “整合式多层级连续性照顾服务体系”,为不同身体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来自机构、社区或居家层级的服务,助其实现原居安老。根据台湾地区最新修订的《长期照顾服务法》,长期照顾(简称“长照”)服务基于其供给方式可分为居家式、社区式、机构住宿式等类型[2]。
设施位于中国台湾省新北市新庄副都心重划区。新庄区北部一带原为滞洪区,后随着水利建设的完善而解除洪水管制,具备了开发的基础,于2006年被划为新兴的都市核心——副都心重划区,成为台北市人口的疏散地,随后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建设[1]。2014年,双连新庄社会福利中心开始兴建,并于2016年6月正式落成投入使用 。设施所在区域的空间演变,底图来源:google earth如今,该区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社区,除住宅外,还有商业、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功能齐全;而双连新庄社会福利中心则成为社会福利服务的供给窗口,为社区居民提供系统、专业、多样的社会服务。双连新庄社会福利中心造型独特,建筑体量错落有致。设计师以 “耶稣为门徒洗脚” 的故事为灵感,设计出兼具美观造型和实用价值的折板,创造了灰空间,同时丰富了立面层次,传达出设施的爱意和谦卑的态度;外立面采用石材,塑造了自然朴素的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概念示意图,来源:http://www.archdaily.cn建筑生成分析图,来源:http://www.archdaily.cn双连教会将自身的养老服务体系总结为一套 “多层级、连续性” 的服务体系。设施秉承双连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基金会 “整合式多层级连续性照顾服务” 的理念,以 “照顾日常化” 和“服务社区化” 为基本原则,重点开展居家式和社区式的长期照顾服务,为自理老人、失能或认知症老人提供居家照顾、日间照顾、营养餐饮、健康管理、关怀探访、咨询及转介等多种服务。设施内并未布置床位,而是通过 “将服务送到社区老人家中” 和 “鼓励社区老人走进设施享受服务” 两种方式,帮助不同身体条件的老年人原居安老。此外,设施以“融入社区”为目标,布置了可供社区居民使用的空间,期望与社区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设施一层原计划开办复健诊所和药房,但因开业之初周边居民数量有限,相关服务需求不多,后调整为多功能集中式服务中心,由三部分构成:
整合照顾服务中心,又称长期照顾服务中心,用于“长照ABC”体系的布建及个案管理、服务等工作;
社区照顾关怀据点办公室,用于开展电话慰问、咨询及转介、关怀探访等工作;
居家服务中心,用于居家服务辅导员和居家照顾服务员的办公和休息。
2016年底,台湾卫生福利部公布了《长期照顾十年计划2.0(2017-2026)》,特别推出了“社区整体照顾服务体系”(简称“长照ABC”),包括A级-社区整合型服务中心,B级-复合型服务中心和C级-巷弄长照站[3]。A级为在地化服务输送体系平台,致力于整合乡镇层级的服务需求;B级为社区级复合型服务中心,提供长照、日间照顾等服务;C级为社区的服务窗口,提供近便的照顾服务及喘息服务[4]。
设施一层社区照顾关怀据点办公室,来源:周燕珉教授工作室设施二层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服务于轻度、中度失能或认知症老人,最多可同时服务30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两间活动室(又称“小家”),用于小组活动和午间休息;一个多功能活动区,老年人可在此做操,开展音乐、舞蹈等活动;此外,该层还设有一个身体机能训练区,用于老年人的专业复健和自立功能训练;以及一个供老年人观赏植物、休息聊天的疗愈花园。
设施二层日间照料中心的“小家”,来源:周燕珉教授工作室
设施三层主要包括行政办公中心和银发俱乐部,后者又称“双连乐龄健康活力中心”,主要面向新庄区内的自理老人。活力中心自主研发了活力、脑力、体力、健康、社会参与等五类课程,鼓励社区老人积极参与,协助其进行健康管理,提升运动和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维持甚至提高身体机能。设施三层入口处行政办公空间,来源: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设施四层为厨房和多功能餐厅。厨房面积虽小,但配置齐全,每餐最大供应量为一千份,既可供老年人堂食,也能外送,送餐服务辐射到邻近社区。餐厅除了供老年人用餐外,还兼作活动教室,用于开展认知症老人的疗愈活动及社区公共课程,如绘画课、烘焙课等。从2019年2月起,该空间的服务人群扩展至儿童,可开展课业辅导、教育讲座、亲子互动等课后活动[5]。为了实现 “整合式多层级连续性照顾服务” 的目标,更好地提供居家式和社区式服务,并将服务辐射到社区其他居民,设施在功能布局、空间利用和细节设计上进行了细致考量,以保证各类服务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实现社区老人可在地养老,使社区其他居民也能走进设施、参与活动。如前文所述,设施共四层,各层功能明确,各有不同。与此对应地,各层的空间设计也与使用需求相契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设施一层为综合型的 “居家式服务窗口”,主要负责各类服务资源的联系、对接和整合,承担功能较多且不同功能间联系紧密,因而空间在设计时分而不隔,不同功能空间用短片墙区分,既保证了不同工作可独立开展,又为工作人员的对接、交流提供了便利。二层为日间照料中心,主要服务于认知症老人,其对应的功能空间为一个带门禁的封闭组团,以防认知症老人走失。组团内设有一个开敞的多功能活动区,便于护理人员组织集体活动;另外布置了两个“小家”,可供开展分组活动,以满足不同身体条件、不同性格老年人的活动需求,避免出现矛盾;此外,组团内还布置了必要的辅助服务空间,包括公共卫生间、办公室等,为开展服务提供了后勤保障。三层为活动中心,用于举办各类活动。整个空间为开敞式布局,为老年人创造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很好地契合了空间的服务目标。四层为餐厅和厨房,整层空间分区明确。餐厅为开敞平面,空间灵活,以便多功能利用。厨房虽小,却布置了库房、加工区、烹调区、备餐区、回收区和洗消区等功能区域,并根据工作流程进行功能组织,保障了餐食卫生,也提高了服务效率。设施不仅在竖向布局上实现“专层专用”,保证各类服务互不干扰;在平面布局上也基于使用需求进行了配套设计,保证了服务的顺利开展。设施布置了多处多功能空间,可根据需求灵活使用,既利于丰富服务内容,也为融入社区提供了更多机会。例如,设施三层开敞活动空间的中部设有一个滑动隔板,隔板可打开或收起以形成不同面积大小的空间,空间内的家具均为灵活家具,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当隔板收起时,整个空间为一个大型活动教室,可容纳106人,用于开展大型活动。当隔板拉开后,空间被划分成A、B两个小教室;其中,A教室私密性更好、面积更大,可容纳36-45人,并配有投影机、麦克风、白板及电子钢琴等设备,适于开展较为私密且正式的课程或研讨会;B教室则更加开放、规模较小,可容纳约15人,更适合开展小型讲座。三层活动空间不同使用模式示意图,来源:根据平面图改绘类似地,设施四层的多功能餐厅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并配有投影机和麦克风,可通过改变桌椅排列方式转化为活动教室。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个空间均可对外租赁,为社区其他居民使用。这样做不仅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还吸引了更多元的社区群体走进设施,让设施内的老年人有机会更好地接触社会,实现“社区融入”。设施除了基于运营服务需求进行功能布局以外,其空间细节更是进行了精细化、人性化的考虑。一方面,设计师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身体特征,通过细节的设计帮助其更好地使用、享受空间。例如,在疗愈花园中设计了抬升的花台,种植槽被抬升至距地90厘米的高度,且下部内凹,方便轮椅老人接近,为其提供触摸、种植花草的机会,而其他老年人也能不弯腰、近距离地观赏花草;在电梯出入口的地面上贴有易识别的大字号“数字”铺砖,抓住了老年人走路爱低头的特点,更好地帮助老年人识别自己所处的空间;电梯出入口地面设有楼层标识,来源:潘冀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在日间照料中心的课桌和储藏柜上,醒目地贴有老年人的名字,既便于其找到自己的位置或物品,不致因人多或东西多而手足无措,也让老年人产生出一种“专属”感。另一方面,设计师和运营方还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需求,通过一些设计手法和装饰要素为老年人营造了家一般的氛围。例如,日间照料中心布置了许多简洁易懂、色彩丰富、可爱有趣的贴纸,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复健时间表上采用“X爸爸”“X妈妈”替代老年人的名字,拉近了工作人员与老年人的距离,让老年人感到爱意和温暖;复健时间表上的老年人称谓很亲密,来源:周燕珉教授工作室日间照料中心的“小家1”和“小家2”之间采用了玻璃隔墙进行空间划分,保证了两个空间的视线交流和互动,并尽可能使两个空间的品质具有均好性,避免让老年人产生“等级差异” 或“区别对待”等不良的心理感受 。两个小家之间用玻璃分隔,视线通透,来源:周燕珉教授工作室各种小细节的考虑让老年人可以像在家一样平等、自如、无拘束。参考文献:
[1] 新庄副都心[EB/OL].[2020-8-2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8%8E%8A%E5%89%AF%E9%83%BD%E5%BF%83
[2]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服務法(民國108年06月19日修正)[EB/OL].[2020-8-29].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70040
[3] 蕭文高.實現在地老化:台灣推行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之檢視[EB/OL].[2020-8-29].http://www.ccswf.org.tw/files/7100/1020/2-2%2%E8%95%AD%E6%96%87%E9%AB%98.pdf
[4] 長照2.0-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ABC[EB/OL].[2020-8-29]. https://1966.gov.tw/LTC/cp-3650-39578-201.html
[5] 双连社会服务福利慈善事业基金[EB/OL].[2020-09-03]. https://www.slswf.org.tw/index.php
文章来源:AC创作,文章仅供参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