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我的多种可能性
在翻开《诗人街》之前,竟有恍惚之感。想起了多年前出走远方的欧珠,那个手中紧握重石,怕被想法带飞上天的欧珠,不知是否正栖居于此处?当我还流连于《想象的西藏》中“每一只鹰鹫翅膀都沾着白云流汁”的远方时,熙攘而充满都市气息的诗人街已然呈现为另一番崭新图景了。
相互连缀又独立成章的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了《诗人街》自成体系又相对开放的书写空间,精巧的结构编排带来阅读上的愉悦。而徐东提出的宏大命题更是宣告了本书写作的野心与难度——现代人诗意栖居的梦想,何以成为可能?在难以靠雪峰与圣湖命名的都市社会中,如何找寻自我安放的诗意空间?当拒绝过去,反感真名的小青“扭腰送跨”地上场,并为自己选择“恋爱”作为职业时,“拒绝过去”不再成为个人记忆中难以言说的深度创伤,在诗句的回忆中,往日模糊并拥有诗意的美感,每寸光阴甚至都可以如水萝卜般清脆可口。当下的自我也得以通过“读诗”的方式在丰富的想象中与过去重新对话。与此同时,“反感真名”也并非对当下或过去自我的消极否认,未命名状态使“小青”的形象更加多元立体,其自由的指称亦使自我指认具有开放的可能性。然而,以“恋爱”作为都市职业,是否意味对“爱”的彻底瓦解?金钱与爱的对等与不对等之间,是否构成前者对后者的必然侵蚀?小青的尝试无疑是对传统契约主义、怀疑主义、实用主义之爱的一次大胆挑战。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作为每段恋爱的开场白,仿佛是小青对“爱”之纯粹追求的诗意宣言,以至于世俗象征的金钱也开始变得透明而单纯。每段新恋情的展开,都是对彼此灵魂诗意性的发现,而真爱就在她与康桥的交往中滋长而生。如果说“都市恋爱职业”成为小青开创的一种当下新时髦,那么离开后真没带走一片云彩的她,或许化为康桥手里一朵诗意的玫瑰,在诗人街久久留香。追求失败的诗人康桥最终选择了离开诗人街,去追寻始终爱着的小青,改变是如此悄然发生。这一次,康桥也许即将明白,成功/失败的追求仅为人生的一个阶段,对爱的无穷探索才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未来愿景。正如徐东自己所说,诗人街上的人既是“和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的人”,也是“另一个可能存在的自己”。无论是追求失败的康桥、以“慢”为艺术的蜗牛,还是崇尚简单的老樊、推销舒服理念的舒恒,无一不孜孜探索着当下自我的独特定位,并在尝试中真正做出积极的改变。“我怕我一说话,世界就变了。”[[i]]如果说欧珠曾以沉默报以世界,那么在诗人街的诗学空间中,“对话”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以其深度的辩驳性碰撞出改变自我的多种可能。许可与李更围绕“写作与魔法”展开的思辨对白便是如此。“每个人都有魔法,只是有些人没有意识到并加以运用。如果能够加以合理的运用,便可以改变自己,也能够让这个喧嚣的人类世界发生一些良性的变化。”[[ii]]即使“现实的硬度让人的心里有了一层厚厚的茧”,二人在谈话中依然相信“魔法”的存在,并将其关乎自我内心的良知与温软。大段的对话演绎出不同思想火花的不断碰撞,最终促使许可与李更走出原先的狭小自我,各自在现实中尝试全新的活法。正如黑塞在《魔术师的童年》中写道:“我希望的世界更美,我的梦想也更多。现实是从来不充足的,魔术是必要的。”[[iii]]对于诗人街的人们而言,魔术/魔法的存在不仅是确立自我存在的必要前提,更是改变现实的力量之源。诗歌并非如此无力飘渺,诗句就仿佛魔法中的神秘咒语,为探索无限的未知自我开创无穷的可能性。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小说不研究现实,而是研究存在。存在并不是已经发生的,存在时人的可能的场所,是一切人可以成为的,一切人所能够的。小说家发现人们这种或那种的可能,画出'存在的图’……因此让我们看见了我们是什么,我们能够干什么。”[[iv]]或许在世俗的评判中,徐东笔下的诗人们身上总有些离经叛道的悖逆味道,但引发我们进一步思索的问题在于,这些理想主义者们的存在/改变是否构成真正的可能性?的确,并非所有的理想都能如愿,但有关自我的探索从来都贯穿于人生的冒险旅程中。这也恰恰构成本书写作的可贵之处——诗人街的人们,都是在“落地”的情况下不倦地探索着“飞翔”的新航向。哪怕是被诗人街的人们看作“空想家”的李多多,突发奇想要在某个夜晚教陌生女孩写诗,也依然是通过实际行动做出改变的人,并以此探索“实现”的可能性,因此谁能说,改变仅为一纸空谈?
阅读徐东的《诗人街》的意义,不仅在于书中描绘的都市故事提供了自我存在更加丰富的可能性,更在于它还不断促使读者以重审的眼光关注当下自我的生存状态。正如张家鸿所说:“任何一个想要摆脱精神困境的现代人,都可以读一读这部小说。可以十四部全部读完,也可以拎出其中的若干篇来读。不管怎么读,读者都能从中寻找自己灵魂的倒影、精神的来路、生命的去处。”[[v]]诚然,现代社会的迷茫感,使个体迫切寻求心灵的皈依。而渗透于都市角角落落的诗人街,正以其独特的诗意存在对抗着同质化的现代社会。你无法预测,某一日是否将在诗人街熙攘或僻静的某一角,与自己向往已久的“心灵圣地”不期而遇。从这个意义上,《诗人街》的阅读体验就像是与“另一个可能存在的自己”相遇的奇妙之旅,比如我,与许可与李更一样,也是个相信魔法的人。
作者简介:张逸云,福建长汀人。现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基地班,本科三年级。